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包楞调》教案 (3)-七年级下册音乐【辽海版】.doc,共(2)页,30.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696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音乐课案例设计课题欣赏《包楞调》总第7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通过欣赏和演唱山东民歌,培养学生对山东民歌的热爱。二、能力:通过对衬词的理解和对音程的听唱,运用游戏的方式学唱歌曲。三、情感:了解山东民歌的风格特点,能够有表情的演唱
歌曲《包楞调》教学重、难点:重点: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包楞调》。难点:对歌曲风格和演唱技巧的把握。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前播放歌曲《沂蒙山小调》。二、导入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哪首歌曲?生:《沂蒙山小调》师:对,我们都很熟悉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民歌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
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民歌在音乐上都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刚才我们聆听的是山东临沂的歌曲,今天我们一起来到国母彭丽媛的故乡菏泽来学习一首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包楞调》。三、新课教学1.欣赏《包楞调》师:聆听歌曲,说一说这首歌曲给你最突出的印象是
什么?它对歌曲的情绪产生了什么影响?生:“包楞楞楞”这些衬词的印象最突出,使歌曲情绪既开朗又活泼。师:这是一首流行于山东成武县一带的民歌,因衬词“包楞楞楞”而得名。2、师:请同学们跟随钢琴演唱以下音程:sol
_dosol_resol_sol学生演唱3、师:下面,我们来一同欣赏不同版本的《包楞调》(出自谱例),请大家跟随录音模唱或选唱自己最喜欢的歌曲唱段。演唱之前请同学们做一个对位游戏,请选出你觉得符合《包楞调》这首歌的词语。(一曲多段词:采用四季、五更、十二月、花名等形式连缀;曲调流畅,旋律规整;歌
词格式多样,多用长短句式;多衬词、衬句;曲调性强、旋律流畅。婉转曲折、旋律线丰富多变、表现力强。此处以ppt形式出现。)生:一曲多段词:采用四季、五更、十二月、花名等形式连缀,曲调流畅,多衬词、衬句。师:“小调”是中国民
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类别。刚才我们听到的《包楞调》就属于民歌中“小调”这一体裁。本环节教师采用学生跟录音机模唱或选唱自己最喜欢的歌曲片段,随后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旋律特点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对歌曲表现或欢快情绪所起的作用。增加学习民歌的主动性。活跃思维,创造良好
的教学气氛。四、拓展延伸学生分组讨论:山东民歌的特点?教师评价总结:山东民歌具有质朴、淳厚、强悍、粗犷、诙谐和风趣等特点。表现山东人民朴实、憨厚的性情,往往以生活小调为最突出。表现山东人民在和大自然斗争中的伟大气魄、坚强意志和英雄性格的歌曲就表现出强悍、粗犷的特点。五、课堂小结希望同学们能够
把我们更多的山东民歌传承发扬下去,最后用一句话来结束我们这节课: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下课!六、教学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