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彩云追月》教学设计1-八年级下册音乐【人教版】.docx,共(6)页,105.807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785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彩云追月》教学设计一、教材合唱歌曲《彩云追月》是根据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的主要旋律和音乐意境改编而成。歌曲为民族宫调式,4/4拍,二段体结构。切分音的运用使曲调产生了心潮澎湃的激动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富有童真的歌词,描绘了
月夜的幽静和美好。合唱形式的使用,更增添了月夜的神秘感,令人遐想。二、学情分析在现代中学生里,大多数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接触和理解很少,尤其是八年级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欣赏水平有了一定的模式框架。这节课为了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把注意力或者说部分注意力能够从流行音
乐中转移到国乐中,颇有难度。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把内容简单化、形式多样化、全员参与化,还调动了学生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前布置,给特长生了一个展示的小舞台。三、教学目标1、能用二声部合唱形式以舒缓的速度,平稳连贯,整体统一的声音演唱《彩云追月》。2、通过学生聆听、学唱《彩云追月》,使学生感受到
二声部和声演唱的音色之美,理解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深厚丰富的意蕴之美。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感受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统一和谐的演唱此曲。难点:切分音节奏。五、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视听结合法、小
组合作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六、教学过程1、课堂常规项(5分钟)①节奏练习:XXXXXX│XXXX-‖【设计目的:攻克难点】②发声练习:2、授新(3分钟)①引新:请本班马头琴小组的同学为同学们演奏任意马头琴曲目,为此展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话题,引出今天学习
的课题。【设计目的:通过本土音乐文化延伸到其他具有特色的地方民族音乐文化】②学生初听。播放视频《彩云追月》(约2分钟)【设计目的:感官上的初次接触,不涉及任何问题,学生完全主观的聆听。】③学生再次聆听,并提出问题;你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什么?(3
分钟)【设计目的:让学生通过聆听,展开联想的翅膀】老师板书标题:彩云追月④教师范唱,学生再聆听,并引导学生回答:这段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并逐句分析。然后请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把大家头脑中美丽画面在黑板上老师书写标题的下面用彩色粉笔勾画出来。(7分钟)【设计目的:学生通过旋律的分析能够清晰的在内
心勾勒出一幅明月高照,清风抚面的江南夜景画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⑤同学们跟琴识谱2~3遍,轻声唱。(3分钟)【设计目的:轻声唱的设计是为了后续的合唱打基础。】⑥进行填词教学与合唱教学。(14分钟)【设计目的:整个环节学生都是轻声唱,主要是符合歌曲的意境和
合唱的需求,仿佛自己的声音过大,将会破坏这样的美景一样。】⑦为歌曲配上打击乐:以XXXXX│为伴奏型。(2分钟)【设计目的:再次攻克难点~切分音节奏。同桌互换打击乐器,充分体会切分节奏带来的乐曲韵味。】3、拓展延伸:综艺汇报演出(5分钟)在学生完成合唱教
学后,教师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艺术角色,以及详细的出场顺序。这项内容可在这节课之前提前布置给个别同学。第一遍歌曲(第一段):教师弹唱此曲,学生加入打击乐。美术小组的同学出场把刚才板面有简笔内容涂晕填实。【设计目的:加入美术元素】第二遍歌曲(第二段):学生轻声合唱此曲,学生不加入打击乐。朗诵小组的
同学出场,带有诗情画意般的腔调把此曲的歌词诵读出来。【设计目的:加入朗诵元素】第三遍歌曲(全曲):学生轻声合唱此曲,学生加入打击乐。舞蹈小组的一名同学为此曲曼妙的伴舞。【设计目的:加入舞蹈元素】【提前布置,如学生完成有困难
,学生也可边合唱边看教师准备的此曲舞蹈视频。】4、总结布置作业(1分钟)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历史悠久,遗产丰富。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课下继续搜集相关的知识内容,然后下节课带来与同学们分享。【设计目的: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
七、板书设计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其实完全交给了学生。没有固定模式和框架,老师把标题写于正中上方后,学生把自己心中最美的清风明月,杨柳婆娑的江南美景涂画在黑板上。与其说在学生眼前展示的是板书,不如说展示的是一幅美景。八、教学反思此课
的设计内容是为了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民间音乐兴趣,在实际的操作中没有运用太多的多媒体内容,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聆听联想和模仿合唱的教学中。但是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不会达到教师设计的全部意图。比如:美术小组的同学勾勒
板面设计这一块,学生的美术功底能不能给学生在学唱此曲中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包括朗诵和舞蹈也是如此。为了能真正达到教学设计意图,教师只能在课前布置加辅导。臆想中的效果没有达到,可能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此曲的喜欢程度。但是学生在这个过程展示了自己的才艺和自信,包括其他学生都全员参与到整个的表
演中,都有自己的舞台身份,使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喜爱添加了浓重的一笔。为了上好这一节课或者说真正能让学生喜欢和热爱上民族民间音乐,教师就真的要最大化做一些前期以及后续的工作。或者在教师的头脑中永远不要以为一节课的内容
或者一部分音乐体裁都是独立存在的,都有着各种的关联,这就对音乐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九、自我评价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本应该加入聆听《雨打芭蕉》,按照教参的课时分配内容上看,加上《雨打芭蕉》更符合知识的紧密性,一
环扣一环。但是笔者设计的过程中给删减了,把这部分的时间用在了综艺汇报演出上了,这样的设计形式主要是为了能最大化挖掘学生内心的音乐元素。通过交流合作,统一和谐的合唱到真正体会此曲的意境,不真正的拿出一些教学时间,可能也不会达到效果。所以通过这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受到平时为学生渗透
知识性的内容和涉及的音乐领域等方面要循序渐进,不能懈怠。这也是音乐教师的本职工作,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