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学唱戏曲 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实录-八年级下册音乐【鲁教版】.doc,共(5)页,194.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751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梨园风采(二)——《夫妻双双把家还》观评记录活动形式参与学生数量及学生表现教学过程按教案活动列入参与人数参与情况分析建议课间播放精彩戏曲视频。36全部学生都能随着音乐参入进来,感受到戏曲的魅力。导入提问:初二下册学过的
一曲京剧是?33“儿行千里母担忧”90%以上学生及时作出回答本节课目标达成效果不错,学生信心足、兴趣浓,整节课在欢快愉悦的气氛下完成。能够较为主动的展示“唱、念、做等“最后唱出题目并随伴奏演唱“儿行千里母担忧”36全体都能参与演唱了解中国地方戏曲
以及五大戏曲剧种36全部学生都在用心学习带问题听赏歌曲36认真聆听、欣赏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分析歌曲的情绪、表演特点等。28大部分学生能从速度、节奏分析找到根源师生共同阅读歌曲背36(举一部分人可以大胆举新授景
《天仙配》的故事梗概手8人,一人讲述)手,学生能够独立讲述故事梗概,能够集体参与到故事情节的分析概述中。在学生展示部分,由一个小组展示,其他学生配合演唱和演奏,这样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音乐体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师生共同学习“黄梅戏”的有关知识36(举手3人,
表演2人)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中来,惊喜的是有学生可以唱出黄梅戏曲“女驸马”再次欣赏,分析旋律、歌词中方言发音与普通话的不同,总结黄梅戏语言特点。36全员参入,效果不错随钢琴视唱旋律,分辨改动部分的谱子36听赏认真,音乐辨别能力很强,二声
部配合较为理想填词分段演唱歌曲、完成演绎歌曲36学生热情高涨,能够较为感情的演唱歌曲,两个声部配合完美。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如何更好的唱好黄梅味道的“夫妻双双把家36学生能够相对准确的分析出更好的黄梅声音如何表达,练习认教师点评:还”并随伴奏演唱。真,演绎相对完美。拓展
与学生一起练习戏曲的表现手段——念(“天仙配”中董勇求槐荫树开口讲话这段念白。)36学生都能积极热情参与进来,效果不错与学生一起练习戏曲的表现手段——做(戏曲第一部分第一段以及第二部分)36(举手的17)学生创编动作,举手的不多,主动性差,但与老师一起表演都能积极主动参与进来,说明学生独立表现
的能力稍弱。学生展示36(举手的14)由于是举手登台表演,学生独立表现的能力不够强,胆怯。但能够积极主动配合登台学生演唱。其他学生评价1评价很准确,观察很仔细集体总结黄梅戏的艺术特点36达成率高1、宋雁雁听
完《夫妻双双把家还》这节课,感觉整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清晰,教学过程严谨,层次分明。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气氛活跃。整个教学过程,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创作能力、音乐、语言等辨别等能力。每一个环
节,老师都引导着学生主动去聆听,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去练习„„去收获。学生的思维活跃,在聆听的基础上,再感受体验,“唱”、“念”、“做”等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目标非常明确。教学设计合理,方法运用得当,学生的参与程度很高。课前一段色彩
明亮的戏曲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导入用的是学生学过的京剧唱段《儿行千里母担忧》让学生轻松的进入主题,在教师的引导下,相对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每一项活动中,“唱”、“念”、“做”等活动效果较好。拓展部分的设计是创编、练习戏曲的四种艺术表现手段中的“念”、“做”。学生都能快乐的参与到
学习中来,积极主动创编并模仿。学生在“念”和“做”中体验戏曲的其他表现手段,调动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参与意识、合作意识,让学生主动发挥想象力,活跃了气氛的同时更加深刻的体会戏曲表现的意境,加深、拓宽、升华了对作品的理解。总
之,唱歌课能够让学生心动、眼动、手动、耳动,行动起来,走进音乐,是最大的收获。课堂评价语言需要进一步提炼,要有趣味性,要多元化。2、王珊珊目标完整,体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的要求,而且层次分明,符合学生实际,注重想象力、创新等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和教学预期合理
,教学资源准备恰当,刘老师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合理、有效、灵活地组织了课堂。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理解把握准确恰当。教学安排也能循序渐进、层级分明。教学语言幽默、清晰、准确、通俗、生动。板书设计简明、清晰。教学的方法也灵活多样而有效,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课堂上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并采取相应的调控
措施实行教学。作为学生,教师能够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参与度高,能够认真听,积极想,大胆说,勇敢做,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教师语言有时候偏快一点点,拓展部分,慢一点,再细化一些,表现的效果更强烈一些,学生能获得更好的体验,会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