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20课《狼》导学案6-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4)页,30.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626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湛江市二十八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导学案时间:班级:姓名:课题《狼》第1课时课型新授主备人杨夏菱审核人学习目标1.读通、读懂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的简洁传神;积累文言词语:顾、暴、盖、止。2.了解“之”等词的不同含义,理解文言词语活用的知识和古代文学常识。3.了解故事旨意,把握文章善于识
破狼一样的伎俩、除恶务尽的思想意义。重点难点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2..了解故事旨意,把握文章善于识破狼一样的伎俩、除恶务尽的思想意义。学习过程学案导案知识链接1.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著名的
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家境贫困。坎坷的遭遇和长期艰辛的生活使他能够接触底层人民生活,并加深了对当时政
治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社会弊端的认识和了解,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2、作品链接《聊斋志异》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是我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
》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它的主要艺术特色是:语言精炼,想象丰富,情节曲折。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3.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实词的词性活用现象。古汉语的一个实词属于某一词类,基本上是固定的。有些词只是在某种条件下,临时处在另一类词的位置上,偶尔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暂时增加了新的意义,这种词性的变化,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
形容词之间的活用;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学生按照预习导学,简要的预习课本练习回顾(一)解释加点词。1、当涂掌事2、蒙辞以军中多务3、治经为博士邪4、但当涉猎5、见往事耳6、蒙乃使就学7、卿今者才略8、即更刮目
相看(二)翻译下列句子。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学生的展示及质疑,教师一方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一方面可以
适时的进行点拨自学讨论1、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窘()眈()瞑()寐()黠()倚()缀()尻()苫()2、积累词语——解释下列词语屠大窘.()眈眈..相向()目似瞑.()一狼假寐.()狼亦黠.矣()倚()顷刻()少时(
)久之()缀行()并驱..如故.(;)屠暴起()止增笑耳.()苫蔽..成丘()弛担持刀()意.暇甚()3、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4、翻译句子。(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5、读准节奏: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
的停顿。注重强调重点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交流提升1、结合课文注释翻译课文。2、本文叙述一个什么故事?请用一句话概括。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
和结局。可以用两个字的动宾短语概括。明确:狼(故事的开端)---狼(故事的发展)-----狼(故事的进一步发展)-----狼(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检验学生课堂的掌握程度梳理巩固(采用思维导图)达标测评1、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作者是清代文学家,他的字是,别号,世称
先生。缀行甚远缀: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并:故:屠大窘窘:顾野有麦场顾弛担持刀弛:眈眈相向眈眈:其一犬坐于前犬坐:目似瞑,意暇甚瞑:暇:一狼洞其中洞: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狼亦黠矣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变诈:几何:3、收集有关“狼”的成语,抄在笔记本上。学后反思小组评价家长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