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音诗《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教学设计1-八年级上册音乐【花城粤教版】

DOC
  • 阅读 6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 页
  • 大小 16.371 KB
  • 2022-12-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交响音诗《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教学设计1-八年级上册音乐【花城粤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交响音诗《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教学设计1-八年级上册音乐【花城粤教版】.docx,共(2)页,16.371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513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客家之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土楼回想》是一首交响诗,以客家山歌为音乐素材,由作曲家刘湲谱写。《客家之歌》是《土楼回想》的第五乐章。全曲由AB两个主题交替变化组成。A主题为合唱部分《不怕山高水远》,运用了客家山歌《海娃变油娃》音乐素材。B主题的旋律取

材于劳动号子《新打梭标》,由铜管乐器演奏。全曲架结构为引子ABABB’A‘尾声。二、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会有他们独特之处。针对这一特点课堂设计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为主,尽量避免对乐曲进行单一

的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的学习。三、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赏析交响诗《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分析整首乐曲曲式结构。2.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认识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

并初步了解客家山歌。3.作品通过哪个音乐要素(力度)体现客家人团结奋进精神,并进行体验表演。四、教学重难点1.把握乐曲中的主题乐句(采用了哪首客家山歌的素材)。2.音乐要素——力度,在乐曲中的作用。教学难点五、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参与体验与感受。2、启发学生通过体验、分析、等方法获取知识。3、运用多媒体视听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电影《大鱼海棠》片段思考问题:视频中的建筑有何特点?2、学生展示课外搜集的《客家之歌》的相关资料设计意图:了解客家的文化背景

和交响诗,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二)新课学习1、A主题听赏(1)播放A主题《不怕山高水远》思考:这段音乐表现了客家人怎样的情感?歌曲的风格是怎样的?(学生思考讨论)(2)复习体验三拍子的强的弱规律。(3)跟琴唱谱,注意强弱的把握。(4)加入歌词演唱歌曲。(5)师生合作,男女生合作表现歌曲

。2、B主题听赏(1)播放B主题思考:相对与A题,B主题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变化?(学生思考讨论)(2)聆听B主题唱一唱:体会B主题又表现了客家人什么精神品质?(学生思考讨论)a跟琴声旋律B加入歌词演唱c师生合作体验3、总结曲式结构引子ABABB’A’尾声设计

意图:通过人声、音响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民族音乐的爱好。三巩固体验1、完整聆听《客家之歌》(1)全班为全曲三处合唱部分设计不同的力度表现形式。(2)聆听全曲全班用mpfff不的力度来表现合唱部分。2

思考问(1)1、全曲的力度从开始到结束有怎样的变化?(2)乐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设计意图:采取不同的形式体验乐曲,感受乐曲的风格,加深学生对乐曲的印象。四课堂小结1、学生谈本课的收获2、教师小结本课:我们欣赏到的《客家之歌》吸取了客家民歌元素,运用力度这一音乐要素,让我们体会了这首交响诗中包含

的精神与力量体会了交响乐的美感。其次了解了客家文化,客家人团结、勤劳、向上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73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