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2章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含解析).ppt,共(53)页,2.084 M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336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CONTENT目录02知识点201知识点103知识点304训练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核心价值引领学科素养导向1.在科学方法和科学观念方面,通过分类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强调物质转化的价值,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化学学科核心
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关注物质的元素组成,基于核心元素认识物质性质,包括分析物质类比以及依据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推断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状态,依据宏观现象判断溶液中离子的存在和改变,基于离子和离子反应认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在水溶
液中的反应。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核心价值引领学科素养导向2.基于实验证据(宏观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认识物质导电性及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特征(微观实质),建立电离与离子反应的概念模型,渗透学
科育人价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发展对化学反应实质的认识,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是离子反应;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物质转化。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从物质及其变化的事实中提取证据,建构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氧化还
原反应等核心概念,初步建立基于物质类别和氧化还原角度认识物质性质的思维模型。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核心价值引领学科素养导向3.充分发挥氧化还原反应的社会价值,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化学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渗透学科社会价值。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
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第1课时必备知识——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知识清单[基本概念]①同素异形体;②酸性氧化物;③碱性氧化物;④分散系;⑤胶体[基本规律]①物质的
转化规律;②三种常见分散系的比较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01知识点1知识点1物质的组成及分类1.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与微粒间的关系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①元素:具有相同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②分子
和原子: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__的最小微粒,原子是________中的最小微粒。③物质:宏观上物质是由____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____、____或离子构成的。核电荷数化学性质化学变化元素分子原子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
单质:________________的纯净物化合物:______________的纯净物物质――→组成纯净物:由________组成混合物:由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①冰水混合物、结晶水合物(
如FeSO4·7H2O等)属于纯净物;②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属于混合物。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由多种元素组成同种物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3)元素在物质中的两种存在形态游离
态:元素以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化合态:元素以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4)同素异形体①概念:由同一种____形成的几种____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单质化合物元素性质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②形成方式分子中原子个数不同例如,O2和O3
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例如,金刚石、石墨、C60等③性质差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____性质上,其____性质相似;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____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①由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单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但该物质只含一种元素,如O2、O3
的混合气体是混合物。②由同位素的不同原子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纯净物,如H2和D2、H2O和D2O。物理化学化学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2.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法应用示例——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返回导航第二
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2)树状分类法应用示例——从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分类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3)常见无机物的树状分类法纯净物单质金属单质(Na、Cu、Fe等)非金属单质(S
、N2、Cl2等)化合物氧化物酸性氧化物(SO2、CO2等)碱性氧化物(Na2O、MgO等)两性氧化物(Al2O3等)其他(Na2O2、CO等)酸按强弱
强酸(HCl、HNO3、H2SO4等)弱酸(H2SO3、H2CO3等)按电离出的H+数一元酸(HCl、HI等)二元酸(H2SO4、H2CO3等)三元酸(H3PO4等)碱按强弱强
碱(NaOH、KOH等)弱碱[NH3·H2O、Fe(OH)3等]按电离出的OH-数一元碱(NaOH、KOH等)二元碱[Ba(OH)2、Ca(OH)2等]三元碱[Fe(OH)3等]盐正盐(Na2CO3、Na2SO4等)酸式盐(NaHCO3、NaHSO4
等)碱式盐[Cu2(OH)2CO3等]混合物分散系溶液(NaCl溶液、KNO3溶液等)浊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Fe(OH)3胶体等]其他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
化第1轮化学[通关1](易错排查)判断正误(1)某物质经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可以断定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2)(海南卷)MgO和Al2O3都属于两性氧化物()(3)(广东卷)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4)(山东卷)14C可用于文物的年代鉴定
,14C与12C互为同素异形体()(5)(安徽卷)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通关2](2020·天津卷)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
抗击新冠病毒期间,使用的“84消毒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A.NaOHB.NaClC.NaClOD.Na2CO3C[“84消毒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C正确。]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通关3](人教必修1·P29,1题改编
)现有下列10种物质:①H2O、②海水、③Fe、④CuO、⑤H3PO4、⑥NaOH、⑦Na2CO3·10H2O、⑧盐酸、⑨CH3COOH、⑩纯碱。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②⑧属于混合物,①④属于氧化物B.⑤⑨属于酸,⑥⑩属于
碱,⑦属于盐C.⑨属于有机物D.属于单质的是③,⑤属于三元弱酸B[纯碱是Na2CO3,属于盐类,不是碱。]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通关4](新教材链接)(人教必修第一册·P12,1题改编)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并回答相关问题。燃料电池是一种
化学电池,具有能量转化率高、对环境友好等优点。例如,氢氧燃料电池在工作时,从负极连续通入,从正极连续通入,二者在电池内部(含有或等物质的溶液)发生反应生成,同时产生电能。除了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H2,、等也可以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
目前已研制成功燃料电池,它可以代替为汽车提供动力,也可以用作照明电源等。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1)在上述短文标有序号的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2)在上述短文标有序号的物质中,属于酸
的是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3)从物质的类别角度分析,①、②、⑧都属于________;与O3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答案(1)⑨⑩⑤(2)③④⑥⑦⑩(3)单质②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返回导航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02知识点2知识点2物质的性质及变化1.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关系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①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只有旧化学键的断裂或只有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不是化学变化,例如,H
Cl气体溶于水只破坏共价键,不是化学变化。②原子核的聚变、裂变不是化学变化。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2)常见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石油的裂化与裂解;蛋白质的变性;结晶水合物的脱水;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电
解;水解等物理变化焰色反应;活性炭(或胶体)的吸附;渗析和盐析;萃取和分液;蒸馏、升华等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2.物质之间的转化(1)从不同角度对化学反应分类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
学化学反应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反应中____________分为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按反应中________________
__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__________________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________________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有无离子参与有无元素化合价变化可逆反应不
可逆反应吸热反应放热反应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2)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转化关系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注意金属(或非金属)单质到盐的两条重要转化关系金属单质――→O2碱性氧化物
――→H2O碱――→酸或酸性氧化物盐非金属单质――→O2酸性氧化物――→H2O酸――→碱或碱性氧化物盐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通关1](易错排查)判断正误(1)在一定条件下,金刚石与石墨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2)同位素之间的转化,如232Th转化成233U不属于化学变化()
(3)煤的气化和液化、Na2CO3·10H2O的风化都是物理变化()(4)(2020.1·浙江选考)钙单质可以从TiCl4中置换出Ti()(5)(2020.7·浙江选考)KMnO4具有氧化性,其稀溶液可用
于消毒()(6)(2020.7·浙江选考)煤的液化属于物理变化()√√×√√×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通关2](2020·江苏卷)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室温下,Na在空气中反应生成Na2O2B.室温下,Al与4.
0mol·L-1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C.室温下,Cu与浓HNO3反应放出NO气体D.室温下,Fe与浓H2SO4反应生成FeSO4B[室温下,Na在空气中反应生成Na2O,A项错误。2Al+2H2O+2OH-===2AlO-2+3H2↑,B项正确。室温下,铜与
浓硝酸反应生成NO2,C项错误。室温下,铁遇浓硫酸发生钝化,D项错误。]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通关3](2019·海南卷)我国古代典籍中有“石胆„„浅碧色,烧之变白色者真”的记载,其中石胆是指
()A.CuSO4·5H2OB.FeSO4·7H2OC.ZnSO4·7H2OD.KAl(SO4)2·12H2OA[石胆呈“浅碧色”,“烧之变白色”,即灼烧变成白色。CuSO4·5H2O受热脱水生成无色CuSO4,固体变成白色,A项正确;FeSO4·7H2
O灼烧时,Fe2+被空气中O2氧化生成Fe2(SO4)3,固体变成红色,B项错误;ZnSO4·7H2O、KAl(SO4)2·12H2O在灼烧时无颜色变化,C、D项错误。]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通关4](
新教材链接)(人教必修第一册·P12,5题改编)从Zn、BaCl2、NaOH、KClO3、CuCl2、Na2SO4、Na2O、H2O、H2SO4等物质中,选出适当的物质,按下列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1)化合反应: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置换反应: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返回
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答案(1)Na2O+H2O===2NaOH(2)2KClO3=====MnO2△2KCl+3O2↑(3)Zn+H2SO4===ZnSO4+H2↑(4)CuCl2+2NaOH===Cu(OH)2↓+2NaCl(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03知识点3知识点3分散系及胶体1.分散系(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____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____中所得到的体系。(2
)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____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____,可用下图直观地表示。物质物质大小胶体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3)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散质微粒成
分离子或小分子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巨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外观特征均匀、透明均匀、透明或半透明不均匀、不透明<1nm1~100nm>100nm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稳定性稳定,静置不产生沉淀较稳定不稳定,静置有
沉淀或分层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________实例食盐水、蔗糖溶液Fe(OH)3胶体泥水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即10-9~10-7m)之间,并非丁达尔效应。能能不能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2.胶体的性
质及应用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3.Fe(OH)3胶体的制备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1)反应原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操作步骤: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继
续煮沸至液体呈______,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红褐色FeCl3+3H2O=====△Fe(OH)3(胶体)+3HCl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制备Fe(OH)3胶体的“四不能”①不能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制备Fe(OH)3胶体,因为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发生聚沉。
②不能用玻璃棒搅拌。③不能过度加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若继续加热,Fe(OH)3胶体聚沉生成Fe(OH)3沉淀。④不能加沉淀符号“↓”,书写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的胶体应注明“胶体”二字。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通关1](易错排查)判断正误(
1)(2018·全国卷Ⅱ)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2)(2019·海南卷)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分散质均为液态()(3)(2019·海南卷)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都具有丁达尔效应()(4)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5)(2020·江苏卷)明矾溶于水并水解形成胶体,可用于净水()(
6)将含1molFeCl3的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目为NA()√×××√×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通关2](新教材链接)(人教必修第一册·P12,4题改编)当
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A.淀粉溶液B.Fe(OH)3胶体C.CuSO4溶液D.稀豆浆C[淀粉溶液、Fe(OH)3胶体、稀豆浆都属于胶体,当光束通过时,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uSO4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
当光束通过时,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通关3](2021·山东聊城二中检测)有两种分散系:①FeCl3溶液;②将饱和的FeCl3溶液加入沸水中,得到的红褐色液体。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分散质粒子直径:①>②B.光束照射
②时,在垂直光源的方向能看到光亮的“通路”C.稳定性:①<②D.①属于混合物,②属于纯净物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B[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则分散质粒子直径:①<②,A错误;②中红
褐色液体是胶体,光束照射②时,产生丁达尔效应,在垂直光束的方向能看到光亮的“通路”,B正确;溶液的稳定性强于胶体,则稳定性:①>②,C错误;溶液和胶体都是分散系,都是混合物,D错误。]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通关4](深度思考)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
照下面的实验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首先取少量蒸馏水于洁净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反应原理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1)判断胶体的制备是
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______________。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2)在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有些同学没有按要求进行,结果没有观察到胶体,请你预测其现象并分析原因:①甲同学没有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是将稀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结果没有观察到__________
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乙同学在实验中没有使用蒸馏水,而是用自来水,结果会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长时间加热,结果会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
1轮化学解析(2)①若用稀FeCl3溶液,则水解产生的Fe(OH)3的量太少,看不到红褐色液体;②自来水中含有较多的电解质,使胶体发生聚沉;③长时间加热使胶体发生聚沉。答案(1)丁达尔效应(2)①红褐色液体FeCl
3溶液太稀,生成的Fe(OH)3太少②生成红褐色沉淀自来水中含有电解质,胶体发生聚沉③生成红褐色沉淀长时间加热使胶体发生聚沉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化学返回导航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轮
化学训练(四)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