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中国民歌欣赏》教学设计 (4)-八年级上册音乐【冀少版】.doc,共(7)页,72.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588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中国民歌欣赏》教材分析:八年级上册教学内容:《中国民歌的欣赏》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通过欣赏中国民歌,使学生懂得民歌是人民群众在千百年来的劳动、生活中口头创作的,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永恒的生命力。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
和继承中国传统音乐的优秀遗产,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3、中国民歌的基本风格和特征。教学方法:引导法、听赏、比较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保定谣》学生欣赏提问:同学们我们首先来听一段歌曲,说出歌曲特点:歌曲融入了保定民谣(民歌)《水牛儿》
,引出课题中国民歌欣赏中国民歌的概念中国民歌:民歌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民歌的特点:短小、生动、纯朴。2民歌的体裁我国的民歌极其丰富多彩,按体裁形式
,大致可以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二、民歌体裁1、劳动号子"劳动号子"也叫号子,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带有呼号的民歌。号子的演唱形式多为一领众和,其结构短小,节奏较为固定,音调铿锵有力,风格
粗犷豪放。欣赏:《川江船夫号子》(教师提示:号子时而节奏舒缓、曲调悠扬;时而节奏有力、语汇简洁;时而节奏急促、音调高亢„„准确生动地反映了船工们紧张、激烈的行船生活和乐观自豪、坚毅勇敢的性格。音乐感受:提问号子的演唱形式、结构
、节奏及风格特点。演唱形式多为一领众和、结构短小、节奏较为固定、音调铿锵有力、风格粗犷豪放。3活动:为运动会上的运动员创作加油号子2、山歌“山歌”:一般指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抒发思想感情的民歌。熟悉的山歌曲目:《兰花花》《
走西口》《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欣赏:《赶牲灵》旧社会,陕北一带的人们生活十分贫苦,许多男人为了谋生,除了"走西口"到外地谋生外,有相当一部分人靠赶牲灵谋生。"赶牲灵"也称"赶脚",它近似于云贵地区的"赶马帮",即用牲畜(陕北多为骡驴)长途
为他人运输货物,而赶这牲畜运送货物的人即称赶牲灵者。他们走山越岭,风餐露宿,十分辛苦。由于赶一趟牲灵常需要数十天甚至半年、一年,所以赶牲灵的家人非常惦念他们,凡遇到赶牲灵的队伍走过,往往就有许多妇女、小孩探问自己亲人的情况。音乐
感受:山歌的特点:音乐奔放、嘹亮、开朗,曲调悠长,广泛使用自由延长音和拖腔。演唱场合:山间、田野、牧场演唱风格:旋律舒展自由演唱形式:独唱、对唱演唱目的:抒发感情43、小调“小调”:又称“小曲”,产生于日常生活和风俗性活动(1)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这是我国民间小曲流传最
广的优秀曲目之一。它借茉莉花抒发对自然风光的热爱,曲调优美抒情、结构规则匀称。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系南京六合民歌。在六合区八百桥镇东北角,有南京市最大的人工湖——金牛湖,环湖多山并因有金牛山而得名,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素有“天然氧吧”之誉。钟灵毓秀出华章——蜚声世界的南京六合民歌《茉莉花》就
源出于此。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来到南京六合金牛山脚下演出。一个雨天的下午,年仅14岁的小团员何仿(何仿,著名军旅作曲家,原前线歌舞团团长)听当地人说附近有位艺人不仅吹拉弹唱是一把好手,更
有一肚子的歌。何仿在一间茅屋里找到了那位艺人。艺人很热情,问何仿有没有听过《鲜花调》。何仿摇了摇头。艺人说,这歌在道光年间就有人唱,蛮好听的。说着艺人拉着琴唱了起来:“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
银花,金银花开好比勾儿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年轻的何仿一下子就被这首悠扬动听的《鲜花调》迷住了,他花了大半天的时间,不仅用简谱记下了这首歌,而且按照艺人的方法准确唱了出来。《鲜花调》虽
然动听,但毕竟来自于民间,创作上不免有些粗糙。何仿考虑再三,对《鲜花调》动了“大手术”,将歌中三种花改为一种花,更改后的5歌词为:“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
儿要将我骂。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话;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1957年,已是前线歌舞团作曲兼指挥的何仿率合唱队到北京参加全军文艺会演,修改后的六合民歌《
茉莉花》一炮打响,不久被正式灌制成唱片,很快在全国流传开来,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1959年,《茉莉花》正式走出国门,在维也纳歌剧院唱响。在这之前,何仿又对歌词作了修改,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旋律上又进一步丰
富,在维也纳演出受到高度赞赏。从此《茉莉花》一发不可收,从奥地利唱到前苏联,唱到印尼、波兰、匈牙利、阿尔巴尼亚,唱遍了世界各地。还被收入了《世界名曲专辑》。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会展中心5楼会议大厅,在香港回归祖
国政权交接仪式开始之前,中国军乐队奏响了脍炙人口的六合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茉莉花》再次在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交接仪式现场奏响。2002年12月3日,在摩纳哥首都蒙特卡洛举行的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投票活动现场,中国
代表团的申博宣传片中先后十多次响起《茉莉花》的旋律,并以此征服了各国代表和国展局的官员。2004年8月19日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茉莉花》的旋律再次倾倒了全世界的观众(2)*一起学唱茉莉花,体会江南小调的特色美,旋律婉转优美。6(3)音乐感受“小调
”的特点?曲调性强,旋律流畅,婉转曲折,表现力强.演唱场合城镇集市演唱形式伴奏表演演唱风格优美抒情演唱目的用于表演三、中国民歌体裁的区别7四、听辩音乐说出民歌属于哪种体裁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一课的欣赏教学使学生掌握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的音乐特点,学会听
赏音乐方法,即通过综合、归纳、对比等形式能够区分民歌的体裁,总结其各自的特点,做到灵活掌握,这样能够发挥想象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