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能力流动和物质循环》PPT课件1-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ppt,共(55)页,3.569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52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第十九章生态系统第二十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第二节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第一节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复习范围1.依据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生物一般可分为、、。2.生产者通过把转化为,然后通过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
程中进行着和。3.是最大的生态系统。4.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的影响。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光合作用太阳能(光能)化学能食物链(网)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圈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通过不断的_________和________,互相作用
、互相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一、生态系统的组成2.生态系统成分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和土壤能量物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动物(包括草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细菌、真菌、蚯蚓等3.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生物之间通过_________而互相联系形成食物链。(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进行的。4.生物富集:常伴随_______而发生。食物的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该食物网有条
食物链草鼠蛇鹰5针对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蛇食物链缺少成分生物关系营养级生物富集能量流动数量变化数量关系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发现乙的数量增加,试分析此时甲、丙、丁的数量
变化正确的是()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减少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减少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减少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A丙甲乙丁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1)能量的最终来源:_______(2)生态系统
能量流动的起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_、_______。太阳能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单方向逐级减少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
分解作用燃烧作用呼吸作用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分解者吸收作用碳循环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非生物成分甲是()乙是()丙是()碳循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成分碳循环甲乙丙丁甲是()乙是()丙是()丁是()非生物成分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如果图中甲乙丙丁是生态系统的各成分碳循环甲是()乙是
()丙是()丁是()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如果图中甲乙丙丁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消费者甲乙丙丁三、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1.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水域淡水陆地人工林草原2.生态平衡:(1)概念: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____
_____和_________保持_________的状态。(2)稳定因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_______有关。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相对稳定多样性(3)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_______和_______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
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就能较长时间地维持相对的稳定。(4)特点:生态系统的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4、生态农业:通过建立人工生态系统,形成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自我调节食物链食物网自我调节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风
景旖旎的千山风景区B.二一九公园里的湖C.孟泰公园里的所有的树D.你家附近的小池塘C2.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生产者的是()。A.蘑菇B.杂草C.小麦D.树木A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下列能正确表示其含义的
是()A.螳螂→蝉→黄雀B.蝉→螳螂→黄雀C.树→蝉→螳螂→黄雀D.黄雀→螳螂→蝉→树C4.下图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图中能够形成食物链的是()A.①→④→①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C5.在“草→兔→
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A.增加B.减少C.先少后多D.先多后少C1、下列各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类B.一块农田中全部的农作物C.一片树林D.一座高山上的全部生物C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一个小生态瓶也是生态系统,它们
都是由什么组成?()A.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C.阳光、空气、水D.植物、动物、真菌和细菌A3.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青蛙→螟虫→水稻B.虾米→小鱼→大鱼C.大鱼→小鱼→虾米D.水稻→螟虫→青蛙D4、在下列生物的生活方式中,与碳循环无
直接关系的是: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生物的呼吸作用C.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C5、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农田生态系统B.池塘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D6、在食物链中,肉食性动物至少处于哪个
营养级?A.第一营养级B.第二营养级C.第三营养级D.第四营养级C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单方向的B.可循环的C.逐级增加的D.与光合作用无关A8、在一定的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因为该系统:A.具有一定的
自我调节能力B.有水它能吞,无水它能吐C.有微生物不断分解有机物D.能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A9、右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食虫鸟、菜青虫、油菜、细菌和真菌等生物之间的关系(序号代表生物),图中代表油菜的是:A.甲B.乙C.丙D.丁B10、下列生理活动中,可使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体的是A
.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A11、下列活动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A.生物入侵B.退耕还林还草C.乱扔废电池D.人为地排放大量酸性物质B12、生态系统中,能把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机
环境中的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以上都是D13、在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分别是A.循环、循环B.循环、单向C.单向、单向D.单向、循环B14、由于能量的流动是逐级减少的,那么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哪类生物数量最少A.鹰B.青蛙C.昆虫D.草A15、下列有关农田生态系
统和生态农业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是稳定不依赖人的作用C.生态农业是农田生态系统D.生态农业是一种自然生态系统A16、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下列最符合较长时间内鹿群数量变化的曲线D17、
下列对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能量是由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B.只有10%—20%的能量从一个营养级流入下一个营养级C.营养级越多,能量的利用率越高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数量越少C18、在草原
生态系统中,下列哪条食物链的加强有利于增加鹰的数量?A.草类→鼠→鹰B.草类→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鹰C.草类→鼠→蛇→鹰D.草类→蝗虫→青蛙→蛇→鹰A19、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溶
解在水中的碳D.煤炭中的碳B20、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是A.人B.农作物C.腐生细菌D.青蛙B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还缺少成分。2、正常情况下,个体数量最少的生物是。如果该生态系统半年内不见阳光,最先死亡的生物是。分解
者非生物猫头鹰草3、图中的食物网由条食物链组成,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4、图中兔与鼠的关系是,猫头鹰和蛇的关系是。5、此生态系统受到有毒物质铅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存铅最多的生物是。4草兔猫头鹰竞争猫头鹰竞争
和捕食谢谢!请多多指教!书写食物链时要注意:1.完整性:起点是植物2.方向性:箭头指向右面3.范围性:不包括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ABCD食物链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还缺少成分。分解者非生物缺少成分生物关系兔与鼠的关系是,鹰和蛇的关系,鹰和兔
的关系,狐和蛇的关系。竞争竞争和捕食捕食竞争和捕食关系的有:竞争关系的有:捕食关系的有:竞争鹰和蛇兔和鼠、狐和鹰、狐和蛇等鹰和兔、鹰和鼠、狐和兔、蛇和鼠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是: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是:草兔、鼠鹰、狐、蛇鹰鹰属于第营养级.3和4
数量关系及生物富集2、此生态系统受到有毒物质铅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存铅最多的生物是。1、正常情况下,个体数量最少的生物是。最多的生物是。3、图二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鹰草鹰草数量关系及生物富集草→鼠→蛇→鹰丙
→甲→乙→丁丁→乙→甲→丙按有机物多少排列:按有害物质多少排列:能量流动1在此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流动和逐级。太阳能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单向减少4请写出对鹰来说能量损耗最大的
一条食物链。草→鼠→蛇→鹰数量变化在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若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会,从而影响生态平衡。如果此种变化是在生态系统的能力范围内,经过一段时间还会恢复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大量减少自我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