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常识》教学素材3-八年级上册音乐【人教版】.doc,共(11)页,500.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784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中国民歌欣赏》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及教学分析教学内容:《中国民歌欣赏》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音乐常识的教学内容,为一节欣赏课,一课时。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欣赏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音乐常识的教学
内容。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又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因而优美动听,具有永恒的生命力。本课以民歌欣赏为主,选入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民歌,突出体现了中国民歌的地区特色和民族风格。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体裁分类及其各自特点。通过学习,让学生喜爱中国民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
力、表现力。2、学生分析:八年级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展现自我,求知欲浓,已经具有参与意识和交流愿望,获得新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表达感情的方式较之七年级有明显变化,因此,本课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观念,巩固和提高音乐表现力,拓宽视野,增强多元化教
育。通过教师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认识到生活给音乐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使学生的感受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b、通
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增进学生对民族艺术的认识。c、启发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创造性地参与体验音乐,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2、过程与方法a、本课始终把新课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
“学科综合”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b、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着“民歌欣赏”为主线,让学生在音乐中感悟民歌,描绘民歌,唱响民歌,传唱民歌。c、本课充分渗透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理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中国民歌欣赏,培养学生对民歌的热爱,增强学生
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b、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民歌三种体裁的分类及其不同音乐特点。教学难点:学生每一个活动的引导、把握和组织。(四)教学策略1、新课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重视音乐实践”、“学科综合”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本课充分运用情景教学,听赏讨论,创作体验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民歌三种体裁的风格特点。2、以音乐为主线,增进音乐与文学、美术等学科的艺术联系,多途径引导学生对民歌的感悟。3、鼓励音乐创造,积极引导学
生参与各项创造活动,展开想象,抒发对大自然民歌的喜爱之情。(五)教学用具1、多媒体课件等。2、学生课前准备有关民歌的音乐、歌曲等。(六)教学过程总思路(初赏民歌)(感悟民歌)(多彩民歌)(唱响民歌)(传唱民歌)创设情景激趣导入积极探究实践体验启发诱
导对比欣赏经典传唱舞台展示拓展延伸情感升华(七)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初赏民歌】活动一:组织教学1、课前播放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音乐,学生随音乐进教室。2、请同学们用音乐节奏的形式欢迎自己来到音乐课堂。××××|××××|欢迎欢迎热烈欢迎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创造一种意境
美。活动二:激趣导入1、课前热身a、老师:①、在上新课之前,请同学们来进行听歌说歌名活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凤阳花鼓八月桂花遍地开花青春舞曲②、这些歌曲是什么形式的歌曲?A.流行歌曲B.创作歌曲C.民歌③、课件播
放音乐b、学生:①听一听:音乐初赏②说一说:歌曲名,歌曲形式c、老师小结:积极评价。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冼星海。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民歌欣赏》。2、揭示
课题:《中国民歌欣赏》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对民歌有初步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三、出示教学目标、重难点请同学们把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齐读一遍。活动四、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根据课前预习,完成以下问题:1、民歌即(民间)歌
曲,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口耳)相传,不断加工而形成的一种歌曲形式。它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2、民歌按照体裁可以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2、老师积极评价:同学们预习很仔细,掌声鼓励。设计意图: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课前预习、举手抢答、听歌说歌名
等活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初步了解民歌的定义以及民歌的分类,让学生在清楚民歌这三种体裁的基础上去欣赏、去分辨。【积极探究、实践体验——感悟民歌】活动五:民歌之劳动号子一、民歌听赏——劳动号子怎样区分这三种体裁的民歌,以及它们之间有些什么音乐
特点,是我们接下来学习的重点。1、首先请欣赏两首劳动号子,思考:(课件出示)a、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b、劳动号子的作用?c、劳动号子的演唱场合、演唱形式?2、请同学们随音乐自由律动。3、师生听赏,律动。(播放视频)二、课堂探究——劳动号子1、劳动
号子的演唱场合?生回答。2、写作业也是一种劳动要喊号子吗?生回答:不用。那怎样的劳动要喊号子?生回答。3、归纳小结:繁重的体力劳动。由于劳动方式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号子。船夫们的船夫号子,伐木工人的伐木号子等。那干活就干活为啥要喊号子,喊号子有
什么作用呢?生积极回答。4、特点呢?铿锵有力5、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师小结:劳动号子的演唱形式多为“一领众和”,也有“众人领众人和”,主要促进了劳动者之间的感情交流。三、体验感受——劳动号子1、民歌来源于生活,那我们身边有没有号子?有哪些?2、小组交流、讨论。3、师引导学生探究号子在生活
中的运用。如:师生演示跑步时用的口号:师喊一二,生和一;一二,一4、个别学生上台演示生活场景中的劳动号子。如:四生边抬钢琴,边齐喊:一二,起。搬重物时喊的号子:嗨,哟;嗨,哟。„„5、全班用一领众和的方式拔河加油喊号
子,体验劳动号子特点:铿锵有力。××班,加油|××班,加油|6、师积极评价:大家配合的不错,掌声表扬。只要善于发现,音乐是无处不在的。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重点所在。通过听赏认识劳动号子,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边听边用体态表现民
歌等一系列互动中,加深对劳动号子音乐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参与活动亲身体验、感受号子的特点并能自己交流归纳,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启发诱导,对比欣赏——多彩民歌】活动六:民歌之山歌一、民歌听赏——山歌听完了号子,下面让我们走进陕北,听听陕北民歌《赶牲灵》有什
么音乐特点?1、请同学们根据要求,仔细倾听:思考:①、歌曲的音乐特点?②、歌曲的演唱场合?2、师生听赏,律动。(播放视频)二、课堂探究——山歌1、大家知道,陕北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生回答(高原山区)。2、那它的歌声有什么特点呢?演唱场合呢?3、师小结:我们把这
种在田野山间演唱的具有高亢嘹亮、自由舒展特点的民歌叫做山歌。(课件出示)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加深学生的印象。三、体验感受——山歌不同的演唱环境,形成不同的音乐风格。1、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下一活动:学生活动一:尝试喊:老师,上课啦!地点一:教室
里地点二:老师在楼下学生活动二:尝试问候:嗨,你好吗?地点一:同在教室里地点二:一人在远处注意体会:山歌的特点高亢嘹亮、自由舒展。2、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表演体验。3、积极评价(掌声表扬)。设计意图:利用表演加强学生对山歌高亢嘹亮这一特点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
习欲望与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活动七:民歌之小调一、民歌听赏——小调我们感受了号子的铿锵有力,山歌的高亢嘹亮,下面让我们听听小调是什么味道?1、听赏歌曲思考:①、歌名?②、
小调的音乐特点?③、演唱场合?2、师生听赏,同步律动,哼唱。(播放音乐)二、课堂探究——小调1、学生听赏后回答:歌名《茉莉花》;演唱场合:城镇集市小调音乐特点:优美细腻节奏规整;2、积极评价。三、体验感受——小调《茉莉花》这首优美的小调,流传甚广,不仅
在我国有几十种版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听听,还被许多外国音乐家所青睐,如世界著名歌剧《图兰朵》,就应用了《茉莉花》的音调。请欣赏。1、播放视频著名歌剧《图兰朵》片段。2、师生齐唱《茉莉花》。3、用歌声感受优美细腻的小调。设计意图:通过“听—唱—析”的步骤形成学生体验,充分体会到小调优美细腻
的音乐特点。【经典传唱,舞台展示——唱响民歌】活动八:听歌辨体裁知识要学以致用,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活动:听歌辨民歌体裁山歌(高亢嘹亮)山歌劳动号子(铿锵有力)小调小调(优美细腻)劳动号子设计意图:知识学以致用,复习巩固本课重点:民歌的三种体裁及其各自特点。活动九:唱响民歌展示自我1、我
们听了这么多的民歌,现在我们来唱唱民歌,大家要勇于表现自己。生:《青春舞曲》生:《樱花》生:《茉莉花》生:一领众和《黄河船夫曲》„„2、积极评价(掌声表扬)。设计意图:为学生搭建表演舞台,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民歌进行演唱与表演,旨在增强学生音乐表演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
,让学生享受表现音乐所带来的成功感和愉悦感。【拓展延伸、情感升华——传唱民歌】一、拓展延伸活动十:唱响中国之民歌民歌真是说不尽、唱不完,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担负起继承和传唱民歌的责任。许多的影视歌曲中就应用了民歌素材,而被人广为传唱,如《好汉歌》。请欣赏:师生听赏,同
步哼唱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民歌素材的影视歌曲的艺术魅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活动十一:唱响世界之民歌许多歌唱家把我们的民歌,不仅唱响了中国,还唱到了世界各地。大家熟悉的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把我们的民歌从中国唱到了维也纳金色大厅,唱到了悉尼歌剧院
,唱到了美国歌剧院。因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请欣赏:宋祖英在美国歌剧院演唱的《龙船调》。1、播放视频《龙船调》。2、欣赏中思考:歌曲中那一句歌词给你印象最深刻?欣赏后回答:歌曲中的对白部分。3、模仿用方言说的
对白。4、体验与感受:师生合作表演歌曲中的对白部分。5、积极评价(掌声表扬)。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让学生喜爱中国民歌,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通过聆听,感受到歌曲用方言演唱的韵味;通过参与合作,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活动十二:总
结、升华、传唱一、课堂总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了解了以下知识:2、积极评价同学们学习得很仔细,掌声表扬。设计意图:积极评价有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潜能,建立自信,有利于学生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二、情感升华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又经
受了时间的考验,因而优美动听,具有永恒的生命力。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把我们民族的音乐传承下去,把中国的民歌传唱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民歌的天然之美,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三、经典传唱全体起立,经典传唱,师生在经典民歌的歌声中,下课。设计意图:在歌声中进行情感的升华。(八)教学反思民歌是中
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冼星海。中国民歌山歌劳动号子小调优美细腻铿锵有力高亢嘹亮在这节课中,我以“民歌欣赏”为突破口,以实践为中心,以技能为手段,以能力为重点,让学生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感悟民歌,学会简单创作民歌。德国音乐家舒曼说:“留神细
听所有的民歌,因为它们是最优美的旋律的宝库。它们会打开你的眼界,使你注意到各种不同的民族性格。”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以“民歌欣赏”为主线,让学生在音乐中感悟民歌,描绘民歌,唱响民歌,表现民歌。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通过课前预
习、举手抢答、听歌说歌名等活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新课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学科综合”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本课充分运用情景教学,听赏
讨论,创作体验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民歌三种体裁的风格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多次设置各种艺术实践活动,且及时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既整合了多元化艺术,又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英国教育
家海伦说:“音乐能教育我们孩子。”针对这一特点,我不忘引导学生从感悟民歌到热爱民歌,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把我们民族的音乐传承下去,把中国的民歌传唱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民歌的天然之美,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