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4-八年级下册音乐【人教版】.docx,共(3)页,27.07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837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人民教育出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欣赏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
,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
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
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不同于专业的音乐学习者,他们对于音乐文化大部分都是陌生的,只是平时自己听听歌曲或在文艺会、电视上听听音
乐。所以,在音乐欣赏课上,多让学生用心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内在魅力,让学生尽量用音乐的语言去描述或者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获得的情感体验,讲出自己的理解,老师再加以讲解,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并能分析、哼唱乐曲
的主题旋律。2、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协奏曲、奏鸣曲式的基本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过程中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聆听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让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教学重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
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记住并能哼唱乐曲的主题。【教学难点】在聆听音乐后能从音乐的基本要素分析、理解音乐。【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梁祝》经典爱情主题音乐。师:请同学聆听音乐,你知道这段
音乐出自哪里?把你知道的与大家来分享。二、新课教学(一)作品简介1、师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创作背景。2、初步了解奏鸣曲式。3、了解协奏曲的概念。(二)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1、引子师:聆听音乐并思考,在这段音乐中,哪种乐器模仿了哪种动物的叫声?这段旋律为
大家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设计意图:明确引子在音乐中的铺垫作用,为讲述爱情主题打下基础。)2、呈式部呈式部—主部—相爱师:聆听爱情主题。思考这段旋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用怎样的音乐旋律表达情感?呈式部—副部—同读同乐师: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情景?通过什么变化来表
现音乐情绪的?呈式部—结束部—长亭惜别师:这段音乐中大提琴和小提琴的演奏表达了怎样的场景?4、展开部展开部—主部—英台抗婚师介绍英台抗婚后提出问题1、小提琴散板表现的是什么?2、乐队齐奏表现的是什么?展开部—副部—楼台会楼台会:该乐段为慢板,前一部分为
小提琴独奏,后一部分为小提琴与大提琴重奏。展开部—结束部—哭灵投坟师:这段音乐是如何表现英台坟前泣诉、哭灵投坟的?5、再现部师:这段音乐是否再现了引子和呈式部爱情主题?它是如何刻画梁祝“化蝶”的美丽情景的?三、拓展延伸教师范
唱《化蝶》,请学生哼唱爱情主题的旋律。(设计意图:通过演唱、哼唱实践,加深对主题音乐的记忆和把握。)四、小结美好愿景:让经典成为流行让流行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