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习题5-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68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27.500 KB
  • 2022-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2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习题5-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2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习题5-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2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习题5-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5)页,27.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851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使至塞上王维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在青海西大破吐蕃军。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河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开头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单车”,写其轻车简从,言慰问使团规模不大。“问”,慰问。“边”指边塞。“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本为秦汉时官名,这里指代使臣,是王维自指(一说作附属之国,颜师古注:“凡言属国者,存其国号而属汉朝,故曰属国)。

“居延”,城名,汉末设县,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此二句一本作“衔命辞天阙,单车欲问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紧承前句,描绘塞外景色,以征蓬归雁作比,侧重表现行程的艰苦遥远。“征蓬”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这里以征蓬喻

其万里行程;写归雁,是说南雁北飞回归故地,点出出使的季节----春天,比喻通俗自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联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的典型景色,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一个“大”字形容。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

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着一个“直”字却又突出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一个“长”字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长河落日本来很平常,这里用一个“圆”字,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的特殊感受,给人以亲切温暖又微带苍茫的感觉。这两句形象地

状写了大沙漠中孤烟垂直,落日浑圆的奇异壮观的景象,并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一联是千古名句,为后人所激赏。“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结尾二句写到达边

塞的情景,借候骑之口,点明都护崔希逸远在燕然前线,用以概括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萧关”,地名,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候骑”,在前线担任侦察、通讯的骑兵。“都护”,官名,边疆都护府

的长官,此指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燕然”,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东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这里借作前线的代称,并非实指,暗示唐军作战得胜。全诗善于捕捉典型景物作精心刻画,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达到了精心锤炼与自然质

朴的交融统一。后人称王维“诗中有画”,于此诗可见一斑。《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

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评诗的话,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王维这首诗的高妙的艺术境界。阅读下面一首诗使至塞上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写作者出使,已经过了属国的居

延这一地方。一个“单”字,写出了他出使的孤单与无奈。B、颔联借用比喻,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显得形象而生动。C、颈联中,“孤烟”、“长河”、“落日”,写出了大漠景色的单调与荒。“直”“圆”写出了边塞人民不惧生活

艰苦,奋勇向前以圆美好愿望的豪情斗志。D、尾联意思是说在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才知道都护还在很远的燕然山。至此,并未交待“出使”结束,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E、全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而重点在于写景,为

读者展现了一幅画面宏大,意境开阔,景色壮丽的塞外风光图。参考答案:BD1.这首五言诗写诗人的情景,三、四句诗人写自己像一样随风而去出临,像一样进入。2.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诗句是。3.表明边关局势紧张的诗句

是。4.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参考答案:1.奉命赴边慰问边塞守军蓬草汉塞归雁胡天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3.都护在燕然4.诗句描绘的图景是:辽阔的沙漠上一道烽烟直升云天,遥远的黄河尽头是一轮圆圆的落日。1.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表达了的感情。2.苏轼评价王

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①这幅图画具有美。②美的具体表现:【参考答案】1.诗人自己(或“负有朝廷使命的人”)诗人孤独、思乡2.(考生能选一个角度答题

,赏析合理,即给3分,否则酌情扣分)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1分)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2分)示例二:①图画的线条美。(1分)②线

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2分)示例三:①图画的色彩美。(1分)②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2

分)示例四:①图画的意境美。(1分)②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2分)(2010年广西百

色市中考语文试题)一、《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等修辞手法。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3.在《使至塞上》中,描写落日时分

边关所见,以其写景壮观,气势流畅,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4.由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词句:,。5.《使至塞上》:

诗中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的塞外景象的诗句是:,。6.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本诗从体裁看是诗,从内容看,文学史上称之为“”诗;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8、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

千古壮观”的名句是:9、对(唐)王维《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人自己。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B、诗人以浓郁的笔墨

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

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评析]:首尾两联叙事。颔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

心的寂寞伤感。(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颈联所表现的美景)颈联写景: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题解】:

《使至塞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于737年(开元二十五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做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途中所见所感。【注释】: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2、使:出使。3、单车:单车独行。形容轻骑简从。4、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5、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6、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

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

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7、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8、归雁:因季节是夏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9、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

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

一炬,谓之平安火。”10、长河:疑指今石羊河,此河流经凉州以北的沙漠。11、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12、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

写。13、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14、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

,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答案:一、《使至塞上》1、比喻、对偶2、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奇异景象,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日圆。6.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7、五律边塞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9、B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8.颈联中的“

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7.(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8.(3分)“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

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1分)(意思对即可)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52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