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2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2-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3)页,39.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596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老金厂中学课程设计授课日期2016年月日课题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归纳学习文言文知识,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2、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
力。3、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开阔胸怀,加强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重点难点关键重点: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学生出缺席情况班级人数缺席姓名程序与内容师
生活动个性修改计划时间一、情境创设:1、创设情境: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
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二、目标引领: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3、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
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三、意义构建1、介绍孔子以及《论语》2、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特别注意加点字的音、形、义。教师激情导入明确本课学习目标了解作者。人不知而不愠.(yùn)3分2分3、教师泛读课文,然后学生自主朗读。4、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5、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小组内合
作研讨,概括每一章所讲的内容。四、巩固提升:请学生归纳:1.通假字2.词类活用3.古今异义4.一词多用5.特殊句式五、回顾小结:《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寥寥数语中,蕴含着一个为人师者的胸襟、风范,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个师者的拳拳育人之心。六、检测反馈:1、
试背全文,比比看谁背得最准确。2、背诵过程中要注意停顿,不抢不拖,不加字,不吞字。七、作业布置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不亦说.(yuè)乎传.(chuán)不习乎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积极引导,适时点拔。学生讨论后后,小
组交流,1、同学当堂背诵2、,其他同学互考。3、老师抽查提问。15分10分5分7分3分板书设计《论语》十二章《论语》孔子课后反思老金厂中学课程设计授课日期2016年月日课题《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2、
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3、能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重点难点关键重点: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经典文化
的热情。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于实践。学生出缺席情况班级人数缺席姓名程序与内容师生活动个性修改计划时间一、情境创设:1、创设情境:上节课我们从《<论语>十二章》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
识。这十二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此外,《论语》是处成语最多的文化典籍,我们就更不能小视对这篇课文的挖掘。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它。二、目标引领: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2、掌握
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3、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三、意义构建1、准确翻译句子。2、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小组内合作研讨,概括每一章所讲的内容。3、试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教师激情导入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学生分组讨论。3分2分15分修养将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分类。四、巩固提升: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能就本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吗?五、回顾小结:(1)语言简洁、含蓄隽永。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
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但意思的表达却不乏一定的深度,值得推敲斟酌学习。(2)《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文的体制;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
理文主要的形态。六、检测反馈:1.检查课文的背诵和全文的翻译、注释等,要求做到掌握干净、牢固。2.完成《配练》。七、作业布置:背诵默写全文。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点拨。请学生谈谈对论语的认识,教师总结并延伸
。1、同学当堂背诵2、,其他同学互考。3、老师抽查提问。10分5分8分2分板书设计《论语》十二章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