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京剧常识》说课稿1-七年级下册音乐【湘艺版】.doc,共(4)页,68.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142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梨园百花说课稿梨园百花——京剧常识一、说教材:1.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梨园百花》。本单元的选材以中国戏曲音乐为中心,由学唱歌曲《唱脸谱》,欣赏传统京剧唱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现代京剧《打
虎上山》、越剧《楼台会》、豫剧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黄梅戏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等构成。2.教材的内容安排体现“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课程标准。并注意以京剧为重点,涵盖南方、北方流行较为广泛的剧
种。既有传统唱段,又有现代唱段还有用戏曲音调为素材进行的器乐曲,包括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作品。鉴于此,特把国粹~京剧作为专题进行,时间为一课时。所以第一课时安排了京剧常识的了解和京剧唱段欣赏,让学生在了解了京剧的基本表现形式后学唱戏歌。这样,《梨园百花》分三课时完成:(1)、京剧常识及传
统京剧唱段欣赏;(2)、歌曲《唱脸谱》及现代京剧欣赏;(3)、黄梅戏、豫剧、越剧等其他剧种欣赏。二、说学情: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宝贵的民族音乐文化之一。但现今的中学生对京剧艺术的了解非常的少,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图文及相关视
频的资料,使学生对学习京剧艺术又一个初浅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为今后学习并欣赏京剧奠定基础。三、说教学设计:3.国粹——京剧这一课时以李玉刚的歌曲<<新贵妃醉酒>>为引线,给学生展示京剧的魅力和生活中的戏曲文化,首
先使学生产生了兴趣,后安排了京剧常识的学习,从京剧的起源说起,接着是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现形式,京剧的场面,在这几部分的常识学习中采用了边学习了解边应用鉴赏的学习方法,把京剧中的常识与传统京剧唱段的欣赏完美结合.并借助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视听等多方面来感受鉴赏.为
使学生形成初步的京剧鉴赏能力奠定基础。下面我从教学目标及依据、教学环节、亮点与不足三方面说课。一.说目标及依据: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京剧的常识,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情感。2.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
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并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表现形式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也从赏析唱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3.过程与方
法:京剧艺术博大精深,要想使学生产生兴趣,还要从直接体验入手,运用欣赏、模仿、辨析、音乐实践等多种方法引导、启发学生,使他们从了解到喜爱并不断的加深,日积月累之后,形成一种欣赏的能力后,才会有可能成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者。二.说环节:(主要说设计意图,过程、方法的理由
)1.导课:学生听着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进教室。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展开想象。2.授新课:京剧的常识(1)起源:讲解、出示图片。设计意图:与音乐相关文化历史相联系,认识、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2)京剧的行当:设计了讲解
、欣赏图片、行当分辨、抢答题几个环节。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环节,完成教学内容,使学生详细的了解了京剧的行当,并在今后的欣赏中得以应用。(3)京剧的表现形式:出示图片、欣赏视频、赏析名段几个环节。设计意图:通过传统京剧的名段赏析及唱段实例向学生生
动地展现京剧的表现形式:唱、念、做、打,并在“学一学”,“做一做”环节中利用京剧艺术的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4)京剧的场面:出示图片,讲解。设计意图:通过讲解、看图片,学习、了解京剧的伴奏形3.课堂小结:出示图片,教师范唱京剧唱段。设计意图:检验学习的成果,激发学生
对京剧艺术的继续探索。三.亮点与不足:亮点: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运用多媒体声、像、视、听相结合,把不易理解的京剧艺术的各种表现形式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结合京剧唱段赏析清晰的展现出来,做到用京剧唱段解释京剧,而不是用相关历史文化来解释京剧艺术,设计环环
相扣。不足:常识知识性的内容较多,较细,平时学生相关知识积累的少,所以老师讲解的较多而学生参与的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