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瑶族舞曲》教案 -八年级上册音乐【桂教版】.doc,共(5)页,9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463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瑶族舞曲》教案教材分析《瑶族舞曲》是桂教2011课标版八年级音乐上册中的内容,课型为欣赏课。乐曲由引子和带再现的三部分组成,此曲由刘铁山、茅沅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作曲家以民间舞曲《长鼓歌舞》为素
材,用管弦乐的手法,丰富生动地展现了瑶族民众欢歌热舞的喜庆场面。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七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提高,就歌曲演唱的节奏和音准把握得较好。但对于欣赏乐曲,特别是理解乐曲的主题及情感有些欠缺,需要教师用心指导。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
国瑶族的风土人情,感受瑶族的音乐特色。2.通过聆听、律动,学会欣赏乐曲。3.通过对比分析,了解音乐中速度、节奏、情绪等要素之间的联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瑶族舞曲》各主题音乐,从情感体验入手,分析音乐要素、分析音乐进行的特点
。2.通过欣赏、演唱、指挥、诗配乐等多种形式,探究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及特色。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的情趣,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操。教学重点一乐曲中的第一部分为重点,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各音乐要素
之间的关系。二通过朗诵、演唱、指挥、即兴创编等多种形式来理解和表现乐曲。教学难点感受乐曲中不同情绪的对比,感知《瑶族舞曲》的艺术表现力。教学方法听唱法谈话法讨论法对比分析法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哼唱“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来引出瑶族的介绍。2.课件依次展示有关瑶族山寨、梯田、歌舞的一组图片,让学生感知瑶寨的风土人情,使学生初步认识瑶族,师从旁解说学生所看到的画面。师:五十
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组成我们的家。每个民族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节课我们将走入古老的山地民族——瑶族。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这是瑶族的山寨图,他们坐落在群山环绕之中,一座座山寨依山而建,一幢幢小楼因地制宜,这真是人间仙境、世外
桃源;这是瑶族久负盛名的梯田,高低起伏间错落有致,重重叠叠里层次井然,这鬼斧神工的杰作是瑶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这是瑶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的场面,他们不论男女老幼都能歌善舞,每逢喜庆之时,整个山寨成了歌的世界、舞的海洋。我们的作曲家目睹了这一却,写下了
享誉世界的《瑶族舞曲》。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这首作品。二初听乐曲,整体感知1.乐曲简介乐曲由刘铁山、茅沅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作曲家以民间舞曲《长鼓歌舞》为素材,用管弦乐的手法,丰富生动地展现了瑶族民众欢歌热舞时的喜庆场面,乐曲用优美的
旋律表现了能歌善舞的瑶族人民的生活情貌。2自主探究(一)乐曲哪部分是重复的乐段?3播放视频,欣赏全曲。4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归纳乐曲结构(ABA三段)师:同学们早已发现,乐曲的最后一部分重复了开头的部分,如果我们把最后一部分取名A段,那么第一部分也叫A段,中间的部分就叫B段,整首乐曲
的结构就为ABA三段,现在我们就来分段欣赏。三自主探究,分段欣赏1.欣赏乐曲第一部分(A乐段)(1)出示A乐段中的A1、A2两个主题。【课件展示】(2)播放A乐段音乐,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3)自主探究
(二)【课件展示】对比分析:从速度、节奏、情绪三个方面来探究A1、A2主题2.欣赏乐曲第二部分(B乐段)(1)出示B乐段主题。【课件展示】(2)提问:从谱面上看,A、B两个乐段发生了什么变化?师:节拍
发生了明显的变化,A乐段是二拍子,B乐段是三拍子。(3)教学生练习三拍子的指挥图示。(4)欣赏B乐段,师生同时划拍指挥。(5)对比分析A、B乐段,感知乐曲中速度情绪的变化。(6)师语:B乐段结束后,乐曲进入最后一段,它是A乐
段的再现,只不过在所有乐器的大合奏中达到高潮,所有的男女老幼尽情歌舞,气氛更为热烈,快乐无以复加。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1.学唱《瑶山夜歌》片段(1)老师教唱、学生跟琴齐唱A1主题,并以瑶族长鼓节奏击拍演唱。(2)学生分组讨论,
即兴创编,为A2主题填词并击拍演唱。2.文学与音乐的艺术实践(1)诵读诗歌【课件展示】灿灿明月淡淡清风瑶家山寨沉浸在溶溶月色中稻花乡里话丰年今夜人不眠到处起歌声皎皎明月徐徐清风瑶家山寨笼罩在如昼月夜中明月篝火两相映此地最为乐舞翻不夜天(2)配乐诗朗诵
以A1主题为背景音乐,学生展示诗歌朗诵。3.视频欣赏瑶族歌舞五小结《瑶族舞曲》自它诞生之日起,就魅力四射享誉世界,愿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你们每一个人开启一扇艺术之门。六作业继续欣赏不同表演形式的《瑶族舞曲》。教学反思《瑶族舞曲》是一首欢快
、热情洋溢的民族管弦乐曲,它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一个经典之作。欣赏我国优秀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民族民间音乐,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的情趣,培养和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操,是我们音乐老师责无旁贷的追求
。这堂课中,我使用了多种艺术形式,让乐曲美妙的旋律以聆听、律动、学唱、指挥、配乐诗朗诵等不同的方式在本堂课中不断回环往复的出现,使他们在浓厚的氛围中能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艺术的殿堂里自由翱翔,从而爱我们的音乐,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
家!基本上这个教学目的已经达成,下课后,许多学生还沉醉乐曲之中,回味无穷!但是,这堂课中有极少数学生无法适时地跟上音乐的节奏来跟随老师一起律动,歌曲的旋律他们了然于心,“歌”之时能成“声”,但“舞”之时不能成“形”它给了
我一个新的思考:在以后的音乐课中,学生不仅要能用心灵感受理解音乐,还要能用简单的肢体语言来表达音乐,这样将更有助于体现乐曲的魅力,放飞学生的心灵。板书乐曲结构:ABA三段式对比分析:A1A2主题教学流程图
教学流程图拓展延伸分段欣赏整体感知创设情境欣赏视频情景再现艺术实践配乐诗朗诵学唱歌曲即兴创编欣赏B段欣赏A段三拍子指挥谱面感知归纳小结对比分析首段两主题听辨乐器演奏归纳结构乐曲探究乐曲简介展示图片播放视频课后点评本堂课的教
学设计新颖别致,将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极好地溶于一体,浑然天成。教学节奏稳健厚实,教学结构完整匀称,教学形态自然有型,教学语言打动人心。教者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巧妙而高度地结合,使学生们在自主探究中最大程度地
欣赏了乐曲,又在合作探究中将文学欣赏,文学创作与音乐欣赏音乐创作等多种艺术形式相映成辉。整堂课在结束之时使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