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月光下的凤尾竹》《小河淌水》教案-八年级上册音乐【辽海版】.docx,共(2)页,18.206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724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月光下的凤尾竹》《小河淌水》教案课题《月光下的凤尾竹》《小河淌水》课型综合课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首傣族歌曲,乐曲采用民族五声调式,三拍子,展现了傣族青年男女用歌声相互交流的眷恋之情。《小河淌水》是民族五声调式。教学
目标1.通过学习《月光下的凤尾竹》《小河淌水》,了解云南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感受民歌的地域文化特征。2.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用正确的方法演唱《小河淌水》。3.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唱出美好的声音。重点
声情并茂地演唱《小河淌水》。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歌曲内涵。2.表达歌曲的意境。3.歌曲的“软起声”,字头的“软”表达。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小河淌水》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引出课前听过的歌曲《小河淌水》,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小河淌水》。
做好铺垫,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小河淌水》1.初听歌曲。2.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拍子,旋律特点,情感特征。3.试唱歌谱。4.学唱歌曲。5.教师纠正错误的地方。6.教师范唱。7.深入学习歌词。8.深入学习歌曲的音乐结构,表现内容。9.请个别同学进行单
独演唱。10.全体同学演唱此曲。11.声情并茂地演唱《小河淌水》。感受音乐,学习歌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理解歌曲。拓展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1.欣赏独唱版的《月光下的凤尾竹》。2.欣赏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并了解葫芦丝。认识乐器。欣赏,感受两者的不同。陶冶情操。布置作业收集
不同表现形式的《小河淌水》,进行听辨,欣赏。小结下课教师对本课进行小结,对学生的演唱提出评价,指出优缺点,树立学生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