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 化蝶》教学设计2-八年级下册音乐【鲁教版】

DOC
  • 阅读 3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79.000 KB
  • 2022-12-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唱歌 化蝶》教学设计2-八年级下册音乐【鲁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唱歌 化蝶》教学设计2-八年级下册音乐【鲁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唱歌 化蝶》教学设计2-八年级下册音乐【鲁教版】.doc,共(5)页,7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749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设计思路歌曲《化蝶》是阎肃根据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呈示部主部主题填词而成的歌曲。歌曲为徵调式,4/4拍,是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三段歌词的内容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故事的三次陈述。《化蝶》也是整个协奏曲的主题旋律,曲子细腻地呈现一段唯美彻骨、惊天动地的爱情,感人至深!根据八年级

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规律,从激发兴趣着手,设计了钢琴演奏与故事述说,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产生情感共鸣。以学唱歌曲为主要内容,带领学生分析、观察旋律的特点,采用分句唱、分段唱、男女分组演唱等多种形式,提高了学生对歌曲的表现能力

,进一步把握了歌曲每一段演唱的情感。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化蝶》和古典舞蹈《化蝶》,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所带来的不同感受以及情感共鸣,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歌曲的感悟以及表现能力。欣赏越剧《十八相送》,并与《化蝶》进行对比,体验二者在演唱风格、演唱方式以及情

绪上的不同,体验不同风格的作品对歌曲情绪表现的不同。授课课型唱歌综合课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的音乐,让学生去倾听音乐讲述的故事,增强《梁祝》鲜明感人的音乐形象,从而加

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2.感受、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真挚情感,愿意以歌唱的方式表达。二、过程与方法1.在对比、聆听、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古典双人舞、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过程中,学生能运用音乐基本要素感

受和理解音乐,体会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所带来的不同的情感体验。通过听、唱、看、感受、体验、创作,充分享受到音乐的美,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2.在体验与探究中,学唱歌曲《化蝶》,分析音乐要素对歌曲情感表现的作用。三、知识与技能1.学唱歌曲《化蝶》,理解音乐的演唱情绪,能

用优美抒情、委婉柔和的声音自信地演唱歌曲。2.哼唱《梁山伯与祝英台》主题旋律。3.了解乐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词曲作者及创作背景。4.能够运用不同的音乐要素来表现音乐中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分析、哼唱并记忆乐曲的主题。2.准确把握歌曲《化蝶》的情绪,用自然流畅的

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难点:学习变化演唱速度、力度、音色,从而来表现音乐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以及歌曲演唱的准确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导人1.欣赏钢琴曲《梁祝》的前奏,学生欣赏,并引出音乐主题《化蝶》。师:同学们对这首曲子熟悉吗?生:回答(熟悉),是著名的乐曲

《梁祝》。师:同学们知道梁祝的故事吗?生:回答。师:《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多年,在中国

可谓家喻户晓,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和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从古至今,有无数人被“梁祝”的凄美爱情所感染。“梁祝故事”主要讲述了祝英台女扮男装与梁山伯同窗共读三年,感情深笃。英台回家前托言为妹作媒而许婚,但后来祝父强将英台另许,两人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先后殉情而死,死后双双

化成蝴蝶。2.简单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于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

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梁祝》的爱情主题《化蝶》。【设计意图:通过聆听、讲解,激发学生对音乐中的故事产生共鸣,增强学生对梁祝这对恋人相爱故事的情感理解,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二、新授歌曲(一)哼唱《化蝶》主题旋律。1.聆听歌曲《化蝶》,感受观察歌曲

的节奏和旋律特点。节奏:紧密,运用了非常多的十六分音符和附点节奏。旋律:优美流畅,音程跳跃比较大。(大六度、小六度、八度大跳)2.跟随老师学习演唱一条发声练习,注意运用缓吸缓呼的呼吸方式,做到发音柔和

连贯。大跳音程音准练习:【设计意图:为了较好的完成演唱,设计了这条音程练习,着力解决大跳音程的问题,确保演唱时音程的准确性。】3.再次完整聆听歌曲,随录音轻声哼唱旋律。4.师生接龙旋律的演唱:师唱稍难的一三乐句,

生唱二四乐句。5.生完整演唱歌曲旋律。【设计意图:通过师生接龙演唱旋律,降低学生演唱的困难,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学唱歌词1.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词描绘的内容。2.师生共同朗诵歌词:师朗诵第一段歌词,生朗诵第二、三段歌词,钢琴曲《梁祝》作背景音乐。3.轻声哼唱歌词,注意一字多音。3

.感悟三段歌词所叙述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惜别和化蝶的经历。【课件】连线题:(学生讨论,回答。)第一段相爱人们对梁、祝爱情故事的千古传颂。第二段惜别对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共读生活的回顾及对十八相送惜别心情的深刻描述。第三段化蝶突出了化蝶故事,使全曲达到高潮,表达了人们对梁、祝纯真爱情的肯定歌颂

。4.轻声演唱歌曲《化蝶》。5.感受歌曲三段歌词的情绪变化。(思考:每一段在速度、力度、音色上有何变化。)第一段:赞美,明亮轻快。第二段:舒缓,依依惜别。第三段:同情,悲切伤感。(结合歌词内容,强调第三段的情绪、力度都要加强。)短短的三段歌词描绘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缠绵悱恻

、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6.随伴奏音乐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歌曲。【设计意图:在歌曲学唱中,层层深入不断引导学生提高歌曲的表现能力。】(三)巩固歌曲1.女生演唱第一段,男生演唱第二段,齐唱第三段。2.单生演唱。【设计意图:分角色演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表现力、演唱能力和参与能力

。】四、情感升华1.欣赏小提琴协奏《梁祝》,感受器乐曲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师: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的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人们更是用各种各样不同的形式来传颂这个故事。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优秀音乐作品之一,下面就让我们欣赏其中的一段爱情主题

《化蝶》。2.欣赏古典舞蹈《化蝶》。师:所有的人都会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力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的生活。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方,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的幸福,而

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下面就请大家来欣赏舞蹈演绎的《化蝶》3.师:讨论说出不同表演形式的特点。生:回答师:歌曲通过歌词,器乐曲通过乐器的音色与演奏技巧,舞蹈通过动作以及唯美的舞美效果等等营造出作品的美。各有各的特点与特色,体现出了艺术表现

的多样性与独特魅力。【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欣赏小提琴演奏的《化蝶》与舞蹈表演的《化蝶》,感受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化蝶》带来的不同感受,不断加深对爱情主题旋律的理解,达到情感上的升华。】五、拓展延伸1.欣赏越剧《十八相送》。2.对比《十

八相送》与《化蝶》两首歌曲的异同。相同:两首歌曲都是取材于我国千古传颂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民间故事之中。不同:(1)《化蝶》是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主题)填词而成的歌曲。《十八相送》是节选自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该

部分是剧中的经典唱段。(2)《十八相送》是以喜剧情趣的笔调,用对唱的形式,刻画了梁山伯的淳朴、忠实和祝英台的热情、真挚。(3)《十八相送》属于板腔体,基本曲调为起、承、转、合式四句结构,而以上下句为骨架,第三、四句是为下四度宫调对置,

曲调特点多为五声宫、徵调式。【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欣赏,提高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为更好地掌握歌曲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六、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歌曲《化蝶》,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是那动

人的音乐旋律感染了我们的情感。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深深打动了我们。通过歌曲的学唱,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请同学们记住这首爱情的千古绝唱,我们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梁祝》,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歌曲《化蝶》声中说再见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悟歌曲更深层次

传递的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让学生理解并学会传递。】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8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