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中国民歌欣赏》教学设计4-八年级上册音乐【冀少版】.doc,共(2)页,48.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588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中国民歌欣赏一、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赶牲灵》《茉莉花》《劳动号子》的内容及地方风格。二、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区分山歌、小调、劳动号子。三、教学过程:导入:学生活动,让学生课前收集民歌及有关资料在课堂上展示。教师小结:由于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的
不同而产生各地丰富多彩的民歌民歌概念: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体创作的艺术形式。民歌的体裁:山歌、小调、劳动号子。山歌:在山野田间演唱的歌曲。A欣赏《赶牲灵》1、出示几幅画面学生分析山歌的旋律、节奏、情绪、风格等特点。教师总结:旋律跨度大音区高,节奏:悠长自由,情绪:激昂、豪
迈。师生共同讨论,陕北的地理环境、人物性格,归纳山歌的产生原因。活动:师生唱山歌。B欣赏画面音乐《茉莉花》1、小结:惆怅的定义师生分析:小调产生的原因,以及小调的特点。分析讨论:江南的地理环境,土、人情活动:唱小调歌曲C欣赏画面音乐《劳
动号子》劳动号子定义讨论:劳动号子的特点、旋律、节奏、情绪等活动:师生合作表演,亲自体验劳动号子的特点板书设计:类别山歌小调劳动号子旋律特点跨度大音区高优美跨度小简单、有规律重复节奏悠长自由规整律动性强情绪激情、奔放委婉、细致粗广、豪迈、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