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7-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DOC
  • 阅读 52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42.000 KB
  • 2022-12-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7-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7-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7-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7-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7-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7-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16)页,42.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584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3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1、扫清字词障碍,积累好词佳句;2、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3、学习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准确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遣词造句的精妙。【重点难点】1.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2.学习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准确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以

及遣词造句的精妙。【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预习】1、试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读不准的多读几遍。菜畦.()桑葚.()油蛉.()蟋蟀..()斑蝥.()缠络..()臃.肿()珊瑚..()攒.成()收敛.()脑髓.()鉴.赏()觅.食()罕.至()竹筛.()秕.谷()渊.博()鼎沸.()倜.傥.()书塾.

()宿儒.()蝉蜕.()拗.()窦.()锡箔.()和蔼.()厥.()淋漓..()叵.()确凿.()2、解释词语:宿儒鼎沸人迹罕至高枕而卧3、填空。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_____(体裁),选自______。作者鲁

迅,原名______,字__________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_________________、杂文集________

________等。4、整体感知:(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写了个部分内容,先写,后写。还可以看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2)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在书中划上

记号。(3)再读课文,写出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总体上的感受填空:()的百草园()的三味书屋【课堂导学】第一课时一、学习“百草园”1、速读1——8段。思考:围绕“乐园”二字,作者从哪三方面去写?请简要概括。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第1段。思考: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句话的意思。“似乎”与“确凿”是否有矛盾?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品读第2段。指出“不必说

„„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因此,这段的中心句是:(在文中划出来)这段写景非常精彩,你认为精彩在哪方面,为什么?最后希望你精彩地读好这段,并按要求填空:这段景物描写层次分明,从描写的对象看,先写,后写,再写;从描写的范围看,是先写再写,从感官的角度看,既有视觉,又有、、。描

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描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描写蝉、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描写黄蜂、叫天子,则突出它们的,使我们感到百草园确实是色彩斑斓、生机勃勃。4、速读4——6段。思考: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速读7——

8段。找出雪地捕鸟的描写。划出动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写在文中)6、仿照第七段“雪地捕鸟”的写法,用不少于六个动词写一个游戏或一项活动(如钓鱼、溜冰、骑自行车等),注意用词准确。(另附纸页)第二课时一、品读“三味书屋”部分1、这一部分是从哪些方面写

三味书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认为作者在三味书屋的“苦”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三味书屋的生活真的枯燥无味吗?有哪些趣事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寿静吾是怎样的老师?你怎样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讨论文章的主题。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

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时练习

】一、基础知识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⑴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⑵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⑶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

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2、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特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个句式表明写作顺序是从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B、两个“不必说”的内容是略写,“单是”的内容详写。C、两

个“不必说”是为“单是”作铺垫的。D、这个句式表明这段文字是按由近及远的顺序写景的3、说说百草园为什么是“我”的乐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

鲁迅很讨厌他。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5、“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是作者童年生活过的场所,鲁迅用“从„„到„„”

的标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有比照的意味,对文章描述的内容,有以下三种理解,比较恰当的理解是()。A.因为“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成年以后回忆起来都很有趣,所以表达了作者对生气蓬勃的少年生活的怀念和追求。B.作者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作对比,暴

露了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漠视、束缚和残害。C.“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6、根据课文内容,对对联。上联:百草园里赏景捕鸟听故事,其乐无穷。下联:二、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共收10篇回忆散文,被选为课文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请再写出另外一篇的篇名《》。2、“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语)《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另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示例:铁扇公主因

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悟空,可以看出她的重亲情,同时也显示出她胸襟狭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拓展阅读思,在百草园刘绍棠绍兴的初春,乍暖还寒。踏着绚烂的晨光,走进了渴望已久的鲁迅故居——百草园。尽管刚刚经受过肃杀的冰雪,百草园内却依然一片苍翠葱茏。十来枝竹子扶

疏摇曳,在初生的阳光下,洒出一片淡淡的影子,两棵不太大的棕榈伸开巴掌,仿佛要对寻踪环顾的瞻仰者数数这里的家珍;据说还是鲁迅先生儿时摘桑葚吃的老桑树,虽然枝干上被风刀霜剑镂刻得瘢痂交错,但仍显得苍劲傲然,生机勃勃。你看,枝条上冒出的嫩黄淡绿

的芽苞,不正是春之歌的音符!园里几畦青葱的菜田,一眼古朴的石井,顿使人感到幽静沉寂,却又满目生气。看来,自然界的生物即使在冬天里也不都是垂危的、死亡的,更多的是孕育,是萌生!尽管我来的还不是时候,没能听到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没有看到肥胖的黄蜂伏在

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的情景。可单是那一堵还是当年的短短的泥墙,就给了我无限的情趣。泥墙齐腰高,十来步长。墙角边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草,大概就是因为这里的草才命名了这个园吧。在这些草叶边、草根旁却已透出星星点点青翠欲滴的草

尖——这是生命的火苗在升腾,这是又一次对新的希望的追求。它们把绿色献给大地,献给人类,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和新生给人们以奋斗不懈的鼓舞。呵,先生写得多好:他一生“吃下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草呵,百草园的草呵,不正植被华夏,给进击者以不尽的养料!我不由得弯下身去,摘一片草叶,含在舌尖上,而我

的炽热的爱和深沉的思绪却落在草丛里,落在这片土地上!当年的鲁迅,就是从百草园走向一个决斗场!向一切愚昧宣战;和一切懦弱决裂;同一切黑暗决斗;与一切腐恶较量。倾一腔热血,抛七尺躯体,为振兴中华而驱驰一生。尽管,他在残酷的斗争中过早地耗尽了心血,还没有来得及看到一个民族的乐园的落成。但是,他

的信念、他的希望,和百草园的草一样,不为生命结束而消逝,孕育出更茂盛、更蓬勃的新春。小草信仰春天,先生信仰中华必将振兴。现在真的有了风调雨顺的气候,有了流金溢彩的太阳,有了清甜如许的泉源。站在百草园这堵矮墙旁,我看到绍兴的一条街,人流熙熙攘攘,脚步踏着早春的阳光。站在中国的土地上,朝外

望去吧——信息爆炸,宇宙飞航,世界在变革,星球在行进,我们不该像先生那样奋力进击,让中华早一点振兴起来,高高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吗?百草园的草呵,每一棵都在阳光和雨露的哺育下成长着。我不也是这个原中的一棵草吗?不仅是,更是从百草原里走出来

的人!思,在百草园;在前进的大路上„„【赏析】文章以“思”为线索,把对百草园的描写及作者的感触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抒发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主题鲜明,富有感染力。作者略写百草园内翠竹、棕榈、桑树、菜畦等

在料峭的春寒中生气勃勃,以此引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赞颂。详写百草园中的小草,说它们“是生命的火苗在升腾”,是“对新的希望的追求”,说它们“绿色献给大地,献给人类,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和新生给人们以奋斗不懈的鼓舞”,以此赞颂鲁迅先生的精神,继而表达了学习和发扬先生精神的决心。文章精心选材组材、抒情和议

论紧密结合。1、虽然是经受过肃杀的的冰雪,百草原里的景物却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作者由此领悟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第⑤段中的“向一切愚昧宣战,和一切懦弱决裂,同一切黑暗决斗,与一切腐恶较量”句式有什么特点?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这个句子赞颂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⑧段作者说自己是“从百草园里走出来的人”为什么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景物的部分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课前预习1、2、略3、小说《朝花夕拾》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等4、(1)两百草园三味书屋空间顺序(2)百草园的生活(1—8)三味书屋的生活(10—尾)(3)略课堂导学第一课时一、1、①百草园的美好景物(2节)②神奇

的美女蛇故事(3~6)③有趣的雪地捕鸟(7~8)(一)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

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2、重点在“单是”,这个句式使文章条理清晰——从整体到局部(泥墙根一带),详略分明。3、从描写的对象上看,先写静物,后写动物,再写静物;从描写的范围看,是先写整体,再写局部;从感官的角度看,既有视觉又有听觉、触觉、味觉。颜

色形状声音动作4、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5、“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九个表述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第二课时一、1、入学

礼节、教书先生、教学内容、同窗学友2、(1)先生要求严厉,玩得不自由;严肃、规矩多——拜师行礼,不准提问;(2)生活单调:读书、习字、对课;读书苦:难读,难懂。3、(1)一有机会就跑出去玩(2)折腊梅花(3)寻蝉蜕(4)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4、极方

正、质朴、博学、和蔼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先生最初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在当时比较开明,不打骂学生;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但在封建社会里,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都是守旧的。二、(1)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2)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

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课时练习】一、基础知识1、人⑵比喻⑶排比2、D不是由近及远的顺序3、⑴百草园景物有声有色有趣味;⑵美女蛇的在我看来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⑶百草园的冬天捕鸟富有乐趣。4、D5、C6、三味书屋习字作画读课文,别有

情趣。二、1、《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猫·狗·鼠》、《范爱农》、《琐记》、《父亲的病》、《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以上8篇写出一篇篇名即可)2、要有情节、形象,以及所具有的人的情感,如:石猴为众

猴觅得水帘洞,被众猴拥戴为“千岁大王”,可以看出众猴的讲信义。三、1、走进大自然,感悟大自然。2、第一次是因为插队来到吕梁山的腹地。第二次是因为无意中闯进了河西走廊。作者认为这两次经历,自己被真正的大自然陶醉和震撼了,与大自

然融为一体,忘却了自我,所以才是“刻骨铭心”的。3、本句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四季交替使山林变了颜色,自然的变化给峡谷增添了声音。4、示例:自然是伟大的,我们要认识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和自然和谐相处,在自然和社会中锻炼自己。三、拓展阅读1、虽然是经受过肃杀的冰

雪,百草园里的景物却表现出(苍翠葱茏)、(生机勃勃)的特点,作者因此领悟到了(然界的生物即使在冬天里也不都是垂危的、死亡的,更多的却是孕育,是萌生!)2、特点是句式整齐,结构相同。这样表达的好处是加强了语气和

语势,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赞颂了鲁迅先生的憎恨旧社会、憎恨黑暗的社会制度、憎恨反动派的坚定立场,赞颂了他顽强的斗争精神。3、百草园象征希望与力量的源泉,作者旨在赞美百草园里的小草,以草喻人,要人有草一样的品质:这是生命的火苗在升腾,这是又一次对新的希望的追求。它们把绿色献

给大地,献给人类,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和新生给人们以奋斗不懈的鼓舞。革命前辈是从这里走出来的,作者不仅赞扬了革命前辈,肯定了他对中国人的贡献和历史价值,更勉励自己要想这位前辈学习,做一个象草一样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所以说自己是“

从百草园里走出来的人”。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偏重于客观描写;本文偏重于主观抒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了百草园的许多乐趣;本文主要写百草园的草给作者的感想。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52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