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冀少版音乐七年级下册《贝多芬》PPT课件3.ppt,共(20)页,2.195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554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贝多芬生平介绍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他出生于夫拉芒家族,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祖父叫鲁特维克,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团长,父亲是一个酗酒的男高音歌手。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分,父亲急
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像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从小就把他一人关在家里,整天在羽管键琴旁边练习。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波恩时期贝多芬在波恩时期(1782-1792)的创作,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钢琴曲、重奏曲和
歌曲等,这一时期可以说他还只是处于创作的准备阶段。1792年11月10日,贝多芬抵达维也纳,之后正式到海顿处上课,直到海顿1794年去伦敦为止。维也纳时期他在维也纳最初十年(1792-1802)创作比较著名的作品也只有《悲怆》《月光》等。1795
年他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一次音乐会,演出获得了成功。这次音乐会,是贝多芬第一次向维也纳展示自己。作品特点确立贝多芬风格的时期,这时期的钢琴奏鸣曲带有当时时尚的古典主义风格的痕迹,反映了海顿.莫扎特对他的影
响,也显出他与之不同的特点和独立性。此时他的耳朵已经慢慢开始失去听觉。代表作:《c小调“悲怆”》《#c小调“月光”》英雄年代他从1796年26岁时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贝多芬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开始
创作第三“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作品特点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期,《第三交响曲“英雄”》的创作,标志着贝多芬作品创作的成熟。代表作:《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创作晚期贝
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恶化和生活贫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作品特点晚期体现了
贝多芬的深邃的哲学思想,他坚定不移的为“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战斗不息。这时的作品更强调心里的刻画,更富有哲理性和抒情性。代表作:《第九交响曲-合唱》看看其他不同风格的《欢乐颂》逝世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
在同月29日下葬时却形成了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枢,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
完成了伟大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