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月光下的凤尾竹》PPT课件-八年级上册音乐【桂教版】.ppt,共(15)页,2.159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464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月光下的凤尾竹主讲(制作)广西陆川县马坡镇初级中学谢银辉竹管妙音施光南施光南(1940—1990年05月02日),新中国第一个被授予“人民音乐家”称号的音乐家,被称为“时代歌手”。祖籍浙江金华市。1964年毕业于天津
音乐学院作曲系。曾任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副主席。主要作品有:C小调钢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青春》,管弦乐小合奏《打酥油茶的小姑娘》,小提琴独奏《瑞丽江边》。1978年7月,施光南接连创作了《月光下的凤尾竹》《吐鲁番
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等上百首带有浓厚理想主义色彩的抒情歌曲,无论是对当代青年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讴歌,或是对祖国的深深热恋和对家乡的殷切期望,都唱出了中国人民走向未来的心声,唤起了亿万人民的强烈共鸣,
成为经久不衰的时代之歌,激励着一代青年在他的歌声中奋发进取。乐器简介:葫芦丝葫芦丝的发源地——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傣语称“筚郎叨”(“筚”为傣语吹管乐器的泛称。“郎”为直吹之意,“叨”即葫芦),是
云南少数民族一种舌簧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云南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常用的调为小D、C、降B、G、F调。吹奏方法是用自然换气法或用循环换气法。用循环换气法能持续发出五度音程,音色优美
、柔和、圆润、婉转,惟妙惟俏。在月夜的竹林或傣家竹楼里,能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而吹出的颤音尤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轻柔。葫芦丝的音乐令人陶醉,她的音色如此优美,其构造特殊,取材天然是关键。葫芦丝一般都用来演奏傣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作为一种民
族特色乐器,她本来就是为少数民族音乐量身定做的。演奏少数民族音乐或者带有少数民族风格的音乐,她的特长能得到最好的发挥,所以我们就感觉到葫芦丝演奏少数民族的音乐时最好听。凤尾竹又名观音竹、米竹、筋头竹、蓬莱竹。原产中国南部。云南、广东、广西、四川、福建等地。喜温暖湿
润和半阴环境,耐寒性稍差,不耐强光曝晒,怕渍水,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壤土。凤尾竹株丛密集,竹干矮小,枝叶秀丽,常用于盆栽观赏,点缀小庭院和居室,也常用于制作盆景或作为低矮绿篱材。装饰音——倚音装饰音——波音多个版本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女声独唱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隐隐飘出的阵阵葫芦丝声,幽攸
抑扬,轻清淡雅。多个版本的《月光下的凤尾竹》树叶演奏版本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隐隐飘出的阵阵葫芦丝声,幽攸抑扬,轻清淡雅。多个版本的《月光下的凤尾竹》笛子演奏版本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隐隐飘出的阵阵葫芦丝声,幽攸抑扬,轻清淡雅。多个版本的《月光下
的凤尾竹》古筝演奏版本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隐隐飘出的阵阵葫芦丝声,幽攸抑扬,轻清淡雅。多个版本的《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演奏版本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隐隐飘出的阵阵葫芦丝声,幽攸抑扬,轻清淡雅。多个版本的《月光下的
凤尾竹》巴乌演奏版本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隐隐飘出的阵阵葫芦丝声,幽攸抑扬,轻清淡雅。听后体验——把触动自己心灵的优美意境用文字描述,或是绘画形式表达出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