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春晓》教学设计1-七年级下册音乐【西师大版】.doc,共(1)页,58.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108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春晓》教学理念:1、音乐给人美的享受。当我第一次听到这首具有现代风格的无伴奏合唱曲时,感觉这样的音乐让学生怎能理解与欣赏呢?经过查找资料精心设计的反复的课堂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运用组织、设计、协商、讨论、分工、合作等方
式开展欣赏、创作、表现等音乐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在投身活动的过程中感知美、体验美、创造美和表现美。2、生活是音乐的源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春晓》,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我上网查找到了不同风格的《春晓》供学生欣赏,为学生提供多种参与情景,体验音乐的魅力
。在欣赏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的意境,对音源有新的认识,真正体会生活是音乐的源泉。教学目标:欣赏具有现代风格音乐作品《春晓》,初步体会音源。教学思路:导入——欣赏——难点讲解——表现
一、导入1、欣赏《春天在哪里》与春天画面的结合。请用一个关于春天的成语来表达你的感受。(请同学们也来说说看关于春天的词:春暖花开,万紫千红等成语都形容了春天的美景,一首贺知章的咏柳引入,然后提示诗人孟浩然也用一首诗描写春天,学生自然而然地说了出来,春晓,春眠不觉晓„„,于是顺理成
章进入欣赏环节)。二、欣赏:1、欣赏配乐朗诵《春晓》。2、欣赏少儿歌曲《春晓》(首先,我请学生欣赏的是„„,学生说)3、欣赏古筝曲《春晓》4、欣赏童声合唱《春晓》5、欣赏潘振声作曲的混声合唱《春晓》》(欣赏时,我引导学生注意乐曲中用什么自然音源,音色表现什么情景,经过分析得出)通过不同风格
作品《春晓》的欣赏,学生对潘振声作曲的《春晓》产生了极高的兴趣,他们开始议论纷纷。三、难点讲解:2/4拍的强弱规律1·相同时值的两个音,就像二拍子,第一个强,第二个弱。2·各种拍子的强弱关系,即可体现在一拍中,也可体现在半拍中,不同的只是
强弱的层次,音的强弱关系是相对固定不变的。四、表现:学生作品。(有图画、朗诵、歌舞,还有用自然音响表现的,真是丰富多彩啊,特别是自然音响组的表演非常精彩,他们除了平常我们用的一些碰铃、书等之外,还用人声模仿春天到来各种动物醒来的声音,看着他们我笑了,教室里也响起了一
阵阵的掌声)。五、结语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教学反思:象这种创作课对我们学生来说难却不难,容易呢也不容易,原先我就让学生直接欣赏《春晓》,提供一些乐器及物品让他们创作“春”,结果呢,教室里闹哄哄的,场面控制不住了,我在那大声的呼喊,大家请安静下
来,但无人理会。经过尝试和总结,重新修改教学方案,这堂课才够这样上下来。从这节课,我看到了)新教材是“新”的,“美”的,更是“活”的,当然也是难的。新教材教学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改进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愿与大家携手共进,让新教材充分发
挥其优势,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享受音乐,创造音乐,体验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