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唱歌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1-八年级上册音乐【沪教版】.doc,共(5)页,27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481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长江之歌》,体会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2.能主动参与分析《长江之歌》的曲式结构,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教学重点:学唱《长江之歌》教学难点:三段体的理解以及在歌曲中的运用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视频播放谍中谍片头曲,冰雪奇缘,电视纪录片长
江之歌等影视音乐片段仔细聆听视频中的音乐片段,思考视频中的音乐属于哪个艺术门类?学生交流:影视音乐2.了解影视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分类1)提问:什么是影视音乐,它包括哪些内容2)交流:影视音乐就是电影和电视剧中的配乐和歌曲.歌曲包括主题歌和插曲,配乐包括主题音乐和场景音乐.在影视作品
中,影视音乐不是自成系统,独立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组成元素,为影片主题,人物,情节的塑造和发展服务的.好的影视音乐更符合观众的心理,使他们产生共鸣.3.简介话说长江的有关内容(ppt)我们刚才观看的视频三
是1983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一部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长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繁衍昌盛的摇篮,她哺育了江河沿岸亿万的华夏人民,里面的主题音乐就是今天我们要学唱的歌曲《长江之歌》,作者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王世光先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随着音乐来领略母亲河—长江的风采。(出示PPT课题)(二)新课教学1.师范唱师:听完之后,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生:大气,磅礴,雄伟,开阔,激昂,庄严播放PPT,长江风光源头:青海省,青藏高原,高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学山
,河流全长6397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流经九省三市,经上海吴淞口流入东海2.学唱歌曲出示歌谱1)再听歌曲,让我们随着奔流的江水,轻声用“wu”模唱旋律,感受歌曲的节拍。(师边指挥边引导学生聆听)师:提问拍
号,四四拍坚定激昂的展现了长江的波澜壮阔,表达了作者对长江怎样的情感(学生能说出其中情感的细微变化最好)平稳—抒情—激昂—歌颂2)视唱歌谱(打拍子)主题34|5315|6--出现了几次师:音乐创作中的重复手法,多次的重复能有什么好处?
生:对主题加深印象,体现对长江母亲河的一种源源不断的赞美和热爱。师:要塑造一个完美的音乐形象,靠一个好的音乐主题是远达不到目的的,还需要在节奏,节拍,调性,风格等方面运用各种发展的手法。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作曲家是如何运用音乐要素来展现长江的波澜
壮阔和对长江的热爱。3)分析A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是对长江风采的描绘。师:边画旋律线边视唱,体会旋律的走向。生:旋律上下起伏,好像长江波浪起伏跌宕。师:音程大跳的写作用意。生:展现了长江蜿蜒奔腾,一泻千里的形象。师
:每个乐句弱拍起的节奏型,给人以亲切感和神圣感。这四个乐句写作手法相同,表达情感一致,我们可以将之归纳为一个乐段.(ppt出现A段)师:带着这样的感情完整视唱A乐段a.分析B乐段视唱B乐段以级进为主,平稳,
抒情,就像长江中下游的河水缓缓流淌。四个乐句,充满激昂,赞颂的情怀。附点音符的运用使旋律更为亲切流畅,舒缓渐趋紧凑的节奏,有一浪推一浪勇猛向前的气势。全曲最高音“6”犹如掀起滔天巨浪,把歌曲推向高潮。A段和B段创作上、情绪上的对比B段是
全曲的高潮,请学生演唱表现(伴有声势动作)b.再现的A'段与尾声反复部分再次歌颂与赞美长江,尾声延续了A段345动机,表现了人们对长江的爱延绵不绝。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旋律通过曲式分析,让学生充分感受
音乐要素改变后带来的情绪的变化,能更好的体会歌曲的情绪5)学生朗读歌词,加深对歌曲的理解(PPT出现歌词)朗诵时注意情绪的对比,力度的变化(四)饱含热情,完整演唱(五)创编环节通过改变歌曲的演唱形式,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小结:自古长江就是诗人们热衷的主题,有杜
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长江,铸就了大气磅礴的魂魄,长江,凝聚了一泻千里的激流.奔流吧,中华血脉,五千年,涛声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