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yang资料小铺个人店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28312
    文档数
  • 2219398
    被浏览
  • 113
    被下载
  • 0
    被收藏
日期:
全部
今天上传
一周内上传
一月内上传
一年内上传
三年内上传
页数:
全部
0-5 页
5-10 页
10-30 页
30-100 页
100-500 页
500 页以上
价格:
全部
0-2.00 元
2.00-5.00 元
5.00-15.00 元
15.00-30.00 元
30.00-50.00 元
50.00 元以上
格式:
全部
DOC
PPT
XLS
TXT
PDF
资源包
类型:
全部
VIP专享
优质文档
精选文档VIP+优质
最新上传 下载热度
  • (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4章 第3讲 圆周运动的描述 圆锥摆模型(含解析)
    第3讲圆周运动的描述圆锥摆模型目标要求1.熟练掌握描述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2.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由周期性引起的多解问题的分析方法.3.会分析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掌握圆周运动的动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掌握圆锥摆模型.考点一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基础回扣1.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定义、意义公式、单位线速度(v)①描述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②是矢量,方向和半径垂直,和圆周相切①v=ΔsΔt(定义式)=2πrT(与周期的关系)②单位:m/s角速度(ω)①描述物体绕圆心转动快慢的物理量②是矢量,但不研究其方向①ω=ΔθΔt(定义式)=2πT(与周期的关系)②单位:rad/s③ω与v的关系:v=ωr周期(T)转速(n)频率(f)①周期是物体沿圆周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周期的倒数为频率②转速是单位时间内物体转过的圈数①T=2πrv=1f(与频率的关系)②T的单位:sn的单位:r/s、r/minf的单位:Hz向心加速度(an)①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②方向指向圆心①an=v2r=ω2r=4π2T2r=ωv②单位:m/s22.匀速圆周运动(1)定义:如果物体沿着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所做的运动就是匀速圆周运动.(2)特点: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是变加速运动.(3)条件: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且指向圆心.技巧点拨1.对an=v2r=ω2r的理解在v一定时,an与r成反比;在ω一定时,an与r成正比.2.常见的传动方式及特点(1)皮带传动:如图1甲、乙所示,皮带与两轮之间无相对滑动时,两轮边缘线速度大小相等,即vA=vB.图1(2)摩擦传动和齿轮传动:如图2甲、乙所示,两轮边缘接触,接触点无打滑现象时,两轮边缘线速度大小相等,即vA=vB.图2(3)同轴转动:如图3甲、乙所示,绕同一转轴转动的物体,角速度相同,ωA=ωB,由v=ωr知v与r成正比.图3描述圆周运动物理量的关系例1A、B两艘快艇在湖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在相同时间内,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4∶3,运动方向改变的角度之比是3∶2,则它们()A.线速度大小之比为4∶3B.角速度大小之比为3∶4C.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2∶1D.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答案A解析时间相同,路程之比即线速度大小之比,A项正确;运动方向改变的角度之比即对应扫过的圆心角之比,由于时间相同,角速度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18 页
    • 大小: 561.500 KB
    • 时间: 2022-12-02
  • (全国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选修3-1 第八章 第1讲 (含解析)
    [高考导航]考点内容要求高考(全国卷)三年命题情况对照分析201620172018命题分析欧姆定律Ⅱ卷Ⅰ·T23:传感器的应用卷Ⅱ·T17:电路分析T23:测电源的内阻卷Ⅲ·T22:实物连线卷Ⅰ·T23:研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卷Ⅱ·T23:测微安表的内阻,实物连线卷Ⅲ·T23:多用电表卷Ⅰ·T23: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卷Ⅱ·T22:电表的改装卷Ⅲ·T23:电阻的测量、实物连线1.从高考题型看,以选择题和实验题的形式命题,且每年必有电学实验题。2.对电学实验的考查方式有:基本仪器的使用、读数、画实验原理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器材的选取、连接实物图等多种方式。电阻定律Ⅰ电阻的串联、并联Ⅰ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Ⅱ电功率、焦耳定律Ⅰ实验八: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实验九: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十: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十一: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第1讲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知识排查欧姆定律1.电流(1)形成的条件:导体中有自由电荷;导体两端存在电压。(2)标矢性:电流是标量,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3)三个表达式:①定义式:I=qt;②决定式:I=UR;③微观表达式I=nqvS.2.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I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2)公式:I=UR。(3)适用条件:适用于金属和电解质溶液,适用于纯电阻电路。电阻定律1.电阻定律(1)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导体的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2)表达式:R=ρlS。2.电阻率(1)计算式:ρ=RSl。(2)物理意义:反映导体的导电性能,是导体材料本身的属性。(3)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电阻的串联、并联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路图基本特点电压U=U1+U2+U3U=U1=U2=U3电流I=I1=I2=I3I=I1+I2+I3总电阻R总=R1+R2+R31R总=1R1+1R2+1R3功率分配P1R1=P2R2=„=PnRnP1R1=P2R2=„=PnRn电功率、焦耳定律1.电功(1)定义: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电场力做的功称为电功。(2)公式:W=qU=IUt。(3)电流做功的实质: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过程。2.电功率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23 页
    • 大小: 435.500 KB
    • 时间: 2022-12-02
  • (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5章 专题强化8 卫星变轨问题 双星模型(含解析)
    专题强化八卫星变轨问题双星模型目标要求1.会处理人造卫星的变轨和对接问题.2.掌握双星、多星系统,会解决相关问题.题型一卫星的变轨和对接问题1.变轨原理(1)为了节省能量,在赤道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发射卫星到圆轨道Ⅰ上,如图1所示.图1(2)在A点(近地点)点火加速,由于速度变大,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卫星在轨道Ⅰ上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卫星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轨道Ⅱ.(3)在B点(远地点)再次点火加速进入圆形轨道Ⅲ.2.变轨过程分析(1)速度:设卫星在圆轨道Ⅰ和Ⅲ上运行时的速率分别为v1、v3,在轨道Ⅱ上过A点和B点时速率分别为vA、vB.在A点加速,则vA>v1,在B点加速,则v3>vB,又因v1>v3,故有vA>v1>v3>vB.(2)加速度:因为在A点,卫星只受到万有引力作用,故不论从轨道Ⅰ还是轨道Ⅱ上经过A点,卫星的加速度都相同,同理,卫星在轨道Ⅱ或轨道Ⅲ上经过B点的加速度也相同.(3)周期:设卫星在Ⅰ、Ⅱ、Ⅲ轨道上的运行周期分别为T1、T2、T3,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半长轴)、r3,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3T2=k可知T1<T2<T3.(4)机械能:在一个确定的圆(椭圆)轨道上机械能守恒.若卫星在Ⅰ、Ⅱ、Ⅲ轨道的机械能分别为E1、E2、E3,则E1<E2<E3.例1(2019·北京市通州区期中)如图2所示,一颗人造卫星原来在椭圆轨道1上绕地球E运行,在A点变轨后进入轨道2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在轨道1上,卫星在A点的速度等于在B点的速度B.卫星在轨道2上的周期大于在轨道1上的周期C.在轨道1和轨道2上,卫星在A点的速度大小相同D.在轨道1和轨道2上,卫星在A点的加速度大小不同答案B解析在轨道1上,卫星由A点运动到B点,万有引力做正功,动能变大,速度变大,故选项A错误;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知卫星在轨道2上的周期较大,故选项B正确;卫星由轨道1变到轨道2,需要在A点加速,即在轨道1和轨道2上,卫星在A点的速度大小不相同,故选项C错误;由GMmr2=ma得a=GMr2,可知在轨道1和轨道2上,卫星在A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故选项D错误.例2宇宙飞船和空间站在同一轨道上运动.若飞船想与前方的空间站对接,飞船为了追上空间站,可采取的方法是()A.飞船加速直到追上空间站,完成对接B.飞船从原轨道减速至一个较低轨道,再加速追上空间站完成对接C.飞船加速至一个较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13 页
    • 大小: 1.142 MB
    • 时间: 2022-12-02
  • (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4章 第1讲 曲线运动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含解析)
    第四章曲线运动第1讲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掌握曲线运动的特点.2.会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处理小船渡河、关联速度等问题.3.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处理曲线运动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目标要求】考点一曲线运动的条件和特征考点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考点三小船渡河模型考点四关联速度问题课时精练内容索引NEIRONGSUOYIN考点一曲线运动的条件和特征011.速度的方向: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2.曲线运动的性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运动.3.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或它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切线方向基础回扣变速合力加速度1.运动轨迹的判断(1)若物体所受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则物体做直线运动.(2)若物体所受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则物体做曲线运动.2.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合力方向与运动轨迹之间的关系(1)速度方向与运动轨迹相切;(2)合力方向指向曲线的“凹”侧;(3)运动轨迹一定夹在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之间.技巧点拨3.合力方向与速率变化的关系1.(运动轨迹的分析)(2020·浙江杭州市建人高复模拟)如图1所示,一热气球在匀加速竖直向上运动的同时随着水平气流向右匀速运动,若设竖直向上为y轴正方向,水平向右为x轴正方向,则热气球实际运动的轨迹可能是跟进训练12图1√解析气球水平向右做匀速运动,竖直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则合加速度竖直向上,合力竖直向上,轨迹向上弯曲,选B.122.(速度、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2021·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高三月考)物体沿轨迹从M点向N点做减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其所受合力方向可能是下列图中的12解析物体从M点向N点做曲线运动,合力方向指向轨迹的凹侧,故A、D错误;物体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物体减速,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成钝角,故C正确,B错误.√考点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021.基本概念(1)运动的合成:已知求合运动.(2)运动的分解:已知求分运动.2.遵循的法则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故它们的合成与分解都遵循__________.3.运动分解的原则根据运动的分解,也可采用正交分解法.分运动基础回扣合运动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际效果4.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1)等时性:合运动和分运动经历的相等,即同时开始、同时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71 页
    • 大小: 2.087 MB
    • 时间: 2022-12-02
  • (全国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选修3-1 第八章 第2讲 (含解析)
    第2讲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识排查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1.电源电源是把正电荷从负极搬到正极的一种装置;从能的转化角度看,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电动势(1)定义: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2)表达式:E=Wq。(3)物理意义:反映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本领大小的物理量。3.内阻电源内部也是由导体组成的,也有电阻,叫做电源的内阻,它是电源的另一重要参数。闭合电路欧姆定律1.内容:闭合电路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3.路端电压与外电阻的关系一般情况U=IR=ER+rR=E1+rR,当R增大时,U增大特殊情况当外电路断路时,I=0,U=E;当外电路短路时,I短=Er,U=04.路端电压U与电流I的关系(1)关系式:U=E-Ir。(2)U-I图象如图所示。①当电路断路时,即I=0时,纵坐标的截距为电动势。②当外电路电压U=0时,横坐标的截距为短路电流。③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电源的内阻。小题速练1.(2018·青海城东区月考)下列关于电源电动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某电池的电路中每通过2C的电荷量,电池提供的电能是4J,那么这个电池的电动势是0.5VB.电源的路端电压增大时,其电源电动势一定也增大C.无论内电压和外电压如何变化,其电源电动势一定不变D.电源的电动势越大,电源所能提供的电能就越多答案C2.[人教选修3-1·P63·T1]一个电源接8Ω电阻时,通过电源的电流为0.15A,接13Ω电阻时,通过电源的电流为0.10A,则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A.2V1.5ΩB.1.5V2ΩC.2V2ΩD.1.5V1.5Ω解析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I1(R1+r)E=I2(R2+r)代入数据联立得r=2Ω,E=1.5V。答案B3.(多选)如图1所示是某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图1A.电源的电动势为6.0VB.电源的内阻为12ΩC.电源的短路电流为0.5AD.电流为0.3A时的外电阻是18Ω解析由于该电源的U-I图象的纵轴坐标不是从零开始的,纵轴上的截距仍为电源的电动势,即E=6.0V,选项A正确;由于横轴上的截距0.5A并不是电源的短路电流,故内阻应按斜率的绝对值计算,即r=|ΔUΔI|=6.0-5.00.5-0Ω=2Ω,选项B、C错误;由闭合电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24 页
    • 大小: 423.000 KB
    • 时间: 2022-12-02
  • (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4章 第2讲 抛体运动(含解析)
    第四章曲线运动第2讲抛体运动1.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会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分析平抛运动.2.会处理平抛运动中的临界、极值问题.【目标要求】考点一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应用考点二平抛运动的临界、极值问题考点三与斜面或半圆有关的平抛运动考点四斜抛运动课时精练内容索引NEIRONGSUOYIN考点一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应用01平抛运动1.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方向抛出,物体只在作用下的运动.2.性质: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为g的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3.研究方法:化曲为直(1)水平方向:直线运动;(2)竖直方向:运动.水平基础回扣重力匀变速抛物线匀速自由落体4.基本规律如图1,以抛出点O为坐标原点,以初速度v0方向(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正方向.图1v0tgt1.平抛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因为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为恒定的重力加速度g,所以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间隔Δt内的速度改变量Δv=gΔt是相同的,方向恒为竖直向下,如图2所示.技巧点拨图22.两个重要推论(1)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任意位置)处,有tanθ=2tanα.推导:(2)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水平位移的中点,如图3所示,即xB=.图3例1(2020·全国卷Ⅱ·16)如图4,在摩托车越野赛途中的水平路段前方有一个坑,该坑沿摩托车前进方向的水平宽度为3h,其左边缘a点比右边缘b点高0.5h.若摩托车经过a点时的动能为E1,它会落到坑内c点.c与a的水平距离和高度差均为h;若经过a点时的动能为E2,该摩托车恰能越过坑到达b点.等于A.20B.18C.9.0D.3.0图4√解析摩托车从a点做平抛运动到c点,水平方向:h=v1t1,摩托车从a点做平抛运动到b点,水平方向:3h=v2t2,1.(平抛运动基本规律的应用)(2019·福建莆田市5月第二次质检)如图5,抛球游戏中,某人将小球水平抛向地面的小桶,结果球落在小桶的前方.不计空气阻力,为了把小球抛进小桶中,则原地再次水平抛球时,他可以A.增大抛出点高度,同时增大初速度B.减小抛出点高度,同时减小初速度C.保持抛出点高度不变,增大初速度D.保持初速度不变,增大抛出点高度√跟进训练123图5解析设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0,抛出点离桶的高度为h,水平位移为x,123增大抛出点高度,同时增大初速度,则水平位移x增大,不会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79 页
    • 大小: 2.049 MB
    • 时间: 2022-12-02
  • (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5章 第1讲 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含解析)
    第1讲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目标要求1.理解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并会用来解决相关问题.2.掌握计算天体质量和密度的方法.考点一开普勒定律基础回扣定律内容图示或公式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都相等a3T2=k,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技巧点拨1.行星绕太阳的运动通常按圆轨道处理.2.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可得12v1·Δt·r1=12v2·Δt·r2,解得v1v2=r2r1,即行星在两个位置的速度之比与到太阳的距离成反比,近日点速度最大,远日点速度最小.3.开普勒第三定律a3T2=k中,k值只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不同的中心天体k值不同.但该定律只能用在同一中心天体的两星体之间.例1(多选)如图1所示,两质量相等的卫星A、B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用R、T、Ek、S分别表示卫星的轨道半径、周期、动能、与地心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有()图1A.TA>TBB.EkA>EkBC.SA=SBD.RA3TA2=RB3TB2答案AD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知,A、D正确;由GMmR2=mv2R和Ek=12mv2可得Ek=GMm2R,因RA>RB,则EkA<EkB,B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知,同一轨道上的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与地心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对于卫星A、B,SA不等于SB,C错误.1.(对开普勒三定律的理解)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A.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B.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C.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D.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答案C解析由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可知,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一个焦点上,故A错误;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不同,运行速度的大小不可能始终相等,故B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知,太阳系中所有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它的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是一个常数,故C正确;对于太阳系某一个行星来说,其与太阳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不同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13 页
    • 大小: 2.846 MB
    • 时间: 2022-12-02
  • (全国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选修3-2 第十一章 实验十二 (含解析)
    实验十二传感器的简单使用1.研究热敏电阻的热敏特性装置及器材操作要领(1)绝缘:热敏电阻要绝缘处理。(2)适当:“欧姆”挡要选择适当的倍率。(3)调零:要先进行欧姆调零再测量。(4)等待:加开水后要等一会儿再测阻值,以使电阻温度与水的温度相同。(5)重新调零:欧姆表每次换挡后都要重新调零。(6)记录:记下温度计的示数和多用电表测出的热敏电阻的阻值。2.研究光敏电阻的光敏特性装置及器材操作要领(1)连接:按图示电路连接好。(2)选挡:多用电表置于“×100”挡。(3)调零:要先进行欧姆调零再测量。(4)遮光:用手掌(或黑纸)遮光,改变射到光敏电阻上的光的多少。(5)重新调零:欧姆表每次换挡后都要重新调零。(6)记录:记下不同光照下光敏电阻的阻值。数据处理(1)研究热敏电阻的热敏特性①在RT-t坐标系中,粗略画出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线。②结论:半导体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2)研究光敏电阻的光敏特性①根据记录数据分析光敏电阻的特性。②结论:光敏电阻的阻值被光照射时发生变化,光照增强电阻变小,光照减弱电阻变大。误差分析(1)温度计读数带来误差。(2)多用电表读数带来误差。(3)热敏电阻与水温不同带来误差。(4)作RT-t图象时的不规范易造成误差。热点一教材原型实验命题角度温度传感器【例1】(2018·北京石景山区二模)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实验,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热敏电阻Rt(常温下约8kΩ)、温度计、电流表A(量程1mA,内阻约200Ω)、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10kΩ)、电池组E(电动势为4.5V,内阻约1Ω)、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20Ω)、开关S、导线若干、烧杯和水。图1(1)根据实验所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电路,画在图1甲所示的方框中。(2)图乙是实验器材的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你所设计的实验电路,补充完成实物间的连线。(3)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应置于______(填“a”或“b”)端。(4)实验小组利用完整的实验装置测量出不同温度下的电阻值,画出该热敏电阻的Rt-t图象如图2中的实测曲线,与图中理论曲线相比二者有一定的差异。除了偶然误差外,关于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或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A.电流表的分压造成电阻的测量值总比真实值大B.电压表的分流造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10 页
    • 大小: 385.000 KB
    • 时间: 2022-12-02
  • (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5章 第2讲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含解析)
    第2讲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目标要求1.会比较卫星运动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2.理解三种宇宙速度,并会求解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3.会分析天体的“追及”问题.考点一卫星运行参量的分析基础回扣1.天体(卫星)运行问题分析将天体或卫星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2.基本公式:(1)线速度:GMmr2=mv2r⇒v=GMr(2)角速度:GMmr2=mω2r⇒ω=GMr3(3)周期:GMmr2=m2πT2r⇒T=2πr3GM(4)向心加速度:GMmr2=ma⇒a=GMr2结论:r越大,v、ω、a越小,T越大.技巧点拨1.公式中r指轨道半径,是卫星到中心天体球心的距离,R通常指中心天体的半径,有r=R+h.2.近地卫星和同步卫星卫星运动的轨道平面一定通过地心,一般分为赤道轨道、极地轨道和其他轨道,同步卫星的轨道是赤道轨道.(1)近地卫星:轨道在地球表面附近的卫星,其轨道半径r=R(地球半径),运行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v=7.9km/s(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大运行速度),T=85min(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周期).(2)同步卫星①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共面.②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等,T=24h.③高度固定不变,h=3.6×107m.④运行速率均为v=3.1×103m/s.卫星运行参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例1(2020·浙江7月选考·7)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的标识如图1所示.若火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火星公转轨道半径与地球公转轨道半径之比为3∶2,则火星与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图1A.轨道周长之比为2∶3B.线速度大小之比为3∶2C.角速度大小之比为22∶33D.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9∶4答案C解析轨道周长C=2πr,与半径成正比,故轨道周长之比为3∶2,故A错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mr2=mv2r,得v=GMr,得v火v地=r地r火=23,故B错误;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mr2=mω2r,得ω=GMr3,得ω火ω地=r地3r火3=2233,故C正确;由GMmr2=ma,得a=GMr2,得a火a地=r地2r火2=49,故D错误.同步卫星、近地卫星及赤道上物体的比较例2(2019·青海西宁市三校联考)如图2所示,a为放在赤道上相对地球静止的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b为沿地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轨道半径约等于地球半径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15 页
    • 大小: 255.000 KB
    • 时间: 2022-12-02
  • (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4章 第3讲 圆周运动的描述 圆锥摆模型(含解析)
    第四章曲线运动第3讲圆周运动的描述圆锥摆模型1.熟练掌握描述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2.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由周期性引起的多解问题的分析方法.3.会分析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掌握圆周运动的动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掌握圆锥摆模型.【目标要求】课时精练内容索引NEIRONGSUOYIN考点一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考点二圆周运动的动力学问题考点一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01定义、意义公式、单位线速度(v)①描述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的物理量②是矢量,方向和半径,和圆周①v=(定义式)=(与周期的关系)②单位:m/s1.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基础回扣快慢垂直相切角速度(ω)①描述物体绕转动快慢的物理量②是矢量,但不研究其方向①ω=(定义式)=(与周期的关系)②单位:rad/s③ω与v的关系:v=ωr周期(T)①周期是物体沿圆周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①T==(与频率的关系)圆心圈数向心加速度(an)①描述线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②方向指向圆心①an===r=ωv②单位:m/s2方向ω2r2.匀速圆周运动(1)定义:如果物体沿着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的大小处处,所做的运动就是匀速圆周运动.(2)特点:加速度大小,方向始终指向,是变加速运动.(3)条件:合外力大小、方向始终与方向垂直且指向圆心.相等不变圆心不变速度在v一定时,an与r成反比;在ω一定时,an与r成正比.2.常见的传动方式及特点(1)皮带传动:如图1甲、乙所示,皮带与两轮之间无相对滑动时,两轮边缘线速度大小相等,即vA=vB.技巧点拨图1(2)摩擦传动和齿轮传动:如图2甲、乙所示,两轮边缘接触,接触点无打滑现象时,两轮边缘线速度大小相等,即vA=vB.图2(3)同轴转动:如图3甲、乙所示,绕同一转轴转动的物体,角速度相同,ωA=ωB,由v=ωr知v与r成正比.图3例1A、B两艘快艇在湖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在相同时间内,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4∶3,运动方向改变的角度之比是3∶2,则它们A.线速度大小之比为4∶3B.角速度大小之比为3∶4C.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2∶1D.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考向1描述圆周运动物理量的关系解析时间相同,路程之比即线速度大小之比,A项正确;运动方向改变的角度之比即对应扫过的圆心角之比,由于时间相同,角速度大小之比为3∶2,B项错误;路程比除以角度比得半径之比,为8∶9,C项错误;例2(2020·湖南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74 页
    • 大小: 2.345 MB
    • 时间: 2022-12-02
  • (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6章 专题强化10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含解析)
    专题强化十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目标要求1.会利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分析多运动组合问题.2.会用功能关系解决传送带问题.题型一传送带模型1.设问的角度(1)动力学角度:首先要正确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做好受力分析,然后利用运动学公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物体及传送带在相应时间内的位移,找出物体和传送带之间的位移关系.(2)能量角度:求传送带对物体所做的功、物体和传送带由于相对滑动而产生的热量、因放上物体而使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等,常依据功能关系或能量守恒定律求解.2.功能关系分析(1)功能关系分析:W=ΔEk+ΔEp+Q.(2)对W和Q的理解:①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fx传;②产生的内能:Q=Ffx相对.例1(2019·福建福州市期末质量检测)如图1所示,水平传送带匀速运行的速度为v=2m/s,传送带两端A、B间距离为x0=10m,当质量为m=5kg的行李箱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A端后,传送到B端,传送带与行李箱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图1(1)行李箱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a;(2)行李箱从A端传送到B端所用时间t;(3)整个过程行李箱对传送带的摩擦力做的功W.答案(1)2m/s2(2)5.5s(3)-20J解析(1)行李箱刚放上传送带时的加速度大小:a=Ffm=μmgm=μg=2m/s2(2)经过t1时间二者共速,t1=va=22s=1s行李箱匀加速运动的位移为:x1=12at12=12×2×12m=1m行李箱随传送带匀速运动的时间:t2=x0-x1v=10-12s=4.5s则行李箱从A传送到B所用时间:t=t1+t2=1s+4.5s=5.5s(3)t1时间内传送带的位移:x2=vt1=2×1m=2m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传送带受到行李箱的摩擦力大小Ff′=Ff行李箱对传送带的摩擦力做的功:W=-Ff′x2=-μmgx2=-0.2×5×10×2J=-20J例2如图2所示,绷紧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传送带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始终保持v0=2m/s的速率运行,现把一质量为m=10kg的工件(可视为质点)轻轻放在传送带的底端,经过时间t=1.9s,工件被传送到h=1.5m的高处,g取10m/s2,求:图2(1)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2)电动机由于传送工件多消耗的电能.答案(1)32(2)230J解析(1)由题图可知,传送带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12 页
    • 大小: 558.500 KB
    • 时间: 2022-12-02
  • (全国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选修3-2 第十一章 第1讲 (含解析)
    [高考导航]考点内容要求高考(全国卷)三年命题情况对照分析201620172018命题分析交变电流、交变电流的图象Ⅰ卷Ⅰ·T16:理想变压器(原线圈中串有电阻)卷Ⅲ·T19:理想变压器(原线圈中串有灯泡)卷Ⅲ·T16:交变电流的有效值1.题型:主要是选择题。2.知识内容:(1)变压器;(2)交变电流的“四值”;(3)交变电流的产生及图象。3.从近几年命题看,高考对本章内容考查命题频率较低,2020年备考应加强本章的复习。正弦交变电流的函数表达式、峰值和有效值Ⅰ理想变压器Ⅱ远距离输电Ⅰ实验十二:传感器的简单使用第1讲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知识排查交变电流、交变电流的图象1.交变电流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2.正弦式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图象(1)产生:在匀强磁场里,线圈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如图1所示)图1(2)图象:线圈从中性面位置开始计时,如图2甲、乙、丙所示。图2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函数表达式、峰值和有效值1.周期和频率(1)周期(T):交变电流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线圈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单位是秒(s),公式T=2πω。(2)频率(f):交变电流在1s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3)周期和频率的关系:T=1f或f=1T。2.交变电流的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和平均值(1)瞬时值:交变电流某一时刻的值,是时间的函数。如e=Emsinωt。(2)最大值:交变电流或电压所能达到的最大的值。(3)有效值①定义:让交流和恒定电流通过相同阻值的电阻,如果它们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相等,就把这一恒定电流的数值叫做这一交流的有效值。②正弦式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与最大值之间的关系I=Im2,U=Um2,E=Em2。(4)交变电流的平均值E-=nΔΦΔt,I-=nΔΦ(R+r)Δt。小题速练1.思考判断(1)交变电流的主要特征是电流的方向随时间周期性变化。()(2)线圈经过中性面位置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3)我国使用的交流电周期是0.02s,电流方向每秒钟改变100次。()(4)任何交变电流的最大值Im与有效值I之间的关系是Im=2I。()(5)交流电压表及电流表的读数均为峰值。()答案(1)√(2)×(3)√(4)×(5)×2.(多选)图3甲为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图,正方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OO′匀速转动,电流表为理想交流电表,线圈中产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19 页
    • 大小: 462.000 KB
    • 时间: 2022-12-02
  • (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5章 专题强化8 卫星变轨问题 双星模型(含解析)
    第五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专题强化八卫星变轨问题双星模型1.会处理人造卫星的变轨和对接问题.2.掌握双星、多星系统,会解决相关问题.【目标要求】内容索引NEIRONGSUOYIN题型一卫星的变轨和对接问题题型二双星或多星模型课时精练题型一卫星的变轨和对接问题011.变轨原理(1)为了节省能量,在赤道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发射卫星到圆轨道Ⅰ上,如图1所示.图1(2)在A点(近地点)点火加速,由于速度变大,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卫星在轨道Ⅰ上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卫星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轨道Ⅱ.(3)在B点(远地点)再次点火加速进入圆形轨道Ⅲ.2.变轨过程分析(1)速度:设卫星在圆轨道Ⅰ和Ⅲ上运行时的速率分别为v1、v3,在轨道Ⅱ上过A点和B点时速率分别为vA、vB.在A点加速,则vA>v1,在B点加速,则v3>vB,又因v1>v3,故有vA>v1>v3>vB.(2)加速度:因为在A点,卫星只受到万有引力作用,故不论从轨道Ⅰ还是轨道Ⅱ上经过A点,卫星的加速度都相同,同理,卫星在轨道Ⅱ或轨道Ⅲ上经过B点的加速度也相同.(3)周期:设卫星在Ⅰ、Ⅱ、Ⅲ轨道上的运行周期分别为T1、T2、T3,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半长轴)、r3,由开普勒第三定律=k可知T1<T2<T3.(4)机械能:在一个确定的圆(椭圆)轨道上机械能守恒.若卫星在Ⅰ、Ⅱ、Ⅲ轨道的机械能分别为E1、E2、E3,则E1<E2<E3.例1(2019·北京市通州区期中)如图2所示,一颗人造卫星原来在椭圆轨道1上绕地球E运行,在A点变轨后进入轨道2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轨道1上,卫星在A点的速度等于在B点的速度B.卫星在轨道2上的周期大于在轨道1上的周期C.在轨道1和轨道2上,卫星在A点的速度大小相同D.在轨道1和轨道2上,卫星在A点的加速度大小不同√图2解析在轨道1上,卫星由A点运动到B点,万有引力做正功,动能变大,速度变大,故选项A错误;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知卫星在轨道2上的周期较大,故选项B正确;卫星由轨道1变到轨道2,需要在A点加速,即在轨道1和轨道2上,卫星在A点的速度大小不相同,故选项C错误;例2宇宙飞船和空间站在同一轨道上运动.若飞船想与前方的空间站对接,飞船为了追上空间站,可采取的方法是A.飞船加速直到追上空间站,完成对接B.飞船从原轨道减速至一个较低轨道,再加速追上空间站完成对接C.飞船加速至一个较高轨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56 页
    • 大小: 1.566 MB
    • 时间: 2022-12-02
  • (全国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选修3-2 第十一章 第2讲 (含解析)
    第2讲变压器远距离输电知识排查理想变压器1.构造和原理(1)构造:如图1所示,变压器是由闭合铁芯和绕在铁芯上的两个线圈组成的。图1(2)原理:电磁感应的互感现象。2.基本关系式(1)功率关系:P入=P出。(2)电压关系:U1n1=U2n2。有多个副线圈时U1n1=U2n2=U3n3=„。(3)电流关系:只有一个副线圈时I1I2=n2n1。由P入=P出及P=UI推出有多个副线圈时,U1I1=U2I2+U3I3+„+UnIn。远距离输电图21.电压损失:(1)ΔU=U2-U3。(2)ΔU=I2R线。2.功率损失:(1)ΔP=P2-P3。(2)ΔP=I22R线=ΔU2R线。3.功率关系:P1=P2,P3=P4,P2=P损+P3。4.电压、电流关系:U1U2=n1n2=I2I1,U3U4=n3n4=I4I3,U2=ΔU+U3,I2=I3=I线。5.输电电流:I线=P2U2=P3U3=U2-U3R线。6.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P损=I线ΔU=I2线R线=P2U22R线。小题速练1.思考判断(1)理想变压器的基本关系式中,电压和电流均为有效值。()(2)变压器不但能改变交变电流的电压,还能改变交变电流的频率。()(3)理想变压器能改变交变电压、交变电流,但不改变功率,即输入功率总等于输出功率。()(4)高压输电是通过减小输电电流来减少电路的发热功率。()答案(1)√(2)×(3)√(4)√2.[人教版选修3-2·P44T2改编]有些机床为了安全,照明电灯用的电压是36V,这个电压是把380V的电压降压后得到的。如果变压器的原线圈是1140匝,副线圈是()A.1081匝B.1800匝C.108匝D.8010匝解析由题意知U1=380V,U2=36V,n1=1140,则U1U2=n1n2得n2=U2U1n1=108,选项C正确。答案C3.(多选)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10∶1,原线圈两端接交流电源,则()A.原、副线圈中电流频率之比f1∶f2=10∶1B.原、副线圈两端电压之比为U1∶U2=10∶1C.原、副线圈内电流之比I1∶I2=1∶10D.变压器输入和输出功率之比P1∶P2=10∶1答案BC4.[人教版选修3-2·P50T3改编]从发电站输出的功率为220kW,输电线的总电阻为0.05Ω,用110V和11kV两种电压输电。两种情况下输电线上由电阻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19 页
    • 大小: 441.000 KB
    • 时间: 2022-12-02
  • (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6章 专题强化9 动能定理在多过程问题中的应用(含解析)
    专题强化九动能定理在多过程问题中的应用目标要求1.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多阶段的问题.2.掌握动能定理在往复运动问题中的应用.题型一动能定理在多过程问题中的应用1.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有两种思路:(1)可分段应用动能定理求解;(2)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所求解的问题不涉及中间的速度时,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求解更简便.2.全过程列式时,涉及重力、弹簧弹力、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做功时,要注意它们的特点.(1)重力、弹簧弹力做功取决于物体的初、末位置,与路径无关.(2)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做功的数值等于力的大小与路程的乘积.例1(2016·浙江10月选考·20)如图1甲所示,游乐场的过山车可以底朝上在竖直圆轨道上运行,可抽象为图乙所示的模型.倾角为45°的直轨道AB、半径R=10m的光滑竖直圆轨道和倾角为37°的直轨道EF,分别通过水平光滑衔接轨道BC、C′E平滑连接,另有水平减速直轨道FG与EF平滑连接,EG间的水平距离l=40m.现有质量m=500kg的过山车,从高h=40m处的A点由静止下滑,经BCDC′EF最终停在G点.过山车与轨道AB、EF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2,与减速直轨道FG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75.过山车可视为质点,运动中不脱离轨道,g取10m/s2.求:图1(1)过山车运动至圆轨道最低点C时的速度大小;(2)过山车运动至圆轨道最高点D时对轨道的作用力大小;(3)减速直轨道FG的长度x.(已知sin37°=0.6,cos37°=0.8)答案(1)810m/s(2)7×103N(3)30m解析(1)设过山车在C点的速度大小为vC,由动能定理得mgh-μ1mgcos45°·hsin45°=12mvC2代入数据得vC=810m/s(2)设过山车在D点速度大小为vD,由动能定理得mg(h-2R)-μ1mgcos45°·hsin45°=12mvD2F+mg=mvD2R,解得F=7×103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过山车在D点对轨道的作用力大小为7×103N(3)全程应用动能定理mg[h-(l-x)tan37°]-μ1mgcos45°·hsin45°-μ1mgcos37°·l-xcos37°-μ2mgx=0解得x=30m.1.(动能定理在多过程问题中的应用)(2020·河南信阳市罗山高三一模)如图2甲所示,一倾角为37°,长L=3.75m的斜面AB上端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10 页
    • 大小: 784.500 KB
    • 时间: 2022-12-02
  • (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5章 第1讲 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含解析)
    第五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1讲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1.理解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并会用来解决相关问题.2.掌握计算天体质量和密度的方法.【目标要求】内容索引NEIRONGSUOYIN考点一开普勒定律考点二万有引力定律考点三天体质量和密度的计算课时精练考点一开普勒定律01定律内容图示或公式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太阳处在的一个焦点上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相等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跟它的公转周期的的比都相等=k,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基础回扣椭圆面积椭圆三次方二次方技巧点拨1.行星绕太阳的运动通常按圆轨道处理.例1(多选)如图1所示,两质量相等的卫星A、B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用R、T、Ek、S分别表示卫星的轨道半径、周期、动能、与地心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有A.TA>TBB.EkA>EkBC.SA=SB图1√√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知,A、D正确;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知,同一轨道上的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与地心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对于卫星A、B,SA不等于SB,C错误.1.(对开普勒三定律的理解)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A.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B.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C.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D.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跟进训练12√解析由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可知,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一个焦点上,故A错误;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不同,运行速度的大小不可能始终相等,故B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知,太阳系中所有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它的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是一个常数,故C正确;对于太阳系某一个行星来说,其与太阳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不同行星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不相等,故D错误.122.(对开普勒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多选)如图2,海王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P为近日点,Q为远日点,M、N为轨道短轴的两个端点,运行的周期为T0.若只考虑海王星和太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海王星在从P经M、Q到N的运动过程中A.从P到M所用的时间等于B.从Q到N阶段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60 页
    • 大小: 1.879 MB
    • 时间: 2022-12-02
  • (全国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选修3-2 第十章 专题突破 (含解析)
    专题突破电磁感应定律的综合应用突破一电磁感应中的电路问题1.电磁感应中电路知识的关系图2.解决电磁感应中的电路问题三步骤【例1】(多选)如图1所示,光滑的金属框CDEF水平放置,宽为L,在E、F间连接一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在C、D间连接一滑动变阻器R1(0≤R1≤2R)。框内存在着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一长为L,电阻为R的导体棒AB在外力作用下以速度v匀速向右运动,金属框电阻不计,导体棒与金属框接触良好且始终垂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ABFE回路的电流方向为逆时针,ABCD回路的电流方向为顺时针B.左右两个闭合区域的磁通量都在变化且变化率相同,故电路中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2BLvC.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R1=R时,导体棒两端的电压为23BLvD.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R1=R2时,滑动变阻器有最大电功率且为B2L2v28R解析根据楞次定律可知,A正确;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感应电动势E=BLv,故B错误;R1=R时,外电路总电阻R外=R2,故导体棒两端的电压即路端电压应等于13BLv,故C错误;该电路电动势E=BLv,电源内阻为R,求解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功率时,可以将导体棒和电阻R看成新的等效电源,等效内阻为R2,故当R1=R2时,等效电源输出功率最大,即滑动变阻器电功率最大,最大值Pm=U2R1R1=(14E)2R2=B2L2v28R,故D正确。答案AD1.(多选)半径分别为r和2r的同心圆形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一长为r、电阻为R的均匀金属棒AB置于圆导轨上面,BA的延长线通过圆导轨中心O,装置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整个装置位于一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下。在两环之间接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和电容为C的电容器。金属棒在水平外力作用下以角速度ω绕O逆时针匀速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导轨电阻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金属棒中电流从B流向AB.金属棒两端电压为34Bωr2C.电容器的M板带负电D.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32CBωr2解析根据右手定则可知金属棒中电流从B流向A,选项A正确;金属棒转动产生的电动势为E=Brωr+ω·2r2=32Bωr2,切割磁感线的金属棒相当于电源,金属棒两端电压相当于电源的路端电压,因而U=RR+RE=34Bωr2,选项B正确;金属棒A端相当于电源正极,电容器M板带正电,选项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38 页
    • 大小: 786.000 KB
    • 时间: 2022-12-02
  • (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6章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含解析)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目标要求1.熟悉两种实验方案的原理、数据处理和注意事项.2.会用创新方法研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技能储备实验方案一借助恒力做功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1.原理由钩码通过滑轮牵引小车,当小车的质量比钩码质量大得多时,可以把钩码所受的重力当作小车受到的牵引力.如图1所示.图1改变钩码的质量或者改变小车运动的距离,也就改变了牵引力做的功,从而探究牵引力做的功与小车获得的速度间的关系.2.实验过程(1)按照原理图安装好实验器材.(2)平衡摩擦力:将安装有打点计时器的长木板的一端垫高,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不挂(填“不挂”或“挂上”)钩码,接通电源,轻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间隔均匀的点为止.(3)在小车中放入砝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绕过滑轮连接小车和钩码.(4)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关闭打点计时器电源.(5)改变钩码的数量,更换纸带重复(4)的操作.3.数据处理(1)选取点迹清晰的纸带,选纸带上第一个点及距离第一个点较远的点,并依次标上0、1、2、3„.(2)测出0到点1、点2、点3„的距离,即对应的小车的位移x1、x2、x3„,利用公式vn=xn+1-xn-12T,求出点1、点2、点3„对应的瞬时速度v1、v2、v3„.(3)确定此纸带所挂的钩码的重力G,利用Wn=Gxn,分别求出小车的位移为x1、x2、x3„时牵引力所做的功W1、W2、W3„.(4)先对测量数据进行估计,或作W-v草图,大致判断两个量可能的关系,如果认为是W∝v2(或其他),然后以W为纵坐标,v2(或其他)为横坐标作图,从而判定结论.4.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时,不挂钩码,轻推小车后,小车能做匀速直线运动.(2)为保证钩码的重力近似等于小车受到的牵引力,应使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3)计算牵引力做功时,可以不必算出具体数值,只用位移的数据与符号G的乘积表示即可.实验方案二借助橡皮筋做功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1.实验原理(1)不直接测量对小车做的功,用改变橡皮筋的条数确定对小车做的功为W0、2W0、3W0„(2)作出W-v、W-v2图象,分析图象,寻求橡皮筋弹力对小车做的功与小车获得速度的关系.2.实验过程图2(1)按图2组装好实验器材,由于小车在运动中会受到阻力,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8 页
    • 大小: 553.000 KB
    • 时间: 2022-12-02
  • (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5章 第2讲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含解析)
    第五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2讲人造卫星宇宙速度1.会比较卫星运动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2.理解三种宇宙速度,并会求解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3.会分析天体的“追及”问题.【目标要求】内容索引NEIRONGSUOYIN考点一卫星运行参量的分析考点二宇宙速度的理解和计算考点三天体的“追及”问题课时精练考点一卫星运行参量的分析011.天体(卫星)运行问题分析将天体或卫星的运动看成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提供.2.基本公式:基础回扣匀速圆周万有引力结论:r越大,v、ω、a越小,T越大.1.公式中r指轨道半径,是卫星到中心天体球心的距离,R通常指中心天体的半径,有r=R+h.2.近地卫星和同步卫星卫星运动的轨道平面一定通过地心,一般分为赤道轨道、极地轨道和其他轨道,同步卫星的轨道是赤道轨道.(1)近地卫星:轨道在地球表面附近的卫星,其轨道半径r=R(地球半径),运行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v=7.9km/s(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大运行速度),T=85min(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周期).技巧点拨(2)同步卫星①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共面.②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等,T=24h.③高度固定不变,h=3.6×107m.④运行速率均为v=3.1×103m/s.例1(2020·浙江7月选考·7)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的标识如图1所示.若火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火星公转轨道半径与地球公转轨道半径之比为3∶2,则火星与地球绕太阳运动的A.轨道周长之比为2∶3B.线速度大小之比为C.角速度大小之比为D.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9∶4考向1卫星运行参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图1解析轨道周长C=2πr,与半径成正比,故轨道周长之比为3∶2,故A错误;例2(2019·青海西宁市三校联考)如图2所示,a为放在赤道上相对地球静止的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b为沿地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轨道半径约等于地球半径),c为地球的同步卫星.下列关于a、b、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b卫星转动线速度大于7.9km/sB.a、b、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速度大小关系为aa>ab>acC.a、b、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关系为Ta=Tc<TbD.在b、c中,b的线速度大考向2同步卫星、近地卫星及赤道上物体的比较√图2地球赤道上的物体与同步卫星具有相同的角速度,所以ωa=ωc,根据a=rω2知,c的向心加速度大于a的向心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65 页
    • 大小: 1.555 MB
    • 时间: 2022-12-02
  • (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6章 实验六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含解析)
    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目标要求1.熟悉“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2.会验证创新实验的机械能守恒.实验技能储备1.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通过实验,求出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对应过程动能的增加量,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若二者相等,说明机械能守恒,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图12.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交变电源、纸带、复写纸、重物、刻度尺、铁架台(带铁夹)、导线.3.实验过程(1)安装器材: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与电源相连.(2)打纸带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物停靠在打点计时器下方附近,先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取下纸带,换上新的纸带重打几条(3~5条)纸带.(3)选纸带:从打出的几条纸带中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4)进行数据处理并验证.4.数据处理(1)求瞬时速度由公式vn=hn+1-hn-12T可以计算出重物下落h1、h2、h3„的高度时对应的瞬时速度v1、v2、v3„.(2)验证守恒方案一:利用起始点和第n点计算代入mghn和12mvn2,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ghn和12mvn2相等,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注意:应选取最初第1、2两点间距离接近2_mm的纸带(电源频率为50Hz).方案二:任取两点计算①任取两点A、B,测出hAB,算出mghAB.②算出12mvB2-12mvA2的值.③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mghAB=12mvB2-12mvA2,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方案三:图象法测量从第一点到其余各点的下落高度h,并计算对应速度v,然后以12v2为纵轴,以h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作出12v2-h图象.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象是一条过原点且斜率为g的直线,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5.注意事项(1)打点计时器要竖直:安装打点计时器时要竖直架稳,使其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小摩擦阻力.(2)重物应选用质量大、体积小、密度大的.(3)应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4)测长度,算速度:某时刻的瞬时速度的计算应用vn=hn+1-hn-12T,不能用vn=2ghn或vn=gt来计算.(5)此实验中不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考点一教材原型实验例1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所用的电源为学生电源,可输出交流电和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2.00 元
    • 页数:10 页
    • 大小: 636.000 KB
    • 时间: 2022-12-02
可在后台配置店铺页面右侧广告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