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十面埋伏》教学设计3-八年级下册音乐【人教版】.doc,共(3)页,144.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838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梁山伯与祝英台》课时第(一)课时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2、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
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锻炼学生分析乐曲的能力教学重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教学难点奏鸣曲式的了解分析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导入新课教学一、导入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三、欣赏
作品乐曲的结构采用了欧洲古典传统的奏鸣曲式(见分析图)(一)、引子(二)、呈示部一、导入(回忆式)(5分钟)“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
作品之一。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3分钟)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
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三、欣赏作品(30分钟)协奏曲:一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由什么乐器担任独奏就叫什么协奏曲奏鸣曲式:是曲式的一种,通常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构成。(一)、引子:欣赏前设问: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
幅怎样的画面?(播放“引子”音乐)师:引子部分一长笛模仿鸟的叫声,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二)、呈示部:先由教师在钢琴上演奏出爱情主题,再让学生细听主部。问:
主题反复了几遍?分别由何乐器演奏?表达两人怎样的感情?答;先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最后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梁祝真挚纯朴的友谊不断加深互相爱慕的深情。(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三)
、展开部:段旋律都为之陶醉。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当年他们还是上音作曲系的学生。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据平
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连接部与副部:问:这一部分
的节奏与前面的主题有什么区别?想象一下,这一段音乐描写了梁祝哪一部分的情节?欣赏完后回答。答案: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
玩的生活情景。(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
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故事就这样发展了下去。)结束部: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
羞的内在情感。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三)、展开部:这部分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这三个情节,在欣赏时老师做相应的提示:(播放“展开
部”音乐)1.“抗婚”: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祝英台的父亲逼祝
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2.“楼台会
”:转入慢板乐段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诉如泣的曲调。缠绵凄苦,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四、总结(四)、再现部(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
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3.“哭灵、控诉、投坟”: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哭灵投坟,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
。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最高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四)、再现部: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把人们
引向神话般的仙境。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这一动人的情节。下
面我给同学们朗读一段“化蝶”的歌词。(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人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
在,天长地久不分开。)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四、
总结(2分钟)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是那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等等。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
最可贵的就是真情。-教学反思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