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1-七年级下册音乐【人音版】.doc,共(3)页,34.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904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小调集萃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民间音乐和民歌。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观。3、学习中国民歌的创作手法“鱼咬尾”教学重点:欣赏小调体裁的歌曲,了解小调风格音乐教学难点:中国民歌的创作手法“鱼咬尾”教学方法:听唱法、欣赏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
课:多媒体在上课时播放宋祖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的音乐会视频,听完歌曲师问:这是什么歌曲?流传于哪个省?《茉莉花》江苏民歌三、新课教学(一)、听赏《茉莉花》1、展示《茉莉花》简谱(课件)同学们跟音乐哼唱,感受歌曲的情
感特点?A、欢快活跃B、亲切抒情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A、婉转细腻柔美B、粗犷豪放抒情3、歌曲表现了青年姑娘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歌曲表面上是在表现年轻姑娘既想摘花又怕挨骂的天真神态,实质上是在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洁感情。4、歌曲教唱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容易出现的错误纠正过来。并告诉学生
一字多音是江南民歌的一个特点。5、放开声音唱一唱。6、完整有感情的演唱。(二)《沂蒙山小调》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段另一种风格的民歌,、播放《沂蒙山小调》给学生们聆听。1、歌曲创作背景(课件展示)2、歌曲范唱谈话:同学们听完这首歌曲,
你们从中知道了那些关于歌曲的内容及情感呢?还有歌曲的写作方式。3、学唱新歌(演唱时要注意归韵、衬词、托腔的表达情感的表达等)(1)、教师先教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2)、把歌词加进去,进行教学。(3)、提问:同学们,大家知道歌曲的出处和写作形式吗?
师:对,大家说的都很正确,沂蒙山小调诞生于山东蒙山(第二高峰)。旋律跳跃、起伏、表现山区人民生活和平,美满,富足,采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表现的情感更加淋漓尽致。(三)鱼咬尾1、做汉字接龙的游戏。例:大树——树木——木材
——材料等。首尾相接的文字交流,让学生们理解鱼咬尾的写作形式,然后进行旋律的接龙。(课件)2、创作联系:以小组为单位,运用“鱼咬尾”知识方法进行简单创作。四、总结下课今天,老师非常荣幸地和大家一起听赏了小调歌曲,让自己获得了音乐的美好享受。在我国的民歌宝库中,还有许多像《茉莉花
》和《沂蒙山小调》这样优美动听的歌曲,希望今后和同学们一起共同学习。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