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狼》教学设计1-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43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43.000 KB
  • 2022-12-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20课《狼》教学设计1-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20课《狼》教学设计1-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20课《狼》教学设计1-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20课《狼》教学设计1-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20课《狼》教学设计1-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20课《狼》教学设计1-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13)页,43.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626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及重点]1.能比较流利地熟练地朗读课文2.能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读懂文章的意思3.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4.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教学课型及课时]1.教读课2

.一课时[媒体设计]多媒体投影仪[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

",(学生大笑),那么屠夫是否从东郭先生身上汲取了教训,或又重蹈旧辙?狼也许变善良了?那么究竟如何,现在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狼》这篇课文。二、简介作者及作品(出示投影)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

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

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三、教学新课(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一遍课文,读出紧张感,力求生动。2.提出听读要求:

听准字音,注意停顿,词义句义不懂处做记号。3.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除注解以外,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发问,教师

当堂解决。重点解决的字词:惧:恐惧。从:跟随。故:原来(一样)。驱;追赶。窘:困窘。恐:恐怕。顾:看到。瞑:闭眼。暴:突然。毙:杀死。股:大腿。寐:睡觉。黠:狡猾。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其它不论实词还是虚词,可不单独讲解,以能理解文意为准。4.学生齐读课文,做

到不掉字、不倒字、不多字,有节奏。5.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对朗读情况作评价。(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请两位学生毛遂自荐讲述故事大意,其他同学共同品评其得失。)2.故事

中的两只狼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3.故事中的主体是人还是狼?为什么?4.故事中的屠夫是怎样一个形象?请试加以说明。5.读了这个故事你有哪些启发?(揣摩广思,自由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有道理的均需肯定。教师最后只能提自己的想法,不强加于学生。)明确:狼的本性是贪婪

、凶残和狡诈,绝对不能对狼有半点怜悯之心。同样,我们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善于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布置作业』请大家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课下在日记本上写一下,下节课集中展示。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2、正确、流畅地朗

读,并能基本背诵课文。3、揣摩语言,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4、拓展延伸:多角度分析问题;关注社会,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教学重点:把握古文朗读的方法,积累文言词语,体会语言的精妙。逐步培养学生客观

认识社会,对美好自然的关注。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老师搜集有关狼的文章及图片:如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及一组狼的图片;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了解文言词语的多义现象,反复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圈点勾画,有疑难之处画上“

?”。搜集与狼有关、带狼字的成语或歇后语,根据自己的了解画出狼的形象或与情节有关的画面。教学内容:《狼》出自清代小说家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之二,情节曲折紧张,语言描绘生动形象,既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狡诈的本性,也突出了屠户的勇敢机智。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故事情节,并训练

求异思维,如:狼真的该杀吗?教学步骤:(一)导入:出示狼的图片,让学生对狼有一个先前的了解。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上的是什么动物?在生活中,你是否见过真正的狼?或许我们更多的只是在公园里、电视、图画、文学

作品中了解过狼的形象。然后师生共同交流有关狼的知识:如狼外婆、狼和小羊、以及有关狼字的成语“如狼似虎、引狼入室、豺狼当道、狼奔豕突、狼藉满地”等。(可让学生自由回答,激发学生的热情),并得出结论:狼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总不够光彩——反面的形象。好,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作品《狼》。仔细看一看,这一作品是作者是谁?学生回顾有关蒲松龄的知识。教师出示材料。如: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蒲松龄一生怀

才不遇,穷困潦倒。然而坎坷的遭遇和长期艰辛的生活,加深了他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社会弊端的认识和了解,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他毕一生精力完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共有短篇小说49

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或揭露官府黑暗,或批判科举弊端,或表达婚姻自由。它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欣赏歌曲:《说聊斋》。(二)整体感知1、朗读并熟悉课文。(1)教师

范读,创设情景:(同时结合flash朗读)声情并茂,有急有缓,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握阅读节奏。使学生初步解决阅读障碍。2、引导学生再自读课文,并解决下列问题(1)读一读课文,解决暂时不懂的字,不理解的词。(2)小组合作,质疑释难。根据注释梳理文句,完成对文章内容的理解。(3)好了,相信大家已

经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现在,如果有同学还有对文章的内容及字词不理解的话,请自由提问。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老师可略作归纳,然后讨论解决。(教师完成指导)缀行()屠大窘()苫蔽成丘()弛担持刀()眈眈相向()目似瞑()隧入()狼亦黠矣()3、检查阅读。如果大家都对文章的内容没什么疑问了

,老师出示材料考察一下。4、看来大家都还解决的不错,请看下边的图片,你能用文中的语句复述课文吗?(1)复述:进一步理解,熟悉课文(2)进一步明确故事的情节。(遇狼——惧狼——御狼——杀狼)(三)研读与赏析1、赏析:(1)文中有两个形象,让学生自

己选择并扮演其中的一个形象,以该形象的语气来说说当时的想法。这样可以深入的了解课文,加深对内容的理解。(2)让学生根据同学的自述,分别概括出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提示:可提示学生分析这些词语时从动作,神态或者心理方面

表现狼的贪婪,凶狠、狡诈和屠户的恐惧、机智等(3)议狼:请学生多角度评价课文,并得出自己的启示。。(4)你能说说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吗?或学习本文后懂得了什么道理?提示:对待狼一样的恶人,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胜利。(答案不求一致,尽量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5)课文最后一段

在写法上与前面有何区别,它起什么作用?(议论,点明主旨。同时明确这类文体的写法: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表明态度、观点)课文写的狼是否有别的含义?从而了解《聊斋志异》的特点:揭示当时社会现实,有嘲讽的意味。然后抽读,看怎样才能读出讽刺的意味?(6)在这个故事中,发生矛盾、进行斗争的两方,一方是

屠户,另一方是狼,这两方在矛盾斗争的过程中,谁处在主动地位,谁处在被动地位呢?故事的结局给你怎么样的启示?(四)拓展1、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它还是反面形象,是坏人的象征,杀狼理所当然,顺理成章。那么狼真的是那么可憎可恶吗?抛开课文

,联系社会,我们对狼还有别的认识吗?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老师也可以提示探究方向,推荐书目,蒲的另一篇文章。2、我们现在已经很少见到狼了,从生态平衡的角度讲,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狼?3、展开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提倡求异思维,可以改变故事的结果。

附:板书狼狼缀行——假寐诱敌——打洞——被杀:狡诈、凶残屠户遇狼——惧狼——避狼——杀狼:机智、勇敢(五)课堂练习:<一>、说出下列红色字的意思1、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2、缀行甚远3、一狼仍从择其善者而从之4、恐前后受其敌5、顾野有麦场6、弛担持刀7、一狼

径去。<二>、用现代汉语解说下列语句1、并驱如故2、其一犬坐于前3、目似瞑,意暇甚4、一狼洞其中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三>、背诵练习。六、歌曲欣赏《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词曲:齐秦学习目标:1、掌握重要实词虚词(“之”“其”“以”)的用法和意义。2、积累文言词汇。3、

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4、认识狼的另一面,让学生意识到看待事物应该全面学习重点:目标1、3学习难点:目标2、4学习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及明确目标(齐读目标,明确方向)1、由东郭先

生和狼导入2、明确目标二、了解作者:作者,字,号,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

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郭沫若也曾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鬼刺虐入骨三分”。三、朗读课文,正确停顿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缀.行()屠大窘.()苫.蔽成丘()弛.担持刀()眈眈..相向()目似瞑.()隧.入()狼亦黠.矣()四、读一读1、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对于读不准的字词或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字词做上标记,然后在课堂

提出。2、个别学生朗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并做评价)3、听读范读。(注意紧张感和生动)4、学生自由读并齐读。五、练一练第二课时一、背诵导入二、疏通文意并解释加点字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和课文下面注释理解)止.有剩骨顾.野有麦场一狼得骨止.狼不敢前.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意.将隧入

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三、注意下列特别词类:(细心比较,一定会有收获)1、一词多义:其:恐前后受其敌。场主积薪其中。屠乃奔倚其下。一狼洞其中。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屠自后断其股。其一犬坐于前之:复投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两狼之并驱如故久之又数刀毙之以:投以骨以刀劈

狼首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意:意暇甚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敌: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前:恐前后受其敌狼不敢前2、词性活用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其一犬坐于前。3、通假字止同“只”四、课堂检测第三课时一、理解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试翻译

课文,明确课文内容。可以用两个字的动宾短语对本文内容概括,是___狼,___狼,___狼,___狼。2、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狼的哪些特性?3、上题中狼的特性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去相关词语或句

子写在下面)二、更上一层楼:1、找出课文中描写屠户的语句写在下面,想一想这些语句注重于人物的哪方面描写?可看出他有什么性格特点?2、课文中写了屠户的哪些动作,从中你能看出他在想些什么吗?(想象一下,选一处动作进

行分析)3、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想通过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提示:可从狼和屠户两个方面思考)4、讨论: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找出课文中的例句并就例句进行分析)5、文章结尾一段的

议论有什么作用?。6、《狼》一文给我们什么启示?三、说一说。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请两位学生毛遂自荐讲述故事大意,其他同学共同品评其得失。)2、故事中的狼是怎样的一个形象?你是从文中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3、故

事中的屠夫是怎样一个形象?表现在哪些地方?4、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这个故事你有哪些启发?(揣摩广思,自由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有道理的均需肯定。)四、拓展延伸1、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即本文的主体是人,还是狼?2、从全

文的表现倾向看,本文究竟是写“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必能战胜恶狼”呢,还是写“狼无论怎样狡诈、欺骗,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3、本文中“狼”显然是个比喻,究竟比喻的是什么呢?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读通、读懂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的简洁传神;积累文言词语:顾、

暴、盖、止。2.了解“之”等词的不同含义,理解文言词语活用的知识和古代文学常识。3.了解故事旨意,把握文章善于识破狼一样的伎俩、除恶务尽的思想意义。【课文提示】1.蒲松龄,是清初著名文学家。《聊斋志异》是他的代表作。2.本文选自《聊斋志

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是我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它的主要艺术特色是:语言精炼,想象丰富,情节曲折。3.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实词的词性活用现

象。古汉语的一个实词属于某一词类,基本上是固定的。有些词只是在某种条件下,临时处在另一类词的位置上,偶尔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暂时增加了新的意义,这种词性的变化,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活用;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

用法。【正音正字】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窘jiǒng眈dān瞑míng寐mèi黠xiá倚yǐ缀zhuì尻kāo【积累词语】1.解释下列词语:窘(紧迫、为难、困窘急迫)眈眈(注视的样子)瞑(闭上眼)寐(睡觉)黠(狡猾)倚(靠)2.解释下列时间

词语:晚(夜晚、晚上)少时(一会儿)久之(很久)顷刻(一会儿)【朗读课文】【复述故事】【结构层次】这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第1、2句),故事的开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写屠户“遇狼”。第二层次(第3-10句),故事的发展,写屠户“惧狼”之后“

御狼”。第三层次(第11-17句),故事的高潮,写屠户“杀狼”后对狼的奸诈有了深刻的认识。第四层次(第2段),作者评论,揭示主题: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课文简介】本文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故事赞扬了屠夫敢于杀狼的勇气和善于杀狼的智慧,揭

露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可耻的必然的下场,从而揭示一个深刻的思想:对于狼一样凶恶的敌人,不能抱有幻想,不能退缩,必须坚决、灵活地斗争。全文二百来字,生动地描写了屠夫“遇狼-避狼-劈狼”的全过程,言简意赅。小说以屠夫的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为主线,真实地写出了他的思想

变化,生动地刻画了狼的狡猾。【朗读课文】【课外作业】1.完成“学习建议”。2.按要求,逐句翻译全文。3.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并制作卡片。4.找出本文“词类活用”词,解释意义,并制作卡片。第二课时【朗读课文】【串讲课文】

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翻译:一个屠夫晚上回家,担子中的肉没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两只狼,跟着走了很远。要点:屠:屠夫。归:回家。担:担子。尽:没有。止:通“只”,只有。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甚:很。原文: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

从。翻译:屠夫害怕,把骨头丢给它们。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一只狼仍然跟着。要点:投以骨:“投”省略宾语“之”,即“以骨投之”,把骨头丢给狼。止:停止、停下。从:跟从。原文: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翻译:再次把把骨头丢给它,后

来(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而先前那只狼又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那样一起追赶。要点:止:停止。至:到达。矣:相当于“了”。并:一起。驱:追赶。故:原来。原文: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翻译:屠夫很困窘急迫,担心前后受到它们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打麦场,主人

在麦场里堆积了柴禾,覆盖成小山似的。要点:大:很。恐:恐怕、担心。其:它们,指代两只狼。敌:胁迫、攻击。顾:看见。积:堆积。其:麦场。薪:柴。苫:盖上。蔽:遮蔽。原文: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翻译:于是屠夫跑过去

靠在它的下面,放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向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要点:乃:于是、就。弛:放松、卸下。前:名词作动词,向前。眈眈相向:瞪眼朝着。原文:少时,一狼径去,一狼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翻译: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很久,眼

睛好像闭着,神情悠闲得很。要点:少时:一会儿。径:径直。去:离开、走开。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之:调节音节。意:神情、态度。暇:空闲。甚:很。原文: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翻译:屠夫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头,又(砍)几刀把它杀死。:要点:暴:突然。毙:使动词,使„毙、杀

死。之:它,指代“犬坐”的狼。原文: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翻译:刚要走,转身看柴堆后面,一只狼在里面打洞,企图钻洞进去攻击他的后面。要点:洞:名词作动词,打洞。隧:名词作动词,钻洞。其:

指代屠夫。原文: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翻译:身体已经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后面砍断它的大腿,也杀死了它。要点:尻:屁股。尾:尾巴。股:大腿。毙:使动词,使„„毙、杀死。原文: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翻译:(这)才醒悟到面前的一只狼假装睡觉,原来以

此欺骗对手。要点:假寐:不脱衣服小睡,这里是“假装睡觉”。盖:原来。原文: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翻译:狼够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给人)增加笑料罢了。要点:黠:狡猾。顷刻:

一会儿。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止:只是。笑:名词,笑料。耳:罢了。【朗读课文】【课文分析】故事的开端,写屠户“遇狼”。作者的语言极为俭省,没有一个字多余。“一屠”与后面的“两狼”相对,表明力量对比悬殊。因是“晚归”,所以,当时路

上行人稀少,恶狼经常出没。“止有剩骨”,说明担中的骨头不足以把狼喂饱。“途中”点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暗示不太没有人来帮助屠户。“缀行甚远”,表明狼的恶意和贪婪。这里创设了紧张的氛围,作品一开始就把矛盾的尖锐性凸现出来,为下文设置了悬念。故事的发展,写屠户

“惧狼-御狼”。“惧”表明屠户对狼的本质缺乏认识。“投”、“复投”,表明他对浪抱有一丝幻想,本想妥协退让,结果仍然失败。“并驱如故”将狼的贪婪无厌、凶狠无比表露无遗。“大窘”、“恐”表现了屠户的紧张急迫。出此情势,他只能采取防御措施。“顾

”、“奔倚”、“弛”、“持”等一系列动词,表明屠户当机立断。此时,他已认识到狼的凶残本性,于是,迅速占领有利地势,做好了与狼搏斗的准备。“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说明屠户和狼之间剑拔弩张,情节扣人心弦。故事的高潮,写屠户“杀狼”。“一狼径去”,足见其另有图谋;“犬坐于前”,

“目似瞑,意暇甚”,气氛似有缓和,更见狼的狡猾。此时,屠户不为假象迷惑,当机立断,“爆起”、“刀劈”、“毙之”,杀死一狼。“转视积薪后”表明屠户已认识到狼的狡诈阴险,果然,“一狼洞其中”,屠户又杀一狼。“乃悟”说明经过搏斗后的

屠户对狼的奸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后以作者的评论结束全文,揭示主题: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文中,“犬坐于前”,“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均是名词活用现象:“犬坐于前”中的“犬”,名词活用为副词,意思是“像犬那样”“洞其中、隧入”中的“洞、隧”,是名词用作动词,分

别是“打洞”和“钻洞”意。第三课时【朗读课文】【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1.把下列单音节词翻译成双音节现代词语:惧:恐惧。恐:恐怕。径:径直。去:离去。蔽:遮蔽。悟:领悟。增:增加。尻:屁股。股:大腿。诱:诱惑、引诱。2.写出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狼不敢前

(名词作动词:向前)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意将隧入(名词作动词:钻洞)又数刀毙之(使动词:使„„死、杀死)亦毙之(使动词:使„„死、杀死)3.解释下列的“一词多义”词:顾:顾野有麦场(看、看见)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敌:恐前后受其

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对手)意:意暇甚(神情)意将隧入(企图)前:狼不敢前(向前、前进)犬坐于前(前面)去:一狼径去(走开、离去)西蜀之去南海(距离)止:一狼得骨止(停止、止步)止露尻尾(只、仅仅)

止增笑耳(只是)故:并驱如故(原来、先前)问其故(缘故、原因)其:恐前后受其敌(指代两狼)场主积薪其中(指代麦场)屠乃奔倚其下(指代积薪)一狼洞其中(指代积薪)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指代屠户)屠自后断其股(指代一狼)之:久之(助词,调节音节)两狼之并驱如故(取消独立性)复投之亦毙之(它,指代狼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4.找出描写屠夫动作的语句。晚归投以骨复投之顾野有麦场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转视积薪后自后断其股亦毙之5.找出描写屠夫心理的语句。屠惧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乃悟前狼假寐6.找出描写狼的狡猾习性的语句。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一狼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诱敌)7.本文借助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刻画了狼的贪婪、凶狠、狡诈的本性,以及屠夫的心理变化,请分别找出这些句子。刻画狼的贪婪(缀行甚远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刻画狼的凶狠(两狼之并驱如故眈眈相向)刻画狼的狡诈(一狼径去,一狼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前狼假寐)表现屠户的害怕心理(屠惧,投以骨复投之屠大窘)表现屠户下决心斗争(顾野有麦场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表现屠户的勇敢、坚决,敢于斗争(屠暴起,

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表现屠户的聪明、机智,善于斗争(转视积薪后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8.课文第1段共17句,将它分为三个层次,并且写出每一层次的大意。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⒁⒂⒃⒄①故事的开端,写屠户遇狼。②故事的发展,写屠户避狼。③故事的高潮和

结局,写屠户劈狼。9,狼的本性是要吃人,但是为什么只是远远跟着,不敢靠近?狼还不太了解屠户的态度和力量,所以只好远远跟着。这也表现了狼的狡猾和谨慎。10.通过相关的描写,分析屠户的心态。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这时屠户怕狼,想用肉骨缓解危机。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情急之下,

屠户开始思考自身的安全。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户寻找有利地形,准备斗争。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户作好了准备,勇敢地应敌。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户出其不意出手坚决,狼措手不及。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亦毙之。屠户为了持久安全,除敌务尽,

不留后患。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屠户总结经验教训,彻底醒悟。11.课文第2段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它点明了什么主题?通过一个屠户战胜两只恶狼的故事,揭示了狼的凶残、狡诈又愚蠢的本性,赞扬了人的善良、聪明而勇敢的精神,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

行善,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12.学习这篇课文以后,你得到什么启示?《狼》详细记叙了人与狼的智斗过程,揭示了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人的面前终归难逃失败的命运。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4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