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G弦上的咏叹调 小夜曲 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教学设计1-七年级下册音乐【鲁教版】.docx,共(4)页,21.632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744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小夜曲》授课年级:七年级下册授课课型:欣赏综合课设计思路:弦乐四重奏《小夜曲》为海顿所作《F大调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是一首色彩明朗,节奏轻快,旋律优美的乐曲,主奏乐器是小提琴,乐曲分AB两部分。我运用了“境”导体验、“问”引体验、“参”悟体验,“述”
评体验的方法,结合画图谱、创情境、音乐对比、演唱旋律、节奏感知等形式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使知识技能在“听”中、“悟”中、“情境”“体验”中被掌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音乐中体验梦幻般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
力,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能获得积极、愉悦的体验。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等形式主动欣赏体验音乐,记忆《小夜曲》的主题旋律,感受弦乐四重奏的音乐表现力及古典乐派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知识与技能:借助图形谱,通过聆听欣赏,感受音乐旋律进行的特征,了解弦
乐四重奏、小夜曲、海顿等音乐知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乐曲风格的体验,感受音乐旋律进行的特点难点:听辨、演唱、记忆主题旋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播放乐曲,导入作品1、请同学们听辩这是听听在这段旋律里,主奏乐
器是什么?2、除了小提琴,还有没有听到别的声音?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视频,这里面还有哪些乐器参与了演奏?3、弦乐四重奏【设计意图:通过对乐器的听辩,引导学生聆听主题旋律以外的声音,培养专注聆听的好习惯。】二、新授(
一)完整欣赏全曲1、曲子的速度怎样?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奏鸣曲式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设计意图:使学生对乐曲的结构有初步的感受,有利于分段欣赏。】(二)分段欣赏1、第一主题(1)哼唱旋律(2)分层次演唱(3)用旋律线感受主题一中另一曲调中的大跳,但仍保持歌唱性。【设
计意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演唱,为记住主题一做好准备】2、第二主题(1)欣赏音乐,和第一主题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2)用“LU”模唱旋律。(3)让学生在拍节奏中继续感受音乐。(4)填入歌
词,加深对主题的印象。3、再现部(1)播放音乐,感受并找出这一主题和呈示部的第一主题有什么不一样?(2)继续听音乐和呈示部的第二主题比较有什么不同。(3)加入歌词,进一步加深印象。【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演唱,较深了对音乐的体验。】4、作者介绍5、完整欣赏跟随音乐,将各部
分的体验,带入作品中。【设计意图:达到成果展示的层面。】三、拓展延伸:1、介绍小夜曲第一种:青年人在黄昏或夜晚弹着吉他或曼陀林在恋人窗下演唱(奏),男声独唱。短小、婉转、抒情。介绍莫扎特《唐璜》小夜曲舒伯特小夜曲第二种:指18世纪末的管弦乐套曲,由少数管弦乐器演奏,乐曲大都明快、轻松、活泼、属
于室内乐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2、中国小夜曲【设计意图:扩大了学生欣赏范围,感受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小夜曲的特点】四、小结海顿的《小夜曲》色彩明朗、轻快,在轻松的漫步节奏和娓娓动听的旋律中,表现了无忧无虑的境界,在中间的展开部是主题旋律的变化,
并不长。而两部分也不一样,呈示部的第一主题柔美平和的出现,后面衔接的似变非变的跳跃,感觉新颖;第二主题特别流畅抒情。再现部的第一主题提高了音域,非常活泼而有生气,但总的结构与第一部分相同。结尾部分简洁平静,使乐曲有一个完满的结局。海顿,是一扇通往奥地利古典音乐的神圣之门,他的音乐语言永远那么朴
素、简洁、悠扬,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