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唱歌 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3-八年级上册音乐【鲁教版】.doc,共(4)页,38.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748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国流行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让世界充满爱教学内容唱歌《让世界充满爱》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体验中国经典流行歌曲,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引导学生用健康向上的审美标准认识流行音
乐。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中发掘音乐要素,尝试演唱形式的多种组合,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3.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比、聆听、演唱,感受切分音对表达歌曲情感所起的作用。(2)二部合唱做到声部均衡,声音和谐。教学重点与难点用恰当的音色和情感,自然而又有
感情地演唱歌曲并准确掌握二声部的演唱,注重声音的和谐统一。教学过程发现爱一、导人新课1、欣赏1986年5月9日北京工人体育馆“国际和平年”纪念演唱会上《让世界充满爱》组歌走进教室。师:我们提过1986年国际和平年,我们提过86年5月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国际和平年”纪念演唱会上百年歌
星合唱《让世界充满爱》组歌。而刚才我们所看到的,就是三十年前现场录像《让世界充满爱》。整套组歌只为一个主题:生:让世界充满爱。2、出示课题:让世界充满爱。【设计意图:用温馨柔和的语言配合满怀深情的歌曲,来触动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爱的激情,同时能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从而引出课题。】感受爱二、新课新
授1、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师:《让世界充满爱》是著名音乐人郭峰为1986年的“国际和平年”所作的一部组歌。所谓组歌,指的是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合唱以及朗诵等形式。简单说,就是把多首可独立呈现的歌曲为表达同一主题组合在一起,分别为不同乐章,形成相对完整的声乐套曲。我们所接触的
《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是这部组歌中的第二部分。【设计意图:介绍词曲作者及歌曲创作背景,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感受音乐,引起学生强烈的想学唱歌曲的愿望。】2、感受新歌。师:1998年,中央电视台又将多名歌手集合在一起,重拍《让世界充满爱》MV,献给1998年夏天全国抗洪救灾中的所有英雄们。欣赏98
年重拍《让世界充满爱》MV。【设计意图:通过欣赏98年重拍MV,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知和学习兴趣。】师:看歌谱,参照我们刚才所欣赏的MV,你认为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生:三部分。师
:正确。歌曲可以分为:A(1、2行)B(3、4行)A(5、6行)三部分,其中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一方面使学生能轻松地给歌曲划分段,另一方面使学生熟悉旋律。】3、第一部分——弱起小节与切分音。老师分别用弱起和非弱
起两种方式范唱第一小节,让学生选择,更符合歌曲整体意境的一种唱法。师:弱起的唱法更符合歌曲的情绪,因为弱起给人以亲切、温暖、柔和的感觉。学生跟琴模唱弱起小节。老师分别用切分和非切分两种方式范唱第一小节,让学生选择,更符合歌曲整体意境的一种唱法。师:切分的唱法更符合歌曲的情绪,因为弱起给人以亲
切、温暖、柔和的感觉。学生跟琴模唱切分部分。【设计意图:带领学生观察和分析歌谱,找出区别和联系,以利于音乐演唱和记忆。】4、第一部分——四拍时值。师:歌曲的第一部分除了弱起的特点,还有一个特长的四拍时值,我们演唱这个四拍时值的时候,除必须唱足四拍外,还要做到四拍的渐弱,这样接着下
句第一拍强部分换气,再弱起的时候,给人以歌曲声断气不断的感觉,会显得更加的悠扬、抒情。学生跟琴模唱第一部分的歌谱和歌词。【设计意图:通过对歌曲的处理,使学生了解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情感上的作用,为更好地演唱歌曲和准确地表达情感埋丁
伏笔。】5、第二部分——二声部。a.学习第一声部的谱、词。b.教师唱低声部,学生跟钢琴唱高声部,请学生低声唱,注意倾听老师演唱。c.老师邀请部分能力强的学生加入低声部,与高声部配合,练习二声部合唱。d.学生自主选择声部,演唱二声部合唱部分。【设计意图:唱低声部相对困难一些,先唱低声部,有助
于学生对音准的掌握。师生合作,让学生初步体会和感受和声的魅力。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声部,使学生快乐的参与合唱。】6、第三部分——再现。学生用“啦”来唱第三部分。【设计意图:演唱中饱含真实情感,更准确地表达歌曲内涵。】理解爱三、拓展提高1、学生用竖笛将歌曲完整吹奏出来。注意弱
起、四拍时值、附点以及流畅地感情处理。【设计意图:通过竖笛吹奏演绎,让学生的情绪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在接下来的演唱中饱含真实情感,能更准确地表达歌曲内涵。】2、进行歌曲合唱。第一部分的第一段女生,第二段男生,第二部分分为两个声部进行,第三部
分第一次时为集体唱词,第二次是集体用“啦”代替歌词,并进行升调处理,进一步将感情升华,最后反复“祝愿你幸福平安”结束。教师从唱歌姿剪、气息、力度、演唱形式等方面,启发学生如何唱好歌曲。①歌唱时,气息下沉,提起笑肌,
打开口腔,控制气息。②在休止符处连吸带唱,逻辑重音确立在每个乐句的切分音上。③结束句可渐慢、渐弱,使人感觉回味无穷。【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交流平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通过演唱增强学生表演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表现爱四、课
堂小结爱的延伸——课后每人自选一种表达“爱”的方式,完成创作,并展示成果。参考选择项目:a.为父母做一份爱心礼物。b.编一段爱心情景剧。c.写一首爱心小诗。d.编演一段与爱有关的歌舞。„„【设计意图:通过各种爱心创作
,挖掘学生内心的情感,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感悟、理解“爱”的真谛。】学习效果评价设计一、评价方式本课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自评。教师评价以激励性语言和行为为主,贯穿于整个歌曲的欣赏和演唱过程中。如对学生音乐知识的掌握、合唱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学生互评、自评主要体现在是否能认识、理解音乐要素对音乐作品表现力的作用,并有进一步探讨其他音乐要素的学习精神。二、评价量规1、辨识、记录、分析歌曲的各音乐要素及其作用。2、能独唱、独奏歌曲或者节奏片段,
注意力度变化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