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教学设计2-八年级下册音乐【粤教版】.doc,共(3)页,22.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195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2、通过欣赏这首前苏联歌曲,初步感受前苏联歌曲的小调调式色彩,了解歌曲的风格和创作背景,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
的情怀。教学重点:了解音乐的要素有哪些。教学难点:了解歌曲调式的音乐风格和创作背景。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聆听手风琴《山楂树》独特的音色,感觉俄罗斯音乐的风格和魅力。)各位同学,尘世的喧嚣,忙碌的生活让我们忽略了大自然的美
妙音乐。刚才,我们聆听了一段美妙的手风琴感受山楂树的旋律,请大家说一下自己的内心感受。二、重点突破1、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曲调、和声
以及力度、速度、调式等。构成音乐的形式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用1a跟伴奏哼唱曲谱、朗读歌调词、体会意境)三、难点突破:1、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又称莫斯科之夜。原唱弗拉基米尔·特罗申,作曲瓦西里·索洛维约
夫·谢多伊,作词者为米哈伊尔·马都索夫斯基。原为1956年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在运动大会的日子里》而作。1957年在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夺得了金奖,成为苏联经典歌曲。这首歌于1957年9月经歌曲译配家薛范中文译配后介绍到中国,为中国大众知晓。《莫
斯科郊外的晚上》歌曲中年轻人真诚激动的心声,萌生的爱情和黎明前依依惜别之情都和大自然的美和谐地交融在一起。而作曲者他那富有魅力的、水晶般剔透的旋律又支持和发展了诗歌形象,仿佛就是俄罗斯大自然本身诞生出来的。用作曲家本人的话来说,歌曲是“顺着字母从
笔尖底下流出的。”虽然是短短的一首小歌,却处处显示出这位大师的匠心来,他灵活地运用了调式的变化——第一乐句是自然小调式,第二句是自然大调式,第三句旋律小调式的影子一闪,第四乐句又回到了自然小调式。作曲家还突破了乐句的方整性——第一乐句四个小节,第二乐句三个小节,第三乐句割成了两个分
句,一处使用了切分音,对意义上的重音强调恰到好处,第四乐句的节奏与第一、二乐句相近,但不从强拍起,而变成弱拍起。四个乐句章法上没有一处和另外一处完成相同的。歌曲旋律的转折令人意想不到却又自然得体,气息宽广,结构精巧,于素雅中显露
出生动的意趣,真是令人惊叹不已。但起初这首歌拿去录音时,电影厂的音乐负责人听后并不满意,毫不客气地说:“您这首新作平庸得很,真没想到您这样一位著名作曲家会写出这种东西来。”一盆冷水浇得作曲家垂头丧气。但影
片上影后,歌曲受到了年轻人的喜欢,并于第二年参加联欢节歌曲大赛时一举获得金奖。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都唱着“但愿从今后,你我永不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登上列车,告别莫斯科的。自此,这首令人心醉的歌曲飞出了苏联国界,开始它的全球旅行。结束语:美好的时光总
是那么短暂。这节课我们感受了俄罗斯异国风情,音乐多么美好。我们一起环游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