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6课《诫子书》教学设计3-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4)页,24.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611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诫子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4、熟读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教学
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步入初中已经近一个月了,我想,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学习进步、成才成学了。那么,怎样才能成功成才呢?今天老师
请来了一位高人他就是蜀汉名相,智慧化身诸葛亮.相信通过和他的饿对话,你一定在学习和修身养性方面有很多收获!(板书<诫子书>)【课件第一页】(二)明确目标【课件第二页】(三)作者及背景介绍。1.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
家。为避汉末之乱,大约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15岁时随叔父诸葛玄由山东迁居豫章,后辗转至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故号卧龙先生。西晋陈寿《三国志》有《诸葛亮传》,并整理其诗文《诸葛亮集》传世。2.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育问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给诸
葛瑾:“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同时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他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励精治性,珍惜光阴,务求“接世”。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死,时年37岁
。其子诸葛尚一同战死,时年16岁。(四)多层次朗读【课件第三页】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1)标记生字注音。【课件第四页】(2)注意词句停顿。2、提示长句停顿。【课件第五页】非澹泊/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3、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读。(五)疏通文意:【课件第六页】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小组合作,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长
整理准备发布.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1)巩固强化:句子: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2)处理措施:A、让学生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
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B、师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a的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以4句的翻译为例:
年华随着时光飞驰,意志随着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无益„„(六)研读赏析:【课件第七页】(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学生举手发言)(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
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淡泊、立志、惜时)分别找出原句.再次加以品读,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感受体会。(学生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讨论交流,指定代表回答;)A、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双重否定句式)来强调其重要性B、立志: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双重否定句式)来强调其重要性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诸葛亮给儿子书信中的告诫,让我们来看看大名鼎鼎的诸葛孔明,是怎么给儿子上课的:【课件第八页】第一课:宁静的力量。“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无法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安宁的环境。现代人多数终日忙碌,您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一下人生的方向?第二课:节
俭的力量。“俭以养德”他告知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您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第三课:计划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告诉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
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把将来细心计划妥当。面对未来,您有理想吗?您有使命感吗?您有自己的理想吗?第四课:学习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告诉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助益,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
习的结果。您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您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第五课:增值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他忠告孩子,人生的投资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
。您是否想过,一鼓作气的人多,坚持到底的人少的道理?第六课: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他警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电脑的普及代表速度时代的来临,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样与今天不谋而合。快人一步,不
但容易达到理想,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正与改善!第七课: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诸
葛亮明白生命中要做出种种平衡取舍,要“励精”,也要“治性”。您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第八课:时间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他警告孩子时光飞逝如梭,意志力又会被时间消磨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
间管理”是个现代人的观念,细心想一想,时间无法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唯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才是最佳方式。请您想一想,您有蹉跎岁月吗?(4)在研读赏析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再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课件第九页】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是个早
熟的人才,从小聪明伶俐,诸葛亮清醒地认识到儿子成长过程中的隐患,太容易骄傲了。蜀国后期,国势衰颓,后继无人。忠心耿耿的诸葛亮是多么盼望儿子能快些长大,成为国之栋梁,所以他写给儿子的信应该是语重心长,谆谆
教诲。这封家书虽然只有八十六个字,但问世之后却天下闻名,广为传颂,人们被诸葛亮的智慧所深深地折服,请大家用赞赏的感叹的语气齐读,读出一位慈父的殷殷期盼。(七)名言积累:【课件第十页】学生再次放声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
欢的句子,思考完成下列任务:如果你从中学习的一两句送给你在座的同学,你会送给谁?(自己思考,小组交流,个人回答)示例:我把“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送给----,因为他贪玩,耽
误了学习。示例:我把“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一句送给---,因为他在学习方面太懈怠,太懒散。示例:我把“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送给自己,因为我有时一考不好,就精神颓废,没有信心好好学习,这一句能激励我胜不骄,败不馁。本文词源意丰,字字珠玑。我们经常说认识别人容易,
认识自己难。下面请大家换种心灵,选几句自勉自励的话写在课本上。真正的智慧可以穿越时空,让这些经典语句永驻我们心中,伴我们行走一生,让我们在深沉的诵读中记住这些名句(八)我读我悟。【课件第十一页】读文读人读自己。字里行间中你感悟
到了什么?与大家共享示例:我要做一个淡泊名利,有远大目标的人。我要做一个的人。(九)教师寄语课件【课件第十二页】三句话和同学们共勉:大志成大学成大才,小志成小学成小才,无志不成学不成才。大志就是与历史潮流一致的志向。祝愿同学们早立大志,静心读书,成为
顺应历史潮流的大才!(十)自然成诵【课件第十三页】诫诫子子书书诸诸葛葛亮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非澹泊无以明志,()。夫学须静也,(),非学无以广才,()。淫慢则不能励精,()。年与时弛,(),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