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牧歌》教学设计4-八年级下册音乐【人教版】.docx,共(4)页,24.106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838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神州音韵(四)---《牧歌》教学目标:1、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与演唱,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独特意味,加深对蒙古族音乐的喜爱。2、了解蒙古族民歌长调与短调这一音乐知识,并能够运用音乐知识解释音乐作品。认识乐器马头琴。3、在充分聆听与体验的基础上,准确、自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牧歌》。教学重点:准确演唱《
牧歌》,体会蒙古族长调歌曲旋律悠长、自由辽阔的音乐特点。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牧歌》,弱起节奏的准确和演唱中的换气技巧。教学过程:导入:1、“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单元“神州音韵”,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个关于旅行的话题。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老师也十分喜欢旅行,因为在
旅行中,不仅可以看到美丽的风情,收获美好的心情,还能从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中体会更多生活的美好,在我去过的地方中,有一个令我最为难忘,它的天空透着阳光的湛蓝,大地弥漫着青草的芳香,有诗句形容它“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对,这就是内蒙古。同学们去过这个地
方吗?”谁能为我们介绍一下。2、下面我们就一旦段频去看看这个美丽的地方。(播放视频)3、总结: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美丽富饶,“不同的地区、民族都有着自己个性鲜明的音乐文化,内蒙古的地域特征和那里生活方式造就了勇敢、豪爽
、粗犷热爱艺术的蒙古族人民,造就了他们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好听的蒙古族歌曲《牧歌》。新课:一、感受音乐:1、初听歌曲《牧歌》。提问:我们从歌曲中能联想到哪些颜色?(分别找出相应的词语)2、复听歌曲。提问,歌词中描写天空和草原的
地方旋律线条的走向上有什么变化。(观看幻灯片并欣赏歌曲)讨论、讲解:旋律线的高低走向迎合了歌词对景物的描写。(由歌词内容引出长调歌词特点)3、蒙古民歌:蒙古民歌大体可以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旋律形态。长调蒙古语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它的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
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主要流传于牧区。与长调民歌相对而言“短调”则流行于半农半牧区。短调在蒙古语中称之为“宝古尼道”,曲调短小、具有明确节奏节拍。旋律简洁,装饰
音较少,旋律起伏不大,带有鲜明的宣叙性特征。结合上述特征,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牧歌》属于蒙古民歌中的哪一类?4、歌曲介绍:《牧歌》的原型,是呼伦贝尔盟的长调民歌。是蒙古族经典的民歌之一,也是蒙古族长调代表曲目之
一,它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二、学唱歌曲1、跟随原唱音频用“wu”音跟唱歌曲旋律。注意带连线长音的时值要保持住。2、跟随钢琴用“lv”音唱旋律(体会声音靠后、高位置),注意在换气符号的位置换气。3、跟随歌曲打拍子(第一拍左手拍腿、第二拍右手打响指),注意体会弱起
节奏的准确位置。4、跟随歌曲原唱边打拍边唱歌。5、跟随钢琴伴奏试唱曲谱,用前脚掌轻轻踏节拍。(进一步解决歌曲中的弱起节奏问题)6、朗读歌词并在正确的位置换气。(快吸慢呼)7、跟随音频原唱默唱歌曲,仔细体
会换气的位置。8、随钢琴放慢速度演唱歌曲。9、跟随钢琴演唱歌曲,用刚才唱“lv”音时的声音状态演唱。(有问题及时纠正,没问题则往下进行)。10、欣赏原生态唱法的《牧歌》(注意强弱的变化)提问:强弱变化的规律,提示在长音的位置做渐强处理并讲解“渐强、渐弱记号”。11
、用饱满的情绪、圆润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注意歌曲演唱时的强弱变化“长音处做渐强处理”)知识拓展:认识蒙古族乐器“马头琴”(展示图片及欣赏视频《万马奔腾》),并结合原生态唱法《牧歌》,组织讨论蒙古长调唱法和马头琴的关系。“游牧文化
的双胞胎姊妹艺术。一个是声乐,一个是器乐,两者旋律旋法及其审美本质特征最大差异只在于有无唱词之别。”小结: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是历经千年昌桑而不灭的文化,民族音乐是民族文
化的一个分支,中国丰厚的民间音乐是非常丰富的,它是民族的,也应该是世界的。我们应该结合时代特征把这些优秀的资源传承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