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学唱戏曲 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反思-八年级下册音乐【鲁教版】.doc,共(4)页,50.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751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梨园风采(二)——《夫妻双双把家还》课后反思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
本途径。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强调音乐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音乐素养,在实践中获取音乐知识,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本节课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一、对备课理念、教学方法的反思。新课
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同时还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而音乐艺术又是通过实践来获得的。因此,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活动中,是我设计本堂课的初衷。本节课预设以及实际运用的教学方法,比如:师生互动法,实践体验
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创作体验法,师生交流法有效的突破了重难点,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展示中来。能够比较有韵味的演唱戏曲,念白模仿形象、生动。“做”功练习中也认真、积极,动作较为舒展。对唱时声部均衡、声音和谐。两个声部配合默
契,和声效果很好。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一种融动、听、视、感、触为一体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进入角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启发学生随着音乐展开想象。采用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通过以音乐感受体验为主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感2受、鉴赏音乐的美,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
和审美能力。通过创作教学法培养学生音乐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二、对学生学习基础、状态和效果的反思。《夫妻双双把家还》选自八年级下册。作为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音乐知识与技能都有了一定的增强,主要表现在
对节奏的把握、歌唱能力的改善等方面。并且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也有所增加。为了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我查阅了大量有关黄梅戏的资料,整理了一部分,比如黄梅戏的剧种、起源、发展,黄梅戏主要传统剧目及代表人物等。看了1955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有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王少舫主演
的电影《天仙配》,来感受其情节,理解其歌曲,编写了故事简介,让学生了解作品背景,更好进入角色,感受作品。在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方面,我通过听唱与欣赏的对比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比较、实践,自行发现自身的不足,较快的找到唱好
歌曲的技巧与方法。并能积极、自信的表达出歌曲的内在情绪。二声部训练中,首先,从座位安排上,座位分为男女两部分,这样两个声部唱起来不容易混淆,容易一些。学习中,采用第二声部(男声)聆听教师作为二声部与第一声部(女声)的配合,自由模仿的二声部的轮唱形式,明
确如何配合,达到声部的和谐。在这一环节中,大部分同学表现的很积极,效果也很好,但总体感觉由于时间有限,歌唱的技巧与方法没有尽善尽美地表现出来。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也有预设的较好的效果,更有生成的惊喜效果。初次欣赏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回答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3“简介黄梅戏主要传统剧目”环节中,进展顺利,有意外惊喜,有学生唱其他黄梅戏剧目,这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激励更多学生参与到黄梅戏的学习、传承和发展是有帮助的。“再听戏曲“这个环节中学生用很强的语言听辨能力,准确找出安庆方言与普通话发音的几个字的区别,并能准确演唱。“学唱《夫妻双双把家还》“环节中,学
生能够顺利的视唱谱子,做到了装饰音的相对圆润,弱起的准确。两声部的和谐。相对完美的分角色有韵味的和乐去演唱、表现这节课所学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拓展延伸”环节中,学生快乐的参与到这些活动中,积极主动创编并模仿。学生在“念”和“做”中体验戏曲的其他表现手段,调动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参与意识
、合作意识,让学生主动发挥想象力,活跃了气氛的同时更加深刻的体会戏曲表现的意境,加深、拓宽、升华了对作品的理解。这节课总体效果较好,顺利完成教学内容。我与学生合作愉悦。我能够放松并轻松的上好这节课,而学生也能够相对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能够根据老师的引导,积极展开
音乐联想,表达自己的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能够在教师引导下,准确分析问题答案。能够主动去模仿、练习、诠释唱、念、做,并且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不足之处: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稍短。评价语言有些环节针对性不强。我说话的语言相对幽默,但语速有时候偏快一点。拓展部分,应该放慢一点,再细化一些,表现的效果更
强烈一些,学生才能获得更好的体验,会更出彩。我很赞成,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的成长公式:教师的成长=4经验+反思。通过这次的反思,我的综合教学能力又一次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