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音乐【粤教版】.doc,共(10)页,5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189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广东教育出版社、花城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西洋管弦乐队,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二、教学年级:七年级三、教学理念:七年级学生,经历过一学期的初中音乐课后,音乐素养得到很大的提高,已基本适应中学音乐课的教学方法了,但还是需要老师的耐心
引导,特别是欣赏课。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并主动参与到教学内容中去。四、教学分析: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由郑璐、马洪叶创作。乐曲反映了1976年底粉碎“四人帮”后的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边寨时,山区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
情景。五、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作曲家、演奏家如何用音乐来描绘自己对喜庆节日的感受,并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联想他们没有过的生活经历,从中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音调风格。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
边寨》,回顾管弦乐队知识、从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管弦乐队的力度、情绪的变化,体会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3、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感受主题旋律2的情绪。使学生基本能分辨乐曲的段落,抓住音乐主题的典型
节奏。用“声势”参与欣赏,并能听辨出不同的演奏乐器,能随音乐做节奏的律动。六、教学重点、难点:1、围绕节奏、旋律特征等音乐要素去感受作品。2、听辨乐器,利用敲打节奏和简单的律动去体验作品。七、教学课时:1课时八、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九、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
活动教学设计意图导入播放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音乐聆听音乐新课一、诱发导入1、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音乐,展现出来的是什么情绪?感觉是独奏还是大型合奏?能听到有什么乐器在里面吗?①欢快、喜庆的。②大
型合奏。③有小提琴、圆让学生回顾西洋管弦乐队知识。32、这些乐器组合在一起演奏的乐队,叫什么乐队?3、管弦乐队有几组?每组分别有什么乐器?二、简要介绍管弦乐队1、西洋管弦乐队由不同西洋乐器演奏者混合编成,专门演奏交响乐曲及其它管弦乐曲的乐队。2、认识管
弦乐队乐器的配置,简要说明管弦乐队的分组。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北京喜讯到边寨》我们已经认识了管弦乐队的乐器家族,课前给大家听的那首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是郑路和马洪业的作品。1976年底,“四
人帮”被粉碎这个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边寨后,人民群众欢呼雀跃、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场面。同学们,当你们收到喜讯时会有怎样的表号、长笛等。管弦乐队自由发挥自由发挥简介作品,让学生对作品内容有大概的了解。4现?“边寨”指的是
哪些地方?2、边寨指的是我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苗族、彝族、侗族等许多少数民族大都居住在这里。那么,喜讯传到边寨后,人们又有怎样的表现呢?3、现在,我们来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这首管弦乐曲,让我们也和边寨的人们一起从
音乐中来感受一下从北京传来的喜讯吧。二、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㈠初听全曲1、感受作曲家如何用音乐去表现喜讯传到边寨时,人们喜悦欢庆的场面?2、认真聆听,能分辨各个不同的主题音乐,并在书本上做好标记。请同学们看着书上的各主题旋律先自学熟悉,看共有几个主题?
每个主题的气氛如何?主要演奏乐器?自由发挥自由发挥自由发挥聆听全曲,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完整性。让学生熟悉作品曲式结构、旋律、情绪和演奏乐器,了解作品整体内5㈡分段欣赏1、引子⑴这段音乐象什么声音?⑵对,这牛角号似的声音象在传播北京的喜讯,让我们
一起来随音乐模拟一下号角声吧,注意号角声要有由远到近的感觉,象山谷里的回声。2、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第三主题(1)从主题一入手(做节奏练习)①黑板上有一组节奏型,请同学边听音乐边试着打出来。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②同学们打的非常地好,现在我们给这组节奏配上主题一的音乐,我们用“bang”来模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学唱,模唱时请同学们利用拍手敲击,把黑板上的节奏型打出来。(师随全体学生打出的节奏型伴奏哼唱《北京喜讯到边寨》第一主题音乐,接下来播放第
一主题象牛角号的声音。模仿牛角号的声音。自由发挥容。学生亲自模仿,体会牛角号声音所产生的效果。全体学生参与,熟悉主题旋律。6让学生跟着打节奏和哼唱)③由远到近的号角声恰似北京的喜讯传遍了千家万户,山寨里顿时沸腾了起来,第一主题由管弦乐家族的所有成员共同协作完成的,音色结实饱满,演奏的速度
比较快。这段音乐表现了少数民族同胞们男女群舞的情景。(2)第二主题:①第二主题这一旋律反复出现了4次,每一次的力度是什么样的?②力度弱的地方给你一种什么感受?强的呢?③看来相同的旋律用不同的力度来表现,给人的感觉却是不同的。和第一主题相比,这段音乐表现的
是什么情景?④少数民族的姑娘大都有佩戴银饰的风俗。当她们跳舞的时候,头上、脖子上、脚腕上的银饰就会随着轻巧的舞步发出力度是强弱交替。弱的轻巧活泼,强的更加欢快。姑娘群舞7“嚓嚓嚓嚓嚓嚓”的声音。(3)第三主题透过轻快流畅的音乐,还能听到有种叫木鱼打击乐的伴奏声,这清脆悦耳的声
音会让我们联想到骏马奔驰场面中的马蹄声。3、第四主题①经过一个短暂的过渡,你听音乐的力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②乐曲的力度减弱,旋律变的优美舒缓,使人们热烈的情绪慢慢的平和了下来。那么,这种优美抒情的音乐适合群舞还是独舞?③现在,让我们跟随音乐轻轻的左右摇动一下身体,感受姑娘独舞的
那种柔美情景。4、第五、六主题①这一主题的力度与上一主题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力度变得如此强烈,情绪也有力度变弱独舞跟着音乐模仿姑娘独舞动作进行律动。听辩小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让学生融入到音乐中亲身体会
。加深对小号8了更加热烈的变化。②这段热情奔放的旋律由小号演奏的。它的音色高亢明亮,给人一种粗犷豪放的感觉,恰似一群生龙活虎的小伙子跳起了彪悍强劲的舞蹈。③再来听听小号之后,紧接着出现了什么声音?④清脆的木琴旋律声代表的是谁在舞蹈?⑤对,那群活泼可爱的姑娘又出现了。旋律交替出现了几次?⑥对,
出现三次,力度上有着鲜明的对比,你们可以想象他们着是在做什么呢?⑦他们正热火朝天地展开了一场对舞比赛。这段音乐表现了对舞的场面。⑧老师用作出两种节奏型,同学们感觉它们各是展现男生还是女生的形象?请同学们听着音乐,跟随老师一起律动起来。5、第一主题的再现号音色。模仿小伙子彪悍强劲的舞
蹈动作。木琴的旋律和圆号的长音。姑娘三次自由发挥的认识,以及对比姑娘独舞与小伙子强劲舞蹈音乐力度上的不同。9①师生随音乐敲击节奏:X—X—︱X—XX︱X—XX︱XXXX︱②管弦乐家族的全体成员们再一次齐心协力,奏响了辉煌灿烂的乐章,全曲在万民欢腾的
热烈气氛中落下了帷幕。(三)再次完整聆听分段欣赏后,同学们清楚这首管弦乐曲一共有几个主题部分了吧?接下来,请同学们回忆所学的各个主题的音乐,现在,我们再次完整的聆听整首乐曲一遍,大家把刚刚学的节奏和律动随着音乐做出来。重温第一主题的节奏型。随音乐做节奏和律动,回
忆各个主题。再次熟悉这一主题节奏。让学生随着音乐,完整地一边聆听一遍律动。延伸拓展播放民乐版本的《北京喜讯到边寨》,同学们对比一下,民乐与管乐的合奏风格,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有时间)自由发挥拓宽学生知识面。堂上小结同学们的表现
太精彩啦!从这节课中你们学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请哼唱你最喜欢的主题音乐。自由发挥结束本节课。10十一、教学反思本节课,让学生从聆听音乐区分各个不同的主题,并从感受中产生的律动去探索学习,因此对这节课设计了许多对比,比如说强弱的对比,各主题间的乐器变化演奏的对比等,还设计了有模唱旋律、为主题打
节奏、为音乐形象做舞蹈动作的律动等,内容设计得较丰富活跃,学生都非常配合地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成效。但还是存在不足的地方:课前导入部分稍有不足,自己的语言不够精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