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摇篮曲》说课稿6-八年级下册音乐【人音版】.doc,共(2)页,7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936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八年级音乐《摇篮曲》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第16册第二单元《乐海泛舟》,《摇篮曲》是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作品,创作于1868年,它通过强弱节拍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摇摆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细
腻的勾画出一幅母亲哄宝宝睡觉以及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这首歌曲虽为3/4拍,但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摇篮曲》最初为母亲抚慰孩子入睡时哼唱的民间歌曲,后来发展成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具有温暖、亲切、安宁的气氛„„这一体裁具
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欣赏性,不仅限于催眠和描写孩童入睡,更多的是在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刻画宁静而有诗意的精神境界。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演唱《摇篮曲》,引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色与优美柔和的情绪表现歌曲,并从中体会母亲对孩子的疼爱。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摇篮曲这种音乐
体裁,充分了解摇篮曲的主要特征。3、德育目标:通过《摇篮曲》的学习,并通过在课堂上的介绍、欣赏,充分感悟母爱的伟大,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并懂得要感恩父母、回报父母。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音色“轻,暗,柔”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
曲。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歌曲弱起句,八度大跳及附点音符的演唱,使学生真正感受摇篮曲的美与母爱的伟大。四、说教法、学法根据学生的特点,我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启发式、听唱法欣赏互助法,让他们主动参与活动。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比较进一步认识摇篮曲的音乐特征,很好地渗透到德育教学,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愉快地学
唱歌曲,在歌曲中深深的受到母爱的熏陶,从而不仅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还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五、说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六、说教学程序好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本节课我要营造安静的赋
有浪漫主义气息的课堂氛围。结合本节教材,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1、创设意境弹奏浪漫主义时期肖邦的《夜曲》营造宁静的夜晚,再引出夜晚里大家所熟悉的舒伯特《摇篮曲》,从而初步认识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导入新课。导入新课2、学习歌曲,表现情感(1)、让学生欣赏感受,体会歌曲的
意境及情感。(2)、品味旋律,全体同学用“Lv”字哼唱旋律,师生共同总结歌曲特点。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拍号,为做好表演唱的准备。(3)乐谱视唱,进一步处理乐曲难点(4)、学唱歌词先让学生
小声跟音乐哼唱,解决歌曲的难点。然后再用钢琴带动学生找到最好的演唱效果。最后引导学生模枋母亲哄孩子睡觉的情景演唱歌曲,让学生在音乐气氛下体会到母亲与孩子的爱深深地融化在一起。3、课外拓展,升华情感。(1)、欣赏不同演唱形式的《摇篮曲》(2)、在优美的歌声里感受浓浓的母爱,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本环节我设计观看不同形式的《摇篮曲》,从中引导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母亲的爱。很好的得到德育渗透,本节课达到最好的效果。七、说板书设计《摇篮曲》——(德国)勃拉姆斯华育学校八年级
音乐学科说课稿《摇篮曲》授课教师孙雨婷时间2016.04.20授课地点26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