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歌曲《在太行山上》PPT课件1-八年级下册音乐【花城粤教版】.ppt,共(17)页,2.066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529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在太行山上·•想一想•1,太行山位于我国哪一个省份?•答:太行山(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位于河北省与山西省交
界地区,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间,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数400余公里。它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也是黄土高原的东部界线。2,关于太行山最著名的传说是什么
?•答:愚公移山《在太行山上》创作背景•歌曲创作与抗日战争时期,歌词描绘太行山中游击健儿紧张的战斗生活和勇敢顽强、乐纲开朗的性格。歌曲旋律兼有抒情性和进行曲风格,上现实的战斗性与革命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这首二部合唱
曲为复二部曲式,第一部分由两个乐段构成。前段抒情宽广,虽是小调色彩,又不乏明朗朝气的情绪。第二声部回声式的短句,仿佛歌声在山谷中回荡,营造出此起彼伏,一呼百应的气氛。后段转入平行大调,豪迈的气势中又融入深情温柔的诉说,表过了军民间的鱼水之情。第二部分为进行曲风格,铿锵有力的旋律、鲜明而富于弹
性的节奏,生动地刻画了游击队员出没高山密林、誓死消灭敌人的英雄形象。第二乐段高音区的切分节奏果敢有力,给人以紧迫感,随着调向上推进,逐渐形成商潮。歌曲最后结束在小调上,使作品前后呼应、完整统一。作者简介•冼星海(1905.6.13-19
45.10.30),男,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后改为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
。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代表•作有《黄河大合唱》等,1945年10月因劳累和
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最后冼星海病逝于莫斯科。简述《黄河大合唱》重难点讲解•1,弱起的演唱特点•2,歌曲的演唱风格,抒情和进行曲穿插进行。课堂小结•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在太行山上》这首歌曲,不仅仅能够熟练的演唱这首歌曲,同时还能够激发起同学们更大的爱国之情,牢记使命,不忘初心。课后
作业•1,能够熟练的有感情的演唱本首歌曲。•2,搜集《黄河大合唱》的有关资料,下节课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