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三单元《牧歌》教案-七年级下册音乐【冀少版】.doc,共(3)页,2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582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牧歌》教案教材分析:无伴奏合唱《牧歌》是一首由上句和下句构成的长调民歌,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作者瞿希贤根据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成无伴奏合唱曲,使优美的民歌形象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不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为充实,意境得到
升华。由于这首无伴奏合唱较原民歌更加丰富、优美动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并成为无伴奏合唱的珍品。教学目标: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2、《牧歌》的欣赏,拓展学生对原民歌的理解范围,使他们进一
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牧歌》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3、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师:我国有多少个民族?生:56个。师:你们知道哪些民族?学生自由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曲,老师请
你们来听听这是什么民族?播放歌曲《天堂》。师: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可眼见为实,还是让我们去看看吧。介绍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叫《牧歌》,大家来感受一下蒙古族民
歌的魅力。二、欣赏歌曲《牧歌》。要求会哼唱旋律,感受歌曲的意境美。1、老师唱原民歌,并出示歌谱和歌词。2、你们听过这首歌吗?能感受出它的速度和旋律吗?生: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的旋律。3、一起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用“M”唱。
4、我们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5、比较两句: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啊?师:对啊,同学们非常聪明,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句:蓝天白云音很高,第二句:绿草羊群音也随着歌词变得比较低平。上句:蓝天白云——音高。下句:绿草羊群——音平。内蒙民歌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
这首《牧歌》曲调悠扬,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是一首典型的长调。6、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唱唱歌曲吧。7、欣赏无伴奏合唱的《牧歌》。(1)请你闭上眼睛听,思考什么是无伴奏合唱?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
唱。师:那你们能听出哪几个声部呀?生: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师: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声部组成的。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
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2)你们更喜欢哪一首《牧歌》呢?为什么?生:无伴奏合唱的《牧歌》,因为它更能显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3)老师请你们亲自感受一下四个声部的和声美。唱歌曲的第一句歌词。大家跟我一起唱好吗?(4)师:咦!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
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师:引子意境宽广、辽阔,音乐慢慢地响起来就好像从远景拉到了近景。尾声慢慢弱下来,而且有一种没有结束的感觉,给人无尽的遐想。(5)师:通过歌曲的欣赏,你们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生:幸福、自由的民族。师:那你喜欢这个民族吗?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感受一下这种美丽宽广
、幸福自由的感觉。复听歌曲。三、舞蹈片段欣赏《牧歌》。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舞蹈的基础上再次体会歌曲的意境美。师: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还特地去收集了有关这首《牧歌》的舞蹈请大家欣赏。师:你们还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见
解。小结:动听的音乐加上优美的舞姿,使《牧歌》更加光彩照人。四、小创作。目的是让学生发挥想象,表达情感。师:同学们,看你们这么喜欢这首歌曲,我有个提议,为《牧歌》尽上自己的力,选择其中的一项任务完成。1、编一段歌词或编一段舞蹈律动。2、写几句赞美的语言表达你此时此刻的感
情。3、画一幅美图。在创作过程中,老师不停地放《牧歌》音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牧歌》,感受到了蒙古族民歌的魅力。了解了无伴奏合唱,大家也在自己创编的作品中体验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和自豪感,加深了对祖国的热
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