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楚商》教学设计1-七年级下册音乐【湘艺版】.docx,共(3)页,29.567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132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3课题:八音和鸣科目:音乐教学对象:七年级课时:一课时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制作中国传统乐器的八种基本材料;认识一些常见的民族乐器;能够分清乐器的种类(管乐,弦乐,打击乐器);能够听辩常见名族乐器的声音;能对一些经典曲目有一定的
记忆。二、教学重点难点“八音”分别是指什么?“古筝”与“古琴”外形上的区别;“古筝”音色与“琵琶”音色上的区别,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风格上的区别,民族调式与西洋调式的区别。三、教学方法这个单元的内容是以欣赏为主,因此采用的教师讲授与学生思考、倾听为
主的教学方法。其中穿插历史知识与文学常识,并穿插提问启发学生思考的一种教学方法。四、教学步骤1、上课,师生问好。2、展示课件、展示教学目标。3、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被叫做“八音和鸣”有人知道什么叫做“八音”吗?4、学生答,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提示总结。5、逐一介绍金、石、丝、竹、革、土、匏
、木八种制作乐器的基本材料,并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乐器:编钟、编磬、古琴、箫、鼓、钹、埙、葫芦丝、二胡等……6、由白居易的一首《琵琶行》对琵琶音色的描述部分“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窃窃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来描述琵琶那具有颗粒感的音色。
7、欣赏乐曲《十面埋伏》,介绍其中的几个音乐片段“列营”“吹打”“排阵”“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项王败阵”“乌江自刎”。同时将其与七年级上学期学习的琵琶曲《阳春白雪》做对比,两首乐曲“一文一武”表现的内容不同,很好地诠释了琵琶强大的表现力。8
、欣赏乐曲:《楚商》由“十面埋伏”引出“四面楚歌”再引出楚国音乐的风格。同时再在音乐中对比欣赏编钟与编磬的不同音色。9、欣赏骨笛演奏的《原始狩猎图》介绍制作骨笛的材料,描述古时狩猎的场景,对比骨笛与竹笛的不同音
色。2/310、欣赏古琴独奏《梅花三弄》给同学们讲解什么是“三弄”(三次变化出现的主题)列举《阳关三叠》倾听音乐,听辩其中的滑音,泛音,感受古琴独特的韵味。11、讨论:“古琴”做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是应该进“博物馆”让大家去
参观?还是应该去学习它,把它发扬光大呢?12、教师总结讨论结果。五、教材分析本单元中安排了由中国民族乐器演奏的民族乐曲。这些乐器的制作材料几乎涵盖了我们所说的“八音”,它们外型各具特色同时具有特殊的音色,可以很好地表现不同的场景和意境。文中所选的乐曲非常的有代表性,十大古
曲中的《十面埋伏》《梅花三弄》都收录其中。其余的乐曲,如《楚商》,它代表了楚国的音乐风格与商调式。而骨笛演奏的《原始狩猎图》以古朴的音色展示了古人在密林中相互以哨声为信号,偷偷靠近猎物,共同合作捕获猎物的场景。六、学情分析此次课程中的教
学对象为我校民族班的同学,大多来自农村,因为平时欣赏和累积的知识较少,无法完全靠自主学习去理解和完成教学任务。而这样的欣赏课程中又涵盖了历史、文学、以及很多古代音乐史方面的知识,所以这样的课程中有很大一部分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去思考和记忆,联想,这样才能上好这节课。七、测评练习
此次音乐课程中的测评内容,以随堂检测为主,课程中将设置以下问题:1、以“金”为主制作的乐器有哪些?答:编钟,唢呐,锣等。2、以“石”为主制作的乐器有哪些?答:编磬等。3、我们常常听到的“丝竹”指的是哪些乐器?答:民族弦乐及民族打击乐。4
、以“革”为主制作的乐器有哪些?答:鼓。5、以“土”为主制作的乐器有哪些?答“埙”“阿乌”等。6、以“匏”为主制作的乐器有哪些?答:“葫芦丝”等。7、以“木”为主制作的乐器有哪些?答:“古琴”“古筝”等。8、讨论:“古琴”做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
是应该进“博物馆”让大家去参观?还是应该去学习它,把它发扬光大呢?3/3八、效果分析同学们基本上掌握了“八音”是什么?也能根据音色判断出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能区别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洋音乐风格上的不同,不足之处在于:气氛不够活跃。九、课后反思这节课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这节课如
果用两个课时来完成的话效果会更好,这样的话就有时间来对比一下由SHE演唱的(十面埋伏),感受一下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完美结合,同时可以插入一些电影片段,让大家通过观看楚汉战争来更好地了解音乐所描述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