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彩云追月》教案 (2)-八年级下册音乐【辽海版】.doc,共(3)页,31.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726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彩云追月》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民族乐曲《彩云追月》,让学生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意境,体验悠扬、舒展的旋律,得到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2)、通过欣赏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感受幽淡的夜幕下,云月追逐相映成趣的意境。初
步熟悉其旋律,能用切分节奏为乐曲伴奏。(3)、学习并掌握切分节奏,能用温和优美的声音哼唱出乐曲的主旋律。教学重难点:(1)、学习切分音,掌握切分节奏的强弱特点。(2)、学生感受歌曲舒缓优美的旋律,在乐曲中体会诗画般的意境。(3)、引导
和启发学生对整首乐曲的情感体验。教学方法:1、参与式2、讨论式3、互动式4、体验式5、谈话、对话、亲历体验、小组活动等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的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种直观的感性接受逐渐的走向了理性的认知,他们已经掌握了一
定的音乐知识,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但在音乐课堂中又羞于开口,不能积极的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不喜欢自己演唱,更不喜欢民族民间音乐,而偏爱流行音乐,为此,我们要正确的引导,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让学生多去聆听这些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因为它是经过一代代的传承下来的音乐精华,我们可以
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渐的喜欢民族民间音乐,从而继承弘扬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教学过程:整堂课以“皓空明月美景”为情境背景展开。其环节包括“初步感受——主题欣赏——参与快乐的小乐队——拓展欣赏”。通过一系列活动
的安排,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主动的学习音乐,并从中使自己的感受美的能力得到提高。(一)第一部分,导入新课1、首先,教师用古筝弹奏《彩云追月》从而进入课堂的主题——彩云追月。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乐曲的曲调,体会优美的音乐。听后提问学生:你觉得这样的旋律适合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演奏你感受到
了什么样的一个音乐画面?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进行总结概括。这首优美的音乐叫做《彩云追月》,乐曲描绘了迷人的夜色,皎洁的月光,云月追逐的一个美丽画面。(运用希沃白板课件中的聚关灯,展示谜底。)2、运用手中的ipa
d分小组查找有关于《彩云追月》的相关资料,请各组组长整理好大家查找到的资料,每组组长把整理好的资料用ipad上传到白板上,向全体同学进行展示。教师在进行总结。作品简介:彩云追月早就见于清代广东粤音曲谱,其轻快独特的风格,对小生活写景抒情的诗情画意的描写就是典型的广东民间音乐风格,
李鸿章任两广总督时曾将此曲抄送大内演奏。1935年上海百代灌制的只是后来的收录的改编歌曲意境的《彩云追月》,展示了一幅夜空的画面,‘彩’代表颜色,能看得见颜色的夜晚,一定不会很黑,有一些月的光辉,月光如
水,清澈透明。‘追’字赋予画面以动感,朦胧中带有一些生气。幽淡的夜幕背景下,云月相逐,相映成趣。作者简介:任光(1900~1941)中国作曲家。曾用笔名前发。1900年11月9日生于浙江嵊县。1941年1月初,在"皖南事变"中不幸牺
牲。任光自幼喜爱民间音乐。1919年去法国勤工位学,一面作杂工,一面坚持学习音乐和钢琴校音技术。后去越南一琴行任技师,约于1928年回国,入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音乐部主任,并开始与"南国社"接融。任光以写作
电影歌曲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活。他创作的歌曲都富有生活气自和乡土风味。这些不同风格的歌曲,生动地表现了人民大众的感情,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风格。其歌曲作品已辑成《任光歌曲选》。第一部分在创设的情境中,通过听、说音
乐画面,让学生在设计的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加深对音乐的印象,使学生通过音乐描绘的情景展开想象和联想,从而完成对音乐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及认识。达到这一部分的教学目的。(二)第二部分,音乐欣赏。主题欣赏1、初步感受。(欣赏民乐合奏《彩云
追月》)轻快的音乐,让人轻松充满遐想。巧妙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月亮的图画。教师提问;“1、你们都听到了哪些熟悉的乐器?随着音乐把你听见的乐器的演奏形式表现出来。2、边听边思考,这首作品的情绪,速度,节奏是怎样的呢?”听辨主奏乐器及了解演奏形式。
培养学生听辨出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的音色是音乐欣赏课的一个内容,在初听音乐中了解作品的节奏、速度、情绪,对于作品的进一步了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运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欣赏后学生进行
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后进行这一部分的总结:这首优美的乐曲是由民族管弦乐队演奏的,主奏乐器有,笛子,古筝,扬琴,二胡,琵琶等。教师向学生展示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介绍民族管弦乐队是由吹、拉、弹、打四部分组成。这里进行一次互动:教师播放乐曲请同学猜出是什么乐器演奏的,演奏的方
式是什么,教师像学生展示乐器的图片。作品的情绪优美抒情,节奏舒缓平稳,速度是中速。作品中没有急速的快板,尽管是追月,也是轻柔缓慢的追逐。乐曲完全呈现出广东音乐唯美舒缓的音色、音质、意境、内涵的品质。(运用希沃白班课件拖拽乐器的图片
,在音乐播放完毕后进行展示。)2、再次欣赏作品,感受音符的走向。教师发给学生歌曲主旋律的曲谱,学生看着曲谱带着问题思考:1、作品的主题音乐出现了几次?2、音乐中音符的走向的什么样的?3、主旋律中哪一种节奏频繁出现?你能找出来吗?听辩乐曲的主旋律,找出乐
曲中频发出现的节奏,了解旋律走向是音乐欣赏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主要让学生能画出乐曲的旋律线,找到切分节奏,并了解旋律的走向会使音乐的情感丰富多彩富有动感,体现了云月追逐,相映成趣的特点。第二次欣赏作品后,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
里师生互动讨论,并请学生到大屏幕上画出旋律线和找出切分节奏。教师总结,这首作品中主旋律出现了两次,旋律的走向是高低起伏,这种旋律时高时低的走向给人一种神秘的色彩。配合了音乐中独有的切分节奏给人们呈现出了一幅宁静的夜晚,云月的嬉戏,忽上忽下,忽进忽退,情态逼真、意趣盎
然的画面。(三)第三部分:拓展训练。参与快乐的小队1、切分节奏学习:乐曲中频繁出现的节奏叫做切分节奏,那么什么是切分节奏呢?请看大屏幕。教师介绍切分节奏定义:(切分节奏:是指打破原有节拍的强弱关系,把强拍向后移动,或者把弱拍唱的强。它的特点
是中间的音符时值长,两边音符时值短,这个完整的节奏型需要用两拍。)(练习切分节奏)展示没有切分的曲谱,教师在曲谱上加上连音线,出现了切分形式的节奏。提问那一条节奏更好呢?2、练习哼唱乐曲主旋律:这里可以用lu音哼唱出乐曲的旋律。哼唱过程中教师要求气
息要平稳,声音不用太大,用优美温和的声音哼唱旋律,用轻声的哼唱体现夜晚皎洁的月光,注意情感的处理,贴合乐曲表达的意境。哼唱时要注意切分音的强弱处理。欣赏民乐合奏曲《彩云追月》为了完成好教学任务我做以下设计:唱熟主题
后引导学生找出旋律的特点(既民族五声调试);找出节奏上的特点(即切分节奏)。并用这个节奏型随音乐律动。通过前面的铺垫,学生能轻易地并背唱音乐主题,并为后面的音乐活动做好准备。通过主题音乐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及认识。这里欣赏时随音乐哼唱旋律,加
深对音乐印象。欣赏无伴奏合唱《彩云追月》,为下一步的创编增加灵感。为音乐创作伴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音乐作品。教师可为同学们弹琴伴奏,增强师生之间的合作氛围。请每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为乐曲创编(弹、唱、打)几种方式。师生进行展示。一组运用ipa
d中的键盘进行弹奏,二组为乐曲创编歌词进行演唱,三组利用打击乐曲为乐曲伴奏,四组运用ipad中的打击乐曲为音乐伴奏。展示后教师进行点评。拓展欣赏3、欣赏多种版本的《彩云追月》。同一个音乐素材,通过不同的修饰手法
展现出了别样风情。通过这一环节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又折服于中国民族音乐悠长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与自豪感。欣赏钢琴大师李云迪演奏的《彩云追月》。(四)总结同学们,一首简短明朗优美清新的民族音乐,在中国的音乐殿堂萦绕了几十年,
今天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现了这首作品,希望大家今后能热爱民族音乐,喜欢民族音乐,用我们的力量把我国的民族音乐继续传承下去!最后让我们在钢琴大师李云迪演奏的《彩云追月》中结束我们今天的音乐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