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动物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教学设计5-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DOC
  • 阅读 3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1.281 MB
  • 2022-11-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二节 动物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教学设计5-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二节 动物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教学设计5-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二节 动物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教学设计5-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二节 动物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教学设计5-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doc,共(6)页,1.281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49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生物学》(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七章第二节《动物运动依赖一定的结构(第2课时)之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教学设计【设计依据与构想】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本节课从同学们熟悉的脊椎动物如猪以及人体本身入手,联系学生的生活

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分析动物的特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延伸了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许多动物的运动方式,也知道了动物运动依赖一定的结构,第2课时的重点是理解“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是如何完成各种动作的”,根据学生的探究心

理特点,利用“观察猪的骨骼模型”活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并亲手制作“人的关节模型”、课后拓展“探究蝗虫没有像人一样的关节是如何运动”等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以及激发学生

的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等生物核心素养。【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的组成;2、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猪的骨骼模型,培养分析比较、归纳总结能力。2、通过小

组合作学习完成“人的关节模型制作”,培养协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3、通过课后拓展“探究蝗虫没有像人一样的关节是如何运动”,提高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浸润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如创新意识、科学探究等;2、通过对脊椎动物的运动形成过程的掌握

,理解生命在运动,坚持锻炼,拥有健康的人生!3、学习观察、学习合作、学习倾听、乐于讨论,勇于发言展示,体验与人交流合作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的组成;2、关节的结构与功能;3、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

运动的过程。二、教学难点21、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2、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在课堂动手制作“人的运动产生”模型。【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教师制作教学课件和微课辅助教学;2、准备教具:猪的骨骼模型、提供牙签和橡皮

筋等材料给学生制作“人的关节模型”。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本课内容,并自学完成配套练习册关于“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的“自主预习,新发现”的练习。2、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制作“人的运动产生”模型的材料。【课时计划】2课时,本教学设计是第2课时。【教学流程】一、

开门见山,问题导入学生课前预习了第二部分“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教师说:今天我们的重点是学习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那么:什么是脊椎动物?学生回答:背部有脊柱的动物。教师边出示“猪的骨骼”模型,边点明本课目标:我们观察猪的骨骼模型,探究一下:脊椎动物运动系统是如何完成各种动作的呢?二、新课教

学重点内容: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1、直观教学——运动系统的组成让学生观看猪的骨骼模型,利用如下图来讲解,运动系统的组成:32、问题教学——运动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相适应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84、85页,思考以下四个

核心问题:问题1:骨与骨之间是怎样连接的?问题2:肌肉附着在骨上有什么特点?问题3:肌肉是怎样牵引骨运动的?问题4:一块肌肉能单独完成运动吗?小组合作学习,一起讨论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老师指

导集体讲解解决。(问题讲解详见教学课件)问题1:骨与骨之间是通过骨连接连接起来的。(教师重点补充完善)(补充知识)关节的类型可分为:不活动骨连接(例如颅骨)半活动骨连接(例如腰椎)可活动骨连接(例如关节)(重点知识)关节结构骨骨连接骨骼肌运动

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4问题2:肌肉附着在骨上有什么特点?(如下图,让学生选择正确的方式)3、学生人体模特及微课辅助讲解,突破难点——问题3:肌肉是怎样牵引骨运动的?(1)教师抛出问题:一块肌肉能单独完成运动吗??(2)学生回答:不可以。(3)教师追问:在运动过程中,骨骼肌和骨的作用分别是?关节的作

用是什么?(4)教师邀请班上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特别发达的男生和女生各一名,在讲台前完成屈肘和伸肘运动,让全班学生总结屈肘和伸肘运动的产生,同时每个学生自己也做一做这两个动作,感受这两组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的变化。利用课本第84

页,图17-14人的屈肘(左)和伸肘(右)运动示意图,总结知识:5(5)教师播放微课,解疑问题4:一块肌肉能单独完成运动吗?微课视频:《躯体运动的形成》同时指导学生利用课本的第85页第一段落,重点来研读并做笔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填空形式考察学生是否掌握。在神经系统的支配

下,骨骼肌收缩或舒张,牵动所附着的骨,绕关节而动,从而产生运动。骨骼肌、骨、关节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骨骼肌:提供动力骨:起杠杆作用关节:为支点(设计意图:通过一连串有梯度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结合生活认知回答,并激发思考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考能

力,最后通过微课,直观形象地给学生展示了动态的运动的形成过程,同时注重回归课本,指导学生利用课本的文段来理解,提高阅读能力。)趁热打铁——巩固练习(1)骨在运动中起()A.杠杆作用B.支点作用C.支持作用D.动力作用(2)某人直臂提一桶水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手自然下

垂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4、学以致用——理解并应用所学,制作人的运动产生的模型小组合作学习制作“人的运动产生”模型小组为单位,拿出准备好制作“人的运动产生”模型的材料或者利用教师提供的牙签和橡皮筋来动手制作“人的运动产生”模型,规定时间是10分钟。6同时教师巡查看同学制作情况,及时指

导,最后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作品,讲解清楚脊椎动物的运动如何产生,巩固今天所学的重点。三、课外提升问题:蝗虫没有像人一样的关节,但具有肌肉和外骨骼,请收集相关资料,说明蝗虫的肌肉和外骨骼在运动中的作用?结束语:无论是跳舞、打篮

球、走路、跑步、吃东西等,这些运动都与骨、骨连接及骨骼肌的共同作用分不开。生命在运动,坚持锻炼,身体健康,拥有健康才可以拥有其他的所有财富!附:本课知识板书第二节动物运动依赖一定的结构(第2课时)二、脊椎动物的

运动系统1.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和三部分组成。2.在受到刺激时,会产生收缩和舒张反应,牵动相应的绕着活动。3.人和脊椎动物肌肉的和,都是在的调节和控制下完成。【教后反思】1.在课中,我充分利用生物模型教学,直观高效,同时组织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运动的模型,充分浸润中学生生物

学科核心素养之动手实践和科学探究的等素养培育。2.本课难点是理解运动的产生,我通过设计了四个核心问题,建构的问题课堂,问题课堂成为问题相遇、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自主思考探寻真理的场所。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都感受到智力活动的快乐;因学生有充

分的时间来进行思考,因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由于学生有足够的参与机会,丰富了学生的经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与想象力,教学成为有乐趣有挑战的教学,是持续高效、魅力无穷的课堂教学模式。3.通过微课等教学素材,翻转课堂式教学

与课后提升进一步探究活动结合,使课堂教学有效延伸到课前和课后,纵向发展,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培优促后进生。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讲,最重要的是理解和体验知识的意义。学生在掌握知识时,如果没有理解意义,那么在知识被淡忘后,它就很难留下什么;如果学

生在学习知识时理解了它对生命的意义,即使知识被遗忘,这种意义定可以永远地融合在生命之中。从教室教学的角度讲,最重要的是把课内与课、知识与生活、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起来,将课堂教学转化为学生课外日常生活当中的成长行为,并逐步变成他

们的成长自觉。例如本课的“运动形成”延伸到“如何形成坚持运动锻炼身体,身体健康的良好行为习惯”等。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5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