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牧歌》教学设计6-八年级下册音乐【人教版】.doc,共(3)页,102.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838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牧歌》教学设计学科音乐课题《牧歌》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我们蒙古民族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等。2)感受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体验内蒙民歌独特的魅力。3)让学生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增强学生热爱我国民族文化和热爱家
乡的情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通过比较法感受蒙古族长调的特点;在欣赏《牧歌》的过程中对学生感受、表现能力的培养。教学难点指导生用舒展的声音演唱《牧歌》,并模仿一些简单的长调演唱方式和处理方式。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感受
蒙古族民歌的独特韵味。教材分析这是一首由上句和下句构成的长调民歌,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通过对《牧歌》的学唱和欣赏,让对地域性民歌特征不甚了解的七年级学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与实施策略师生互动时间一、导入让同学们了解蒙古
族的风土人情。(创设情境激发情趣)1、师: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你们知道哪些民族?(同学们自由说。)2、每个民族都有歌曲,请你们听听这是什么民族?(播放《情怀草原》)3、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同学们说的很好,那么蒙古族的饮食是以什么为主的?(奶食)服饰呢?(蒙古袍)
被称为什么民族?(歌舞民族)让我们来了解蒙古(欣赏蒙族风情图片及文字介绍)二、新课教学创设情境激发情趣8′展示本节课《牧歌》的学习目标。1、聆听音乐,感受草原你觉得歌曲在旋律、节奏、速度上有什么特点?(旋律悠扬动听、节奏自由舒展、速度缓慢)2、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辽阔地、抒情地、赞美地3、
歌曲描写了草原的什么景色?蓝天、白云、绿草、雪白的羊群4、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的关系?师:同学们非常聪明,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句:蓝天白云音很高,第二句:绿草羊群音也随着歌词变得比较低平。上句:蓝天白云—
—音高下句:绿草羊群——音平5、内蒙民歌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这首《牧歌》曲调悠扬,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是一首典型的长调。6、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唱唱歌曲吧!(注意:哪部分音高,哪部分音低
平)7、聆听《嘎达梅林》和《辽阔的草原》两首歌曲,辨别它们属于长调还是短调。8、欣赏无伴奏合唱的《牧歌》9、听后你们认为与刚才唱过的《牧歌》在演唱方式及感受上有什么不同?你们认为什么是无伴奏合唱?无伴奏合唱: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做无
伴奏合唱。10、无伴奏合唱《牧歌》出现了几个声部?女高:明亮宽广女低:丰满结实男高:高亢清朗男低:深沉浑厚11、无伴奏合唱和独唱的区别无伴奏合唱在优美的民歌基础上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不同声部的音色交替出现,互相呼应
,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学生初听音乐,说感受。复听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结构。学生轻声演唱,体会歌曲特点。学生再次欣赏《牧歌》不同演唱形式的特点是怎样的通过欣赏音乐谈一下无伴奏合唱的了解10′4′8′5′5′音乐的内涵更为充实,意境得到升
华,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小结学习这首歌曲的感想?生:热爱自己的民族和民族文化、热受自己的祖国,为发扬民族文化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总结5′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法,听、唱、动
、表演等为主要求各个器官的协调配合,以及更换教学法,愉悦了身心,达到了预期效果。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如蒙古族习俗,蒙古族音乐特点等,使学生即学唱了歌曲,又热爱自己
的民族和民族文化、热受自己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