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4-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47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16.500 KB
  • 2022-12-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4-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4-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4-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1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4-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共(6)页,16.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683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9、《土地的誓言》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揣摩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1.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揣摩品味本文富有

激情的语言。【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录像:九一八事变资料介绍,(课前3分钟)让学生谈感受。教师讲述:九一八事变之后,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国东北大地的时候,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试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思?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东北

作家端木蕻良的抒情散文《土地的誓言》,来聆听一下作者的心声。然后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指名学生朗读。三、课堂学习•研讨活动一:听一听,感受故乡美。边听边思考:1.概括两段内容.2.东北给你怎样的印象?(提示:划出

各段中有关描写故乡景物的语句,然后概括,可以用文中的词语概括。)注: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及了解的东北信息,自由交流“东北印象”,然后教师课件展示以“东北印象”为主题的图片。让学生感受东北的物产丰富,明确:1.(

1)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心为此热血沸腾。(2)故乡的美好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出誓言,为故乡母亲战斗牺牲。2.东北物产丰富、美丽、丰饶(板书)。小结:从图片中,我们欣赏到了东北的景物美、文化美。而在作

家端木蕻良的笔下则展示的更加具体形象。活动二:读一读,感悟故乡美。(小组合作学习)精读课文“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一段,思考:1.作者在这段话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和物产?2.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手

段描写这些景物和物产的?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提示:可以从词语的运用、句式、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3.有人认为这段话排列的词语过多,不够简洁.有些句子完全可以删掉,如:”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狐仙姑深夜的

谰语„„等”。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要求:以四人或两人为一小组,每人说一个内容,先读段落,再交流讨论两个问题,然后班上集体评价,教师点拨。(注:学生在交流时,教师巡回指导。)明确:1.作者列举了白桦林、红高粱、马群、黑土地等。描绘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激情赞美和深

切怀念2.(1)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2)调动了视觉。如:“参天碧绿的白桦林”“红布似的高粱”中“碧绿”、“红”。(3)运用了嗅觉。如:“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中“松香气味”。(4)运用了听觉。“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中“听见

脆响”。从各种角度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5)运用短语,如:“参天碧绿、标直漂亮”。形容东北地区的事物,表现东北的广阔。3.运用一系列的物象和形容词,一览无余地给我们展现了整个关东原野的美丽景象,造成视觉

上的冲击力,使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了热爱之情。让人仿佛看到东北的人们赶着马车、拉着粮食在大道上跑着的情景。齐读这个片段,感受东北的美丽,感受作者的情怀。第二段景物:(1)“在春天„„从这头响到那头。”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调动了嗅觉、视觉。展现了春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2)“秋天,银

线似的蛛丝„„响着。”这里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调动了视觉、嗅觉、听觉等角度,展现了秋天丰收的景象。小结:作者调动了各种手段,描绘了东北美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可是这么美的景物却被日本糟蹋得

不成样子,变得萧索和凄凉,从而使作者变得忧伤和愤怒。(板书:变萧索凄凉)活动三:品一品,眷念故乡美。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打动你,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请找出来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喜欢的理由。可以用我喜欢,因为这里用了的句式回答。学生品读课文,进行语言品味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明确:(找出三句以上即可)(1)我喜欢“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因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其中“炽痛”二字用得好,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2)“我无时无刻不听见„„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它召唤我回去。”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3)“我常常感到它

在泛滥着一种热情。”“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又引申为“思想、事到处扩散”。这里指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制地四下泛滥奔流,从而用“泛滥”一词来形容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4)“在那田垄

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埋葬”一词用得好,日本没来之前,东北是美好的,因此,作者是快乐的.但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变得一片凄凉,作者被迫远离家乡,作者是痛苦的,因此用埋葬好.(5)“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

!你必须站立!”这里对土地以“你”相称,用了呼告的手法,把对土地重新获得自由解放的迫切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6)为了它,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句话写出了作者愿付出一切解放家乡的决心。学生齐读第二段中部分句子。板书:战斗到底,解放

站立。小结:作者的感情多么强烈啊!是的,当抗日烽火然遍大中国大地时,光未然面对黄河写下了《黄河颂》;当法国阿尔萨斯遭受普军侵占,都德面对失去国土的沉痛写下了《最后一课》;九一八事变已过去整整十年了,流亡在外的东北人们依然无家可归,端木蕻良面对失去的关东原野,写下

了《土地的誓言》。活动四:抒一抒,故乡会更美。请你模仿本文的写法,用一段优美的语言将你的故乡描绘出来,或者用你的彩笔把你的故乡画出来,以此来表达你对家乡的赞美之情。四、课堂总结教师总结:《土地的誓言》让

我们从中感受到作者炽痛的热爱,他怀着一颗滚烫的心,决心为土地的解放战斗到底。作为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更要热爱生我们养我们的土地,因为土地以宽厚似海的胸怀哺养着华夏儿女,土地以丰腴肥厚的身躯滋养着炎黄子孙!

我要为土地吟一首诗,那就是土地之诗;我要为土地谱一曲歌,那就是土地之歌。请同学们一起欣赏祖海的《生我养我的土地》。五、板书设计: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美丽萧索土地{变丰饶凄凉誓言:战斗到底解放站立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