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辽海版音乐七年级下册《故乡是北京》教案 (2).doc,共(3)页,3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687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设计】课题:《故乡是北京》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欣赏课《故乡是北京》是一首结合京剧、京韵大鼓、名族唱腔与流行元素为一体的“戏歌”,它不但朴实而且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由北京空政歌舞团的艺术家阎肃老师和姚明老师联袂创作的“戏歌”开山
力作。歌曲运用带再现的三部曲式,描绘了一幅绚丽的民族画卷,倾吐了生长于北京的人们对乡土深情怀恋的情绪。通过聆听《故乡是北京》,让学生了解“戏歌”的诞生以及我国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使他们在欣赏与模唱中感悟中国戏曲艺术的
博大精深,同时渗透热爱祖国、弘扬民族文化的思想意识。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故乡是北京》,了解一种全新的歌曲体裁“戏歌”。同时了解具有北京地方风格的歌曲特点——京腔京韵。并试着有感情地唱一唱自己喜欢的歌曲片段。2、通过观看、聆听、模唱、赏析等多个环节,启发学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和内容。在教师
的引导下,以分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们探究与“戏歌”相关的音乐文化。了解北京的民俗民情。3、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进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了解“戏歌”这种歌曲体裁。教学难点:理解歌
曲中蕴含的京腔京韵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参与式欣赏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前播放戏歌《唱脸谱》,唤起学生对曾经听过的“戏歌”的记忆。)1、师生问好。2、课前五分钟“音乐漫步”活动。教师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唱一唱(或举例说一说)带有京剧韵味的歌曲,也
可以让学生学说几句北京话。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吧收集到的资源与同学们分享。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给小组加分。二、新课教学(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言:同学们,你们收集的资料真丰富,让老师大开眼界。
感谢你们把这么美的音乐分享给我。老师这里也收集了带有京腔京韵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一首《前门情思大碗茶》。(视频播放《前门情思大碗茶》的MTV)2、教师提问:这首歌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又说大鼓书的特点,同时还有点京剧的韵味。歌唱
中还用到了北京方言“儿化音”3、教师小结:这首歌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旋律中既有京韵大鼓的韵味,又加进了流行歌曲的元素,歌中含戏,戏中有歌,是一种全新的歌曲体裁叫“戏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戏歌”,欣赏有阎肃、姚明创作的堪称戏歌的“开山之作
”的“戏歌”《故乡是北京》(课件展示课题)(二)综合训练1、初听歌曲教师播放《故乡是北京》的视频,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这首“戏歌”的特点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到下面的问题:教师:(1)视频中你看到
了北京的哪些景物?学到了北京的哪些生活习俗?学生回答:老北京的景物天坛、北海、卢沟桥、北京民居四合院等。现代北京的景物高楼大厦、旋转厅、电子街的机房等。北京的小吃油条、豆浆、家常饼等。北京人说话用的方言“儿化音”等。(2)介绍词曲作者,课件展示。(3)这段音乐
有哪些特点?它是戏曲还是歌曲?跟我们欣赏过的京剧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回答:这段音乐既有流行歌曲的元素,有包含京剧和京韵大鼓的曲调,它的体裁应该是歌曲。它跟我们欣赏过的京剧的相同点是:都含有京腔京韵,不同点有两个:一是服装不同,表演传统京剧演员要穿“行头”,而演唱《故乡是北京》的演员穿的是现代
服装。二是伴奏乐器不同。京剧的伴奏乐器是锣、鼓、京胡、京二胡等,而《故乡是北京》的伴奏乐器是现代电子乐器。2、复听歌曲(1)教师再次播放《故乡是北京》,学生带着问题边认真欣赏边动脑思考。(2)教师提问:这首歌曲分几段?每一段的速度、节奏、情绪有什么变化?
(3)学生回答:这首歌分三段。第一段速度较慢,节奏有点散,曲调绵长、悠扬。第二段是两段歌唱用同一旋律加以重复,速度明显加快,节奏活泼,情绪比较热烈。第三段速度虽回到慢板,伴奏是快节奏的,演唱是慢节奏的。并且在演唱方法
上加重了语气,从而把歌曲推向了高潮。3、学唱片段小组练习:各小组统一喜欢的歌曲片段,由老师通过范唱、钢琴伴奏教唱、播放录音等形式来教学生演唱。然后各小组自己练习所选片段。教师观察学生掌握情况,然后各小组开始展示表演
。(设计意图:这节课是欣赏课。教学重点是了解“戏歌”这一体裁。不要求完整演唱这首戏歌,因为学生对其旋律韵味不够熟悉,一个字要唱多个音,掌握起来也很难。但为了体验这首戏歌的京腔京韵,我就设计了让学生模仿演唱自己喜欢的
歌曲片段这一环节。一来给学生安排了自主学习的空间,二来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们很喜欢这种表现方式,一个个跃跃欲试,乐此不疲。教师仍然用给小组加分的形式激励学生学习。)(三)拓展练习1、拓展提问(1)为什么走遍了南北西东,作者最爱的还是北京?学生回答:因为北京是作者的故乡。(2)老师问学生:那你爱不爱
自己的故乡?爱不爱我们的首都北京呢?学生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整堂课都在美的氛围中学习,教师统计小组得分情况并公布成绩。2、布置任务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你们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来创编表演。既可以讴歌赞美我们的首都北京,也可以表达热爱我们自己家乡的
情感,要注意老师的提示。(多媒体展示教师提示内容)教师提示:(1)可用本节课学过的戏歌腔调来演唱或表演。(2)可以自编赞美家乡的歌词并套用某一戏曲来表演。(3)也可以放宽思路,用任何一种歌唱形式来表演。学生分组展示,教师点评。
最后公布小组得分,小组得分将累计到小班化班级管理的记录中,为获得优胜小组储存了实力。三、课堂小结在我国戏曲、艺界有一种说法,叫做“框格在曲,色泽在唱”。它的意思是说曲调是固定的,但进行二度创作比如形式的创新是无限的。我们刚才所做的尝试就是一个很好开始。让我们继续关注我国
戏曲艺术的发展和改革,在欣赏、演唱的基础上实践创新,让戏曲艺术之树永远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