【文档说明】第14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8-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5)页,29.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858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灵宝市一中强红瑞[教学目标]1、感受白杨树的不平凡,主线分明。2、白杨树的象征意义。3、准确而富有感情的语言。【教学方法】主问题教学法【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随着茅盾的笔回到抗日战争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
儿生长的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英姿。二、释题:白杨礼赞:赞,赞美;礼,表示尊敬。题意:对白杨树表示尊敬和赞美。面对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预设:白杨树有哪些值得赞美的地方?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为什么对白杨树要表示尊敬呢?三、
白杨之美过度:同学们思维敏捷,循着大家的疑问,我们一同去解决吧!请大家速读课文,捕捉信息,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白杨树哪些地方值得赞美?生自由作答根据同学们的理解,白杨树既具有外形美,又具有精神美,我们一道来欣赏。(一)(屏示)形美学习方法:中心句解读法:1、抓住文段的中心句理解内容。2、中
心句的位置一般在段首或段末。3、围绕中心句圈点勾画关键词。先自由朗读第五段,小组对学交流。小组展示:1、中心句: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中心词“力争上游”采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又突出了她的内在气质。2、作者从哪些方面突出白杨树的
力争上游?干——笔直、枝——靠拢、叶——向上、皮——光滑四个方面突出外形的力争上游。又从倔强挺立、、努力向上、不折不挠从内在性格写他的力争上游。(二)(屏示)神美她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她不美。如果美
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去法温和,更不用提他的坚强不屈和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从这段话中大家捕捉到哪些信息?赞美白杨树的内在精神,它是树中的伟丈夫。作者又
为何贬低它不是书中的好女子?这种方法叫“欲扬先抑”。是为了更好地突出它是树中的伟丈夫。(三)(屏示)景美师:课文的第二段,似乎与白杨树关系不大,是否可以删去呢?速读第二段,本段描写的对象是什么?有何特点?与白杨树有何关系?小组合作讨论明确:
描写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给你的印象如何?作者从黄绿错综(色彩)、无边无垠(幅员)、坦荡如砥(地势)描写黄土高原的辽阔、平坦、色彩鲜明。生欣赏图片。黄土高原是白杨树的生长环境,通过雄壮伟大的黄土高原衬托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四、白杨之魂师小结;作者赞美
了白杨树的景美、形美、神美,称赞它是树中的伟丈夫,作者又为什么对白杨树怀着崇敬之情呢?首先推荐读书方法:读书方法:字斟句酌读书法1、抓住关键字反复咀嚼品味,读出作者的潜台词,言外之意。2、从句子的修辞、句式特色去赏析。小组合作:反复诵读4句话,谈谈作者希望读者由
白杨树联想到什么?这4个句子有什么作用?(屏示)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他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
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近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展示:树——人——北方的农民——保卫家乡的哨兵——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四个排比反问句,逐层深入的揭示了白杨树的象
征意义。师:我想大家已经明白作者对白杨树怀有敬意的原因,请从8段找出作者赞美白杨的真正原因的句子。白杨魂: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我们今天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师小结:这就是
作者对白杨表示敬意的原因,因为在这极普通的白杨树身上,作者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抗日军民团结抗战的热情,更看到了中华民族那种不屈不挠、力求上进的民族精神。这就是本文的主旨。五、白杨之谜过渡:谜1、师:老师有个疑问,作者赞美北方的抗日军民,为什么不直接赞美他们,却要通过白杨
树来赞美呢?(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下注释1)大家还有疑问吗?屏示:谜1、谜2、作者赞美白杨树,为何篇末又要写贵族化的楠木,有何用意?谜3、作者开篇说“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类似的句子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何作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展示:谜1:第一、白杨树和北方的抗日军民有
相似之处。处在相同的地域,都生长、生活在黄土高原,革命圣地延安就在那里。他们有相似的品质,都极普通,不被人重视,都具有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第二、课文的背景:《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
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
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谜2:以树比树,以人比人,抒发对白杨树和北
方军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对顽固的倒退的人们的鄙视之情。谜3:明确:5次提到: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8段:我
赞美白杨树,就因为……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他们在文中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一篇优美的散文就好比一串精美的珍珠项链,文中的材料就是一粒粒珍珠,而文中的线索就是把这一粒粒珍珠连缀起来,使之成一条完整的项链。六、白杨
之韵1、1941年,茅盾《白杨礼赞》发表后,一位画家根据《白杨礼赞》画了一幅白杨图,茅盾看到后礼赞之情意犹未尽,于是赋诗一首。表达了作者向往革命圣地延安,愿与北方军民同仇敌忾,共同抗击日寇的感情。题白杨图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楠枋伍,甘居榆
枣俦。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通过读诗,我们不难感受到先生那种爱憎分明、正直向上的风骨,其实先生又何尝不是挺立在文学史上的一株白杨呢?知人论世:茅盾:中国现代杰出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中篇小
说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有《林家铺子》。更难能可贵的是,为繁荣长篇小说的创作,为推动我国文学事业的发展,先生生前的遗愿是将自己的稿费25万元捐献给作协,作为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于是我
国从1989年开始设立“茅盾文学奖”,是我国组稿荣誉的文学奖之一。(另外两个是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结束语:人常说:文如其人,让我们牢记先生,牢记这普通而又不平凡的白杨树吧,先生将与白杨同在!老师也希望大家都成为一棵棵小白杨,茁壮成
长、力争上游、参天耸立,成为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