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教案 (10)-七年级下册音乐【辽海版】.doc,共(3)页,44.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698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民歌的体裁和形式,了解掌握五声调式。掌握一些简单的演唱技巧、饱含激情地演唱。2、指导学生学唱歌曲,让学生掌握歌唱方法:并用明亮、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表达对党的感激之情。3、通过学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中国
共产党、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理解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地习唱。教学难点:1、宽广的音域、高音区、长音控制2、民歌的体裁和形式教具准备:竖笛、放音器材、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用竖笛吹奏一首蒙古族的歌曲,让同学们猜
一猜歌曲的名字。1、导语设计①:那么,今天我们的音乐之旅要去哪一站呢?首先请大家来看大屏幕投影,通过听音乐和看图片,然后大家来告诉我,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哪里。2、导语设计②:同学们,《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首歌有一部分同学会唱,但是要饱含激情地演唱倒不容易,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
首歌。(课件出示音乐及图片,给学生以感观及听觉上的印象)(二)新授:1、歌曲简介《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蒙古族作曲家美丽其格于1952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结业时的作品,这首词曲优美、热情歌颂草原新生活的抒情歌
曲很受群众欢迎。这首歌共四段歌词,第段歌词都由四句组成,作者描绘出了一幅草原美景—蓝天、白云、……作者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表达了蒙古族人民热爱家乡、热爱和平、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歌曲为单乐段结构,上下两句基
本上保持着相同的节奏。在旋律上采用五声羽调式写成。对上下两句的结束音均用了调式主音—羽音。情绪变化也是鲜明的,歌曲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在感情上给人以开阔、明朗的鲜明印象。2、主题出示、出示学习目的3、歌曲赏析4、节奏练习①X
XX|X.X||②XXXXX|XXX||③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5、视唱:a、分乐句听唱、模唱。b、随琴视唱,独立视唱c、听辨听赏旋律:d、放音乐先听辨出旋律唱名12356(do、re、mi、sol、la)五个
音。师:简单介绍民族五声调式。e、随之唱曲调,且边听边指读旋律。(三)学唱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1、齐唱旋律:A:分析歌曲的节拍。B:跟琴哼唱歌曲的曲调,注意音程的距离。C:针对旋律进行多次练习。D:听音乐的范唱
,生跟唱歌词。赏析艺术性:师设计问题:旋律由______乐句构成、上下句节奏_______;作品曲式_________;旋律用_______调式写成;调式主音是_______;使用音阶是_________;情绪是_______。生:回答E:多聆听,学生能伴随音乐准确唱出旋律和歌词。
2、学唱歌曲师介绍歌词背景:这首歌曲创于50年代,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百听不厌、百唱不烦。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牧民对党和祖国的无比感激之情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歌词形象生动,旋律优美动听,旋律以4度级进的方式,由主音6
开始到主音6结束。形成八度对比,是典型的复听作品。在掌握了主题及手法之后、进一步理解性的赏听艺术家的歌唱。3、习唱歌曲:(1)随放音轻唱。歌唱时要求情绪饱满喜悦,给人以开阔明朗的感觉。(2)由于音调悠长、节奏平稳,歌唱时需要
正确的呼吸及良好气息控制。(3)上句结尾句把情绪推向了高潮,演唱时需把高音控制好。(4)结束句需唱得更加饱满、使歌曲在激动的心情中结束。(5)习唱、矫正。4、民歌的体裁和形式?5、歌曲赏析及歌曲学习,掌握本首歌曲演唱技巧(体现技能目标)(四)拓
展延伸1、对学生进行学习检查(采用独唱和齐唱分组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2、针对学生演唱时的错误和不足进行改正,让学生跟唱歌词达到最终准确演唱歌曲。导语设计:听着优美的音乐,大家来创作一幅草原美丽景色的画。(要求学生
只说明构图即可,教师即时讲评鼓励。)说明:这个版块为师生互动。学生回答问题,畅所欲言。体现新课标中提倡的新型教学方法。3、欣赏歌曲《蒙古人》。进一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这首歌主要表达牧民对党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生演唱时也唱出了这种感情
,听后给人一种明朗、宽广、自豪的感觉。(给予鼓励的点评)作业:将这首歌曲使用的音,分别从主音开始由低到高排列。这首歌是什么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