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8课《木兰诗》教学设计5-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4)页,46.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689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木兰诗》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木兰诗科目语文班级41班教师马文军一、教材内容分析这是一首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北朝乐府民歌,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杀敌、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乡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诗歌朗朗上口,非常适合朗诵背诵;大量应用互文、复沓、排比、对偶、顶真等修辞,语
言充满民间语言风格,需要认真体会;木兰的故事千百年传颂,更要体会木兰的品格和精神。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一、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知识,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了解古诗修辞用语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
,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结合语境理解诗中意象,体会诗中心理描写结人物塑造的作用;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这一形象的审美趣味,理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北方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美好愿望与高尚情
操。三、教学重、难点1.感受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2.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背诵法:学习古诗词最重要的是能够当堂背诵,是教学成功的主要标志;合作讨论法:重在自主合作结合翻译课文和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复述法:复述课文内容。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PPT六、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情境导入教师提问:中国(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参考备案: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秋瑾、刘胡兰为革命英勇就义、此外还有邓颖超、撒切尔夫人等学生回答
古今中外的巾帼英雄,听教师讲花木兰的故事。本环节通过古今中外的巾帼英雄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木兰的兴趣。历史人物以及红娘子,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等文学人物。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下面请几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的故事。自主学习1、简介《木兰诗》及《乐府诗集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是南
北朝时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2、教师范读,规范字词读音、停顿及节奏。学生搜集整理关于《木兰诗》的文学常识,了解它在历史上的文学地位。初读诗歌根据教师指点,标注读音,划分
断句。本环节目的是了解诗歌文学常识,正音断句,为进一步学习诗歌做准备。整体感知教师要求:疏通文义,整体把握故事情节。1、对照注释,翻译诗歌。特别注意互文诗句的翻译。提示:互文——上下句意思互相交错、补充。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③开我东阁门,坐我
西阁床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2、根据对诗歌情节把握,复述故事。①停机叹息,代父从军--②准备出征,奔赴战场--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④建功受封,还朝辞官--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⑥双兔难辩,隐喻作结学生借助注释和参考书,自主翻译课文,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验,在全班
展示翻译结果。其他同学和教师指出翻译不足和遗漏,补充矫正。在翻译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注意诗歌对情节的详略处理。奔赴战场和征战沙场写的简略,其它内容详细。本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借助注释翻译文言的能力,并准确把握故事情节,
知道情节的详略处理情况。合作探究教师组织讨论:1、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表现了木兰的勤劳孝顺。在结构上引起了读者的悬念,使文章简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师提出的每个问题思考分析和讨论。本环节目的是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分析木兰的形象,理2、你从木
兰的答话中可看出木兰怎样特点?表现了木兰的勇敢坚毅、忠孝两全。3、第三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这些战具?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操办而又井然有序。这样写原因有四:一是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
,二是表明战事紧迫,三是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四是这是乐府诗常用的写法。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这两句诗,写出征途之遥,夸张地表现出木兰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又反映出了什么?
表现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从而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6、从“木兰朝见天子,辞官还乡”这一部分中你又读出了什么?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高贵品质。7、诗篇故事结束以后的吟唱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本组的最终意见,在全班展示思考答案。在教师指导下,对思考结果进行矫正完善,
在书本上笔记。解木兰的选择,感受木兰的精神,同时也为下一个环节铺垫。拓展延伸教师提问:千百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木兰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体会并交流木兰有哪些美好品德?提示:勤劳善良,坚毅勇敢,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英勇善战,建立功勋。竭学生根据上一环节中对问题的理解,归纳木兰的品质精
神,整理成流畅的一段话,全班展示,力求完整。本环节目的是把握木兰的形象和诗歌主题,借此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尽爱国之忠心,又不慕高官厚禄,这正是千百年来传奇故事历久不衰的原因。教师提问:这首木兰诗的主题如何理解?提示:全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妆、代父从军、还朝辞赏、回到故乡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北
方人民矫健尚武的精神,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纯朴、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不慕名利的优秀品质。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歌主题,注意木兰是古代北方人民的一个代表,她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当堂检测完成《问题解决导学方案》基础巩
固部分。学生快速完成,核对答案,扎实掌握。巩固基础知识。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建功立业征战沙场辞官还家代父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