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三节 神奇的微生物》教学设计1-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doc,共(1)页,2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47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三节神奇的微生物设计本节课的理论依据《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学教学的传统做法。当前,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开发与利用课程
资源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出来。基于此,教师在生物学教学改革中,必须有效开发与合理利用各种生物学新课程资源,以利于生物学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所以这节课我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加入从网络中查找的资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设计思路1、指导学生搜集细菌的有关资料;课堂中
反馈,让学生从熟知的生活常识入手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2、观看网上查找的水果腐烂的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有愿望想要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3、在网上找教科书中没有的细菌图片,让全体同学根据图片中细菌的形态进行分类
。(1)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2)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认识多种细菌。4、吸取26中老师二课活动制作模型的经验,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上课时让学生动手制作细菌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小组合作意识,以此来突破教学的重点。5、把在网上
查找的资料和26中刘丽老师备课时指点的细菌分布的相关知识加以整合,出示在课堂中,让学生阅读:(1)丰富学生的知识面(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6、首先播放视频:“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让后出示与细菌繁
殖有关的相关习题(我把书上的习题改成与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关系密切的内容)这样设计(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7、播放视频资料“731部队”,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教
学反思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这是我们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时刻要思考的问题。本节课也充分展现了这些基本理念:丰富的资料、影片深深地吸引着每个学生,学生积极地参与了学习活动
,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有良好的效果;合作学习、归纳总结等都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资料分析、联系实际等是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式,学生得到很好的培养。总之本节课目的就是转变教师的角色,转变学生的地
位,转变教学过程,转变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愉快、轻松、容易、牢固地掌握生物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提出每节课都要力求去达成的三维目标。本节课
既重视了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安排了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法,保证了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同时还不失时期地注重了学生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