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冀少版音乐七年级下册《长城谣》PPT课件6.ppt,共(12)页,3.547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557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长城谣》这首歌是潘孑农、刘雪庵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上海创作的,原是为华艺影片公司所拍摄的电影剧本《关山万里》所作的插曲。影片讲述一位东北的京剧艺人,"九·一八"事变后,携妻女流亡关内,在颠沛流离中,自编小曲,教育幼女牢记国仇家恨的故事。故事里,幼女在流亡途中走失,被一音乐家收养。后来,
在支援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募捐演唱会上,幼女演唱了一首《长城谣》,这是音乐家根据幼女父亲编的小曲谱成的。这首歌使他们父女团圆,却仍然回不了家乡.自学要求:•感受歌曲音乐情绪•用怎样的声音、力度、速度演唱“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赞美中国物产丰富
,人民安居乐业;“奸淫掳掠苦难当,奔他方骨肉离散父母丧”,控诉日寇的暴行和大众的苦难;“大家拼命保故乡,哪怕敌人逞豪强”,“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表现中国人民威武不屈,团结一心,斗争必胜的信心;歌曲短小好上口,易传唱,旋律优美,是抗日时期
经典歌曲之一。歌曲中出现的音乐标记•反复跳跃记号•延长记号•拍号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运用了起、承、转、合的方法。第一、第二、第四乐句的旋律基本相同,只在句尾略加变化。第三乐句与其他乐句形成对比,在旋律上有较大变化。后半句节奏紧凑,情
绪激愤,描绘了中华民族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烧杀抢掠行径的愤怒之情。词曲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那种歌颂的、痛苦的、仇恨的、反抗的、斗争的情绪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感。第一乐句第二乐句第三乐句第四乐句划分乐句复习口琴吹
奏法拓展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