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教学设计1-八年级下册音乐(五线谱)【人音版】.docx,共(5)页,234.448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972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教学基本信息课题《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音乐学段:初中年级八年级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二)理论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此意见把传承中华优秀音乐传统文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强调: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民歌是民族民间音乐发展的基础,而陕北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典型代表,在民歌艺术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是一首具有陕北信天游风格的歌曲,是对学生进行
热爱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良好题材。二、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是一首典型的陕北信天游风格的歌曲。其在声韵、声调以及润腔中的演唱是学生尤为感兴趣的,歌曲在旋律创作手法上使用了四度音程跳进的音程进行,高亢的曲调以及自由的节奏恰如其分的表现了歌曲明朗而又率直的格
调。同时曲调随内容与情绪的变化而运用了一些润腔装饰,更彰显了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二)学生情况分析初二的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基本上不爱发言,尤其是不想大声歌唱,并且又处于变声期阶段。由于是借班上课,教师对学生关于音符、节奏知识的掌握等学习情况不了解,只知道他们课上也曾学习过民歌,但是对于
陕北民歌的掌握还只停留在知道个别的2歌唱演员上。(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模仿法、口传心授法、体验法、练习法、迁移法等。1.学唱歌曲环节:采用示范法、体验法听赏歌曲;采用
讲授法、练习法说方言;采用口传心授法、模仿法、练习法学唱歌曲。2.学法迁移环节:采用迁移法、练习法学唱歌曲第二段歌词,用课上学到的方法课下自学另外一首陕北民歌《兰花花》。(四)技术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关谱例以及学生用学案。(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1.学生之前学习接触的民歌仅限于音乐课
上,学习经验不足,因此我采用了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学习。2.为增强歌曲表现,我采用了背景故事介绍,为歌曲表现打下了基础。三、教学目标1.能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愿意体验陕北民歌的独特韵味,感
悟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2.在识谱、聆听、模仿、演唱等实践过程中,采用口传心授、示范、迁移的方法学唱歌曲。3.知道信天游及其特点,了解歌曲创作背景,并从歌曲旋律、方言、唱腔特点等方面体验它的风格特点,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有感情
的演唱歌曲。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感情的演唱《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二)教学难点模仿歌曲中的润腔唱法。五、教学过程(一)歌曲复习31.教师带领全体学生完整演唱之前音乐课学过的歌曲。2.教师纠正并教唱个别音准,提示歌曲的情绪情感。3.学生在教师提示下再次有感情
的演唱歌曲。【设计意图】完成“每课一歌”的学习任务,为后面体验《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的风格做准备。(二)学唱歌曲1.听范唱(1)教师播放陕北民歌的传承人杜鹏演唱的《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视频,要求学生聆听并在教材上做标记。(2)学生聆听、体验并带问题思考:歌曲的风格
特点如何?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情感?同时在学案上做关于叠词、声韵、声调等方面的标记。(3)师生交流感受的情绪情感和风格特征。(4)教师在学生的体验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信天游定义。【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聆听、体验中初步感受信天游特点,为后面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做准备
。2.说方言(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案标记发现个别字咬字吐字的特点,并通过举例讲解陕北方言特点。(2)了解陕北方言的发音规律,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方言发音,并在学案上做标记。(3)师生一起用方言读第一段歌词,并用手辅助标调。【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方言发音规
律并用方言读歌词,为有韵味儿的演唱歌曲和课下自学其他陕北民歌做准备。3.唱民歌(1)教师用“口传心授”的方法逐句教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学生模仿演唱。4(2)教师针对第一次演唱中咬字吐字及气息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并加以练习。(3)教师引导学
生用手势辅助的方法练习个别字“润腔”的演唱。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练习。(4)师生集体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并用手势辅助演唱。(5)教师提示并教给学生学生呼吸的方法,学生有韵味儿的演唱歌曲。【设计意图】用“口传心授”的方法教唱歌曲,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更直观形象的学唱,为接下来有感
情的演唱作进一步的指导。(6)教师引导学生从关注歌曲结构、歌词等方面,讲解信天游的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的特点。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中了解信天游,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信天游特点,让其了解信天游的创作手
法对于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为能更好的演唱歌曲服务。4.唱曲谱(1)教师用手指谱引导学生唱《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的调式音阶。(2)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练、唱音阶,并快速识读乐谱,教师巡视指导。(3)教师给歌曲第一个音音高,学生轻打节拍识谱
演唱,并说出歌曲的调式。(4)教师讲解纯四度音程在陕北民歌中的使用及作用。(5)教师出示黄土高原图片,学生从图片中了解地形特点对于音乐风格的影响。(6)学生再次演唱曲谱体验音乐的起伏变化。5.自学第二段歌词(1)学生用学习第一段歌词的方法自学第二段歌词,教师巡视指导。(2)请一位
同学用方言读歌词,并用手辅助标调,教师纠正。然后全体学生用方言齐读歌词。(3)教师给歌曲第一个音音高,学生齐唱歌曲。(三)检查效果5老师和同学一起演唱第一二段歌词,其他同学感受教师、学生演唱表达的情绪情感。【设计意图】检查其学习效果,体验和感受歌曲表达的情绪情感。(四)学法迁移1
.教师出示陕北民歌《兰花花》曲谱,学生用学过的方法在学案上从声韵、声调等方面做标记。2.个别学生展示自己做标记的学案,并带领同学用手势标调辅助有韵味的读歌曲第一句歌词。3.教师教唱歌曲第一句旋律,学生用带有韵味的方言音调学唱
歌曲。(五)布置课下作业1.教师布置作业,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课下自学陕北民歌《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的第三段歌词。2.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课下自学陕北民歌《兰花花》。【设计意图】巩固课上学习成果,用课上学到的方法演
唱同一地区、同一风格的民歌,达到学法迁移的目的。(六)课后小结教师对学生提出鼓励和希望。(七)师生用陕北话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