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0课《老王》教学设计7-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7)页,46.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697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老王》教学设计枣庄一中东校张磊课题老王课型现代文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知识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的博大,体察善的魅力,陶冶美的情操。2.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以善良回报善良。能力点1.学会刻画人物的形象。2.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育点从课文中的
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重难点1.把握老王的人物形象刻画;理解老王的“苦”与“善”;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主旨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检查预习1.导入同学们,大家有没有乘坐过三轮车
?有没有跟三轮车夫攀谈过?大家对他们的生活了解吗?我也不了解,只是觉得他们的工作很辛苦。直到有一天,我读到杨绛先生的《老王》,我才发现:辛劳的人生原来也可以有温暖的回忆——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真诚的心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今天由我带领大家来聆听一个关于三轮车
夫的故事。首先,我们来认识故事的作者——杨绛先生。2.作者简介杨绛,生于1911年,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著名作品
有《我们仨》,《澡堂》。3.基础知识伛(yǔ)荒僻(pì)攥(zuàn)塌败(tā)取缔(dì)骷髅(kūlóu)滞笨(zhì)愧怍(zuò)惶恐(huáng)二、目标导航,整体感知1.出示学习目标(PPT)2.快速阅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并思考问题。本文的叙事线索
是什么?(本文的线索是:“我”与老王的交往)勾画出与老王有关的信息。三、合作学习,交流探究1.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为这位三轮车夫写作本文的呢?明确:愧怍,愧疚的心情。源于文末这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学生齐读这
一句。设计意图:以此问为纲,引领同学对文本的学习,以此为线索,重点诠释句中“幸运的人”、“不幸者”和“愧怍”的深层意蕴。2.为什么说老王是“不幸的人”,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到了老王的不幸?明确:老王的职业是蹬三轮车的,社会地位十分卑微、低下;老王没有亲人,无依无靠,孤单
一人;老王只靠着一只眼蹬三轮;老王不合群,受他人嘲笑、辱骂,戳脊梁骨;老王没有家,十几年来住在一个破落大院的塌败的小屋里;载客三轮被取缔,老王糊口的唯一来源遭威胁;老王身体消瘦,没有力气运送货物;死后也没有什么人替他送终。
(板书:“不幸”的老王)3.这个不幸的人(老王)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明确:老王为人老实。体现在老王给人半价送冰,且冰比别人送的大一倍,他从来不欺负老主顾,大概压根也没想到过这一点。老王为人热心、善良。体现在:他替作者免费送人;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给作者送上香油和大鸡蛋。老王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为了回报老主顾,半价送好冰。为了杨绛夫妇,扶病传话。为了报答杨绛夫妇,倾囊送油送蛋。为了使作者心安,为了给杨绛省麻烦,违心收钱。总结:老王的老实、感恩、热忱等等都源自他人性善良的一面,都来自他善良的本质。半价送冰,免费送人,送油送蛋,一个“送”字,写尽了老王“善良”的本质呀!(板书:
“善良”的老王)4.感喟命运,走进杨绛(1)杨绛先生究竟为老王做了什么,使得老王用尽生命最后的力量来回报作者呢?学生自由讨论回答。明确:作者常光顾老王的生意,给予他经济上的帮助。作者关心老王心灵,不歧视不嘲弄不在背后说老王的坏话。作者关心老王身体
,给他大瓶的鱼肝油。载客三轮取缔后,依然光顾老王,并降格为“货”。作者尊重老王,连他包鸡蛋的一块破布也要认真叠好后还他。(2)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很照顾老王,那她当时的生活怎样?是否有富足的物资可以给老王?是否有充分的能力可以照顾别人?多媒体补充写作背景(资料来自杨绛《丙午丁未年纪事——乌云与
金边》):1966年8月)大会上革命群众愤怒地控诉我们种种罪行,并公布今后的待遇:一,不发工资,每月发生活费若干元;二,每天上班后,身上挂牌,牌上写明身份和自己招认并经群众审定的罪状;三,组成劳动队,行动听指挥,并由“监管小组”监管。我们俩的遭遇相仿佛。他的
专职是扫院子,我的专职是扫女厕。在群众愤怒的呵骂声中,我方知我们这一大群“示众”的都是“黑帮”、“国民党特务”、“苏修特务”、“反动学术权威”、“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等等。我和同伙冒雨出席棚,只愁淋成落汤鸡,不料从此成了“落水狗”,人人都可以欺凌戏侮。
明确、小结:这样的处境应该是十分艰难的。作者在当时受批斗、被人欺凌的情况下,仍能尊重他人、照顾他人,说自己是“幸运”的,这说明她善于体会别人的苦处而淡化了自己的愁苦。这样的人很高尚,她的言行散发着人性的温暖,散发着“人道主
义精神”的光芒。(板书:“幸运”而善良的我)四、重点讲解,深度研习1.提问学生:这两个人物交往的过程有许多感人的情景,体现了他们之间的关爱、照顾,这样的描写集中在哪些文段中?明确:第8至第22自然段。2.学生朗读第8至第22自然段。3.提问学生:作者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手法来表现老王?明确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4.引导学生揣摩语言,体会作品朴素、平淡而富有表现力的风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⑴肖像描写。提问学生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8自然段的句子。明确:作者将老王的“面色”比喻成“死灰”,把
老王的躯体比喻成“棺材里倒出来的”“僵尸”,又用夸张的手法写到“髅”“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王病入膏肓的身体状况,表现了作者对他的深切同情和酸楚的心情。⑵语言描写比较下面这两个句子,谈谈第①句在表达上的好处。①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②我笑着说:“老王,这些鸡蛋都给我们?”学生自主发言,教师明确:“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感谢“我们”,心中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新鲜”、“大”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物资的紧张,表现老王的乐于照顾别人的品质。⑶行动描写探究细
节:“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老王为什么要“站着等我”?他不是说不要钱吗?他为什么不怕“我”误解自己送东西是为了钱?学生讨论后,教师提供参考:因为从前文可以看到,他们是真诚交往着的,老王清楚“我”的为人,也知道“我”不会误解他;另外,老王知
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怕“我”觉得欠他一份人情,怕“我”觉得不安,所以他才站在门口等。⑷心理描写探究细节:“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十个”、“二十个”不是大数字,作者为什么会觉得“多得数不完”?提问学生,明确:因为在当时物资非常紧张的情况下,鸡
蛋是很珍贵的,而且,老王本身的生活条件并不好,还把鸡蛋送给我们了,这让作者十分感激。这样的句子非常平淡却包含着浓浓的深情,含蓄而耐人寻味。著名学者李健吾先生曾这样评价杨绛的语言风格“一切在情在理,一切平易自然,而韵味尽在个中矣。”课后可多读读作者的其他作品,体会这种风格。5.合作探讨,理解
主题: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可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她还感到“愧作”?作者为什么会感到“愧怍”?(板书:同情、愧怍)学生自主发言,教师明确:作者觉得她做得还不够。可见在作者的思想中,她真的是平等地对待老王,把他当作一个心地善良、人格高尚
的人去对待——无关乎职业,无关乎收入!可是,她还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这份真诚的反省和自责让我们看到知识分子的良知。身处不幸的人,还能热情地关心别人、体察别人、帮助别人,这就是“爱”,这爱使苍凉的人生有了温暖的慰藉。平等观念、人道主义精神是本文的主题所在。
(板书:平等真诚、善良热情)五、拓展延伸1.请学生自由发言,联系现实生活,谈谈有哪些人需要关心和帮助,如何帮助。2.教师介绍白芳礼老人的事迹,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中处于属于弱势群体的踩三轮车的老人如何尽心尽力帮助有困难的学子,深化学生对
本文主题的理解。(多媒体显示有关材料)白芳礼,蹬车56年,支教19年,74岁起共向大中小学和贫困学生捐款35万元,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老人已于2005年9月23日在天津去世,享年93岁。六、当堂达标,拓展提高(一
)基础与表达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伛.()愧怍.()攥.()紧滞.()笨翳.()骷髅..()塌.()败惶.()恐2.根据拼音写汉字。①荒pì()②取dì()愧zuò()③tā()败④huáng()恐zhì()笨3.依课文填空。(1)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
个()的小胡同。A.偏僻B.荒僻(2)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的小屋。A.坍塌B.塌败(3)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了。A.取缔B.取消(4)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A.愧怍B.惭愧4.填空
。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________(文体),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作者以为线索,兼用顺序和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课文写老王,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一曰“________”,二曰“________”。5.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也应该像老王和
作者学习,经常关注身边的弱者,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请大家仿照如下的格式,表达出你的心愿。假如我是一朵花,就要给别人送去芬芳。假如我是一颗星,就要给别人送去光明。假如我是,就要。假如我是,就要。(二)课外阅读[甲]乞丐我走过街头„„
一个老态龙钟的乞丐把我拦住。红肿的、泪水模糊的眼睛,青紫的嘴唇,褴褛的衣衫,污秽的伤口„„啊,贫穷把这个不幸的生命噬啮得多么丑陋!他向我伸来一只通红的,浮肿的,肮脏的手„„他喃喃地乞求帮助。我摸遍了全身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怀表,甚至连手绢也没有„„我身边一无所有。
而乞丐在等待„„他那只向我伸来的手微微摇晃和颤抖着。窘急、惶恐之下,我紧紧地握住这只肮脏的颤抖的手„„“不要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带,兄弟。”乞丐用他红肿的双眼注视着我,那青紫的嘴唇流出一丝笑意——于是他也同样紧握了我那冰凉的手指。“没关系,兄弟,”他吃力地咕哝着,“这也多谢了。
这也是施舍,兄弟。”我明白,我也得到了我兄弟的施舍。[乙]女乞我走过繁华的闹市,四通八达的人行天桥上,一个戴着墨镜的并不十分衰老的女乞占去了大半边人行道。她的头埋在两膝之间。身边放着一帧像片,是一个穿军装的男人头像,只是四边打着黑框。地上皱巴巴的一张纸,上面写着
:自幼眼盲,父母双亡。戍守边关,丈夫阵亡„„读着读着,我的心紧紧向她倾斜了。“过路君子,抬手一帮。”我想做一回“君子”,尽一份心,可惜囊中羞涩,只摸出了一个五分硬币,丢进她身边的杯中。她听到声音,向我磕了一个头,嘴里喃喃地说了些话,大概是“祝你发财”之类的话吧
。我并不理会这些话,照样走我的路。忽然听到一声金属撞击声,一回头,正看见那位盲女用“瞎”了的眼睛瞄着离杯一尺远的硬币,用手撮起,然后准确无误地投入杯中。我呆住了。我感到悲哀,为照片上的军人悲哀,更为那位妇女悲哀。我头也不回地走了,但我的希望却留在了她身边。我等待着。6.这两篇记叙文都是
写乞丐的,对乞丐的描写共同使用的方法是:A.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B.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C.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D.动作描写侧面描写语言描写7.甲文写乞丐特意点明“老态龙钟”,其作用;乙文写女乞则写到她“
并不十分衰老”,其作用是。8.在甲文中,乞丐“等待”的是,他得到的是;乙文中,“我”得到的是,“等待”的是。9.在上文中,作者“为自己悲哀”,是因为。“为照片上的军人悲哀”,是因为,“为那位妇女悲哀”,是因为。10.通读短文后,谈谈你的体会。附答案一、1.伛(yǔ)怍(
zuò)攥(zuàn)滞(zhì)翳(yì)骷髅(kūlóu)塌(tā)惶(huáng)2.僻缔怍塌惶滞3.(1)B(2)B(3)A(4)A4.散文彼此交往逻辑时间善(善良)苦(不幸)5.假如我是一棵树,就要给别人带来一片阴凉假如我是一首歌,就要
给别人送去一片悠扬6.B7.为了表明“乞丐”已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了表明女乞年纪还不太大,如果眼睛未瞎,还应该能够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8.物质上的施舍精神上给予(真诚和友爱)悲哀(或欺骗)那位妇人重新寻回自我,做个真诚的人9.自己轻信表面现象,未看到实质他被人当成骗人的幌子她本有靠劳动为生
的条件却甘心做乞丐,骗取别人的同情或施舍10.人和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板书设计老王老王-——以善良对待善良——我带送冰块车费减半“我一家”常坐他三轮送人看病免费帮助送鱼肝油受了好处赠送香油鸡蛋关心地询问他的生活情况教后记:在
教学设计上,以人物形象为中心,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支撑点。让学生带着对老王的关注走进文本,又带着对“老王”的关注走出文本。立足文本,积极阅读,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感情:在苦难的日子里,互相关爱的人道主义精神。教学实施简便,教学效果好。设计亮点: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先让学
生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线索,感受老王的思想品质,把握老王的善与苦两个方面,并在了解背景的情况下,体会老王与作者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主旨。教育学生在生活中也应像作者一样对不幸者、卑微者持一颗爱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关心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