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教学设计1-八年级下册音乐【西师大版】.doc,共(8)页,5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115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一、教材分析《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是西师版第三单元《西北风》中的一首乐曲,乐曲主题部分为C大调、3/8拍的、中速,是著名钢琴家周广仁根据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改编的,原词长达三十余段,人
们在传唱中只唱其中的几段。这首歌表达了对生活、对命运的无奈。遍布沟壑的黄土高原、当地人民的悲苦生活,我们从这首歌里读出生活的酸涩和命运的坎坷,更有一种欲哭无泪的辛酸与苍凉。改编后的《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和原来的《三十里铺》已经有很大的不同,成为非常钢琴化的、带有一定
叙事性的变奏曲,全曲由主题及八个变奏曲组成,主题和变奏一、变奏二组成第一部分,表现旧社会陕北人民的苦难生活;变奏三、变奏四、变奏五组成第二部分,表现陕北人民的斗争,变奏六、变奏七、变奏八组成第三部分,表现光明和胜利。作品通过变奏的手法,安排了一个由苦难—斗争—胜利的变化过程,表现
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主题思想,大大提高了民歌的表现力,变成一部颇具规模的钢琴作品。通过这首作品让学生们明白什么是变奏曲,变奏与原曲的区别。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分析变化以后的乐谱,自主创编。本课为欣赏课,充分体现了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
。2、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目标:指导学生从音区、节奏、速度、音色、调式、和弦、伴奏音型等方面的变化,分析、判断乐曲中出现的八次变奏。B、过程与方法目标:创设情境,通过演唱、聆听、做游戏的等活动,让学生更直观、自主的进行乐曲分析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让学生从
音乐中体会陕北人民从苦难走向胜利的欢腾场景,感受音乐带来的故事感,使音乐充满魅力。3、重难点重点:变奏曲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进行分析难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自主进行变奏曲的分析二、教法、学法教法: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情景创设和合作探讨等方法,有意识
的进行学法的渗透,不仅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行“四多”,即多听、多想、多讨论、多创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思维,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
与学习,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听、看、唱、编等要素让学生自行感受。通过观察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分析,最后通过亲身体验来验证结论。三、教学过程1、组织上课,师生问好2、导入:在上课之前,老师想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是哪个
地方的民歌?(播放陕北民歌《三十里铺》)3、学生回答4、师:对,这就是一首来自陕北地区非常著名的民歌《三十里铺》,不知道同学们会不会唱?接下来我们用“la”音,跟着钢琴哼唱(请同学们把身体坐直了,打开口腔、调整呼吸,我们开始了,三遍)。第一遍哼主题旋律,第二遍划拍子哼唱,第三遍大
声演唱5、我国著名钢琴家周广仁把这首《三十里铺》改编成了一首钢琴曲,那就是下面老师要为大家演奏的《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同学们在聆听老师演奏时,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歌曲的结构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6、出示ppt:A.主旋律不断的变化重复B.主旋律
只出现一次C.主旋律只出现在首位7、点题:由主题旋律不断变化重复演奏的乐曲叫做变奏曲。二、讲授新课1、师:刚刚老师弹奏的乐曲中,哪一个变奏给你的印象最深刻?或者说他是出现在哪一个部分呢?前面?中间?还是最后?2、生:最后师:为什么呢?生:感觉速度很快,有很多人在跳师:速度快、很多人跳
给大家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感?(是喜悦胜利还是难过悲伤呢?)生:胜利师:赢得胜利的前面会做什么?生:斗争师:对,同学们刚刚从视频《三十里铺》可以看出陕北人民的是生活在黄土高原的,说明他们的生活也非常艰苦,对不对?生:对师:也就是说这首改编之后的
《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就是陕北人民的苦难生活,第二部分描绘了他们斗争的场景,第三部分就是陕北人民经过斗争看到光明,走向胜利。4、师:首先我们进入第一个部分,苦难的岁月(板书)请同学们
仔细聆听,主旋律在这一部分出现了几次,每次都一样吗?生:三次师:很好,就是三次,第一次出现就是我们刚刚哼唱的主题部分,用字母A来表示,第一次变化演奏,也就是变奏1,我们用A1来表示,第二次变奏,用A2来表示,接下来我们来听听变奏1与主题有什么不同?首先请同学们看到大屏幕,上面这一行是旋
律用右手来弹,下面一行是伴奏用左手来弹。认真聆听。生:速度变快了。师:哪里变快了呢?左手的伴奏音型变得比较活跃,整个音乐处于灰暗色调。(对了,这就属于伴奏音型里的分解和弦)5、下面来看看变奏2又有什么变化呢?
师:有什么变化?左手变成了主旋律,音区发生了变化,更加衬托压抑的生活。6、经历了苦难的岁月,我们进入顽强的斗争请同学们听一听,主题旋律在这一部分出现了几次?生:三次。对,依然是三次,变奏3,用A3表示,变奏4用A4表示,变奏5用A5来表示。请同学们听听变奏3与主题有什么
区别?生:速度加快师:还有吗?师:这里的音色听起来与主题相比,更厚重还是单薄呢?生:厚重。师:对,变奏3出现了浓重的柱式和弦,速度加快,节奏坚定有力,表现出陕北人民一种顽强斗争与奋斗形象。(所以这里应该选择:。
。。。)7、请同学们听听变奏4,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生:有,和变奏3相似。师:那么他们是完全一样的吗?生:不一样师:好,请同学们竖起耳朵,好好听听到底哪里不一样。生:力度加强师:为什么力度更强呢?因为在变奏3的基础上加入了附点节奏,使音乐推动更大,冲击力更强,让斗争场面表现得更为激烈。8、
接下来请同学们聆听变奏5,看看它与主题的区别又在哪里,这次分析呢,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来发现有什么不同之处,请看乐谱,对照主题,直观的分析、对比,看看谁找得快。生:节奏不同师:是什么导致节奏不同呢?请同学们看看
它的拍号有变化吗?是不是由主题的3/8拍,变成了2/4拍?对啦,这里的节拍变化,使音乐更加的饱满有力,向两极展开,表现出陕北人民艰苦作战、不言放弃的战斗精神。(所以这里与主题相比就是出现了拍号的变化)9、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我们终于迎来了光明,走向胜利请同学们听听主题在这个部分
又出现了几次?生:三次师:我们用A6、A7、A8来表示,下面来看看A6又作何变化?依然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谱面哪里不同?请同学们看看这个记号在主题中有出现吗?(没有)这个记号在音乐中叫做升记号,调号由原来的C调转为G调,音区变高。声音高亢、嘹亮,表现通过
斗争获得胜利的喜悦心情。10、下面我们继续前进,找出变奏7与主题的不同之处,请大家仔细聆听。师:有什么不同?(速度变快了)我刚刚听到有人说速度变快了,那么同学们为什么会出现速度变快了这种错觉呢?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做个小游戏,你就明白了。。。。。我的脚没变,对吧也
就是节拍没变,只是节奏变了,由宽松的八分音符变成了密集的十六分音符,音色明亮节奏欢快,表现出陕北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胜利的热闹场景。11、接下来我们进入最后一个变奏的学习,请大家结合谱子聆听音乐。师:音色如何?(浑厚、有力、气势磅礴)为什么有这种感觉
呢?因为这里加入了八度重复的柱式和弦,使音乐像一首气势宏大的大合唱,形成一股强大的洪流,调式也从前两个的G调,回到了和主题一样的C调,表示陕北人民经过斗争,战胜黑暗,走向光明。也表现出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主题思想。12、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带着从苦难走向胜利的心情,再次完整聆听。13、今天
我们学习了变奏曲,了解了变奏有这样的变奏手法,我们也来创作一下,请看大屏幕。弹奏小星星。同学们,你们有哪些创编呢?可以从上面选择你喜欢的变奏方式进行创作。三、归纳总结大家非常棒,生活中还有很多歌曲都可
以进行改编,用今天学习的变奏方式进行创作,你会找到很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